由于来自乌克兰的需求大增,欧洲各国开始感受到军火库存不足的压力。英国政府官网刊发的消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至少有35个国家和地区承诺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包括对空和海岸防御系统、火炮、反坦克武器及更广泛的训练和后勤支持”。然而,随着军火库的大门向乌克兰敞开,捐助国自身武器短缺的情况逐渐浮现,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尤甚。
在接受美国“突破防务”网站采访时,美国兰德公司欧洲分部研究团队负责人詹姆斯·布莱克说,欧洲的军事工业有相当的基础,但“即使生产线可以增加,人员和技能也存在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他进一步分析说,“冷战结束以来,反坦克武器没有得到过大笔投资,因而无法吸引足够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今,这个行业缺乏强大的人力资源渠道。”
此外,欧洲军事工业比美国同行更分散。具体到反坦克武器,瑞典萨博公司、欧洲导弹集团(MBDA)、法国泰雷兹等企业都有产能,但已多年没有换代更新。这一市场中唯一的新面孔Eurospike公司,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合资企业;以色列希望维护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乌克兰一再要求,短期内仍难以得到有以色列背景的武器。
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并不总是愿意公开援助乌克兰的规模和武器类型。在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援被列入“最高机密”。网站“Oryx”通过分析照片和视频追踪俄乌双方使用的武器,并指出,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发现法国军事装备投入乌克兰战事的证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陆军武器专家对“突破防务”表示,各国对送出的装备保持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度透明)会暴露自身的武器库存状况,这种事项通常不会公开。”
3月底,在法国国民议会的一场听证会上,来自军工企业的代表指出,飞机和舰艇等大型武器不可能立刻增产,但弹药、导弹和零部件的库存应该尽快重新安排。参会的泰雷兹公司副首席执行官马克·达尔蒙说:“(武器)生产线的设计通常是为了满足正常的订单流,规模不会特别大,如果(军工企业)得到一份大单,它们可能需要几年扩建厂房、招聘人员、购买合适的设备。”
德国人也是如此。当在另一个场合被问及向乌克兰运送了什么装备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考虑到这个话题的敏感性,除了确定可以从仓库中拨出50辆“豹”1坦克之外,无法提供更多细节;如果得到德国政府批准,该公司还可以向乌克兰提供70辆“黄鼠狼”步兵战车。莱茵金属公司历史上多次对外提供二手战车,这些车辆多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
在英国,超过4000枚NLAW反坦克火箭已被送往乌克兰。据英国《卫报》消息,英国国防部常务秘书大卫·威廉姆斯表示,已要求以泰雷兹公司英国分部为首的企业增加产量,以弥补军援乌克兰造成的库存缺口。
NLAW由瑞典萨博公司设计,泰雷兹公司在英国贝尔法斯特组装和测试,火箭弹弹头是在瑞士制造的。据瑞士SRF电视台报道,该国政府已采取措施,“从现在起,来自瑞士的战争物资或用其制造的产品不能再出口到俄罗斯或乌克兰”。不过,这项新规只适用于正在生产的NLAW等武器,不适用于已经服役的,所以不会对运往乌克兰的武器产生影响。
萨博公司称,NLAW的储存时间最长为20年。因此,英国最早于2008年开始向乌克兰提供的这款武器,现在接近保存期限。4月22日,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约翰森在介绍第一季度业绩时表示:“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很大兴趣,以补充支援给乌克兰的武器库存,同时致力于增加本地的产能。”
约翰森提到,萨博公司准备加速生产包括NLAW、AT-4和“卡尔·古斯塔夫”在内的多款便携式反坦克武器,计划在瑞典本地的工厂及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和北卡罗来纳州利灵顿的两处分厂建设新的生产线,以便在一年内扩大制造规模。
兰德公司的詹姆斯·布莱克说,各国对反坦克武器的火热需求将持续一段时间。鉴于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大规模对抗已很久没有出现,乌克兰战事提供了宝贵机会,“北约将密切关注俄罗斯的防御系统对这些反坦克武器的有效性,进而研究未来应该购买哪些武器。”(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