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双航母南北“夹击”辽宁舰

  •     最近几天,中国海军的“御用摄影师”日本非常忙碌,因为中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在日本附近海域进行远海训练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了。根据日本媒体报道,5月3~9日,辽宁舰进行了超过100次的舰载战斗机起降,日本防卫相岸信夫10日当天对此表示“担忧”。
        除此之外美国正在向东亚增兵,据美媒报道,“里根”号航母已经完成冬季维护,在5月8日离开横须贺港,距离辽宁舰编队并不远。而“林肯”号航母也在西太活动,从地图上看,“里根”号与“林肯”号一起,对辽宁舰编队形成了南北“夹击”,非常值得警惕。
    四艘航母让台湾紧张
        据台湾雅虎奇摩新闻网5月8日报道,台湾地区的东海岸“不平静”,包括美国的“林肯”号、“里根”号航母,日本的“出云”号准航母,再加上完整的辽宁舰航母战斗群,其中除“出云”号是单舰出海外,其他都是完整战斗群,总数增至约20艘船,集结在台湾地区东部海域。
        报道称,可以这样解释,在俄乌冲突延烧之际,解放军部队也提高了警觉性。如果再加上各方在水面下的潜艇,所集结而来的海军力量确实值得关注。而解放军的动作除了提高警觉,也有警告台湾的意味。这表明,大陆方面不会在台海放松军事行动压力。
        报道称,“四大舰队”集结在台湾地区海域附近,从军事角度而言,绝对不是单纯的演练而已,更多是借此带来更多影响力。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10日报道,台湾海军10日起连续4天在东南部进行导弹射击,射程超过200公里,穿越绿岛及兰屿,10日上午海空域全面关闭。
        据报道,台湾海军10日至13日共计4天进行导弹射击,范围从屏东九鹏基地至绿岛及兰屿外海,射程超过200公里,军事专家分析可能是雄风系列导弹的实弹验证及年度操演训练。
        报道称,10日早上7点多,空军“勇鹰”号高级教练机在台东太麻里靶场炸射训练结束后,紧接着“东南部海空域”全面关闭,海上出现舰艇,沙滩上指挥作业车完成部署,随即无人机展开起降。
        报道还称,解放军军机自5日起已连4天巡航台“东南空域”。
        据台湾“中央社”5月10日报道,台湾空军当日晚间公布“西南空域”空情动态,称当天有“自舰艇升空”的解放军1架武直-10与2架卡-28反潜直升机进入“西南防空识别区”活动。台湾空军派遣空中巡逻兵力应对,进行“广播驱离并以防空导弹追监”。
        台湾“中央社”称,根据台空军公布的示意图,解放军这架武直-10是以绕行方式穿越“海峡中线”。
        5月10日这天,美国一艘军舰窜航台湾海峡。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对此表示,5月10日,美“罗亚尔港”号导弹巡洋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全程跟监警戒。美频频上演此类戏码、滋事挑衅,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蓄意加剧台海紧张局势。战区部队随时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反制一切威胁挑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里根”号增援“夹击”辽宁舰
        据美国海军协会(USNI)新闻网5月9日报道,5月8日上午,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CVN-76)离开日本横须贺军港,这是“里根”号在港长达半年之久的冬季维护后首次离港。不过,这艘刚刚结束维护的航母需要在东京湾进行恢复性训练,才能投入新一轮的部署。
        “里根”号航母距离在石垣岛正南的“辽宁”舰编队也不算遥远。这意味着美军的两个航母编队一南一北“包夹”了我航母编队。
        这也是美国海军在时隔3个月以后,首次在西太平洋区域恢复了“双航母”配置。今年1月份,在“卡尔·文森”号航母损失掉一架F-35C战机以后结束部署,随后4个月里美国西太平洋只有“林肯”号一艘航母执勤。
        当下,中美两国的航母都部署西太平洋区域,两国航母编队相距不远。
        据日本防卫省5月9日通报消息,5月8日当天,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两艘052D型驱逐舰以及一艘901型综合补给舰,位于石垣岛正南方向160公里,距台湾东岸约200公里处海域航行。当天,辽宁舰自早9时至晚8时,舰载机起降作业持续时间长达11个小时。根据日方公布的位置,我军航母距离台湾岛的直线距离大约在100公里左右。
        与此同时,根据USNI新闻的消息,美国“林肯”号航母在我编队东南方向的菲律宾海海域。根据航空识别软件的信息,“林肯”号配属的MV-22旋翼机曾飞抵我辽宁舰编队附近。
        而刚刚从横须贺出港的“里根”号航母,距离在石垣岛正南的“辽宁”舰编队也不算遥远。这意味着美军的两个航母编队一南一北“包夹”了我航母战斗群。
        3日,据海军新闻发言人高秀成海军大校介绍,日前,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这是海军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的一次例行性训练,旨在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一方。
        中国航母辽宁舰近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演习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日本共同社11日称,根据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消息,正在冲绳以南海域活动的辽宁舰10日也实施了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的起降。类似的起降训练自3日起已经连续8天展开。按照自卫队的统计,日方共观测到辽宁舰超过100次舰载战斗机及直升机起降活动。防卫省认为中国航母此次是在台湾附近海域的长期训练,“已加强警惕”。
        石宏表示,对于大中型航母而言,能够调动大机群进行高强度出击,是战斗力提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这需要对飞行甲板进行科学调度,尽可能缩短舰载机出动准备时间,组织大机群的指挥能力也需要加强,甚至还可能涉及协调不同波次战机的起降顺序,这些都是应对中高强度海战的必修课。中国海军在航母运用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辽宁舰这次接连多日、出动超过100架次的舰载机,测试了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也表明它已经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
    港媒称中国实时追踪美航母
        当地时间10日,美国情报界高官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妄议台海局势,再次强行将中国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声称,美国情报界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尝试建立一支“即便美军干预,也能接管台湾”的军事力量,而俄乌冲突的教训可能会影响大陆对台湾采取行动的方式以及相关时间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日报道,海恩斯在听证会上称,从现在到2030年,台湾面临“严重”威胁。“我们认为(中国)正在努力达成一种能力,让解放军在我们的干预下也能接管台湾”,海恩斯在作出上述判断的同时拒绝公开相关时间表的细节。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贝里耶也出席了当日的听证会,他表示,中国“可能想避免武装冲突”,更愿意随着时间推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这就是香港《南华早报》10日描绘的“中国卫星最新能力”,台湾中时电子报更是直接将其解读为“陆杀手级卫星厉害了可实时追踪美航母”。
        《南华早报》称,去年6月17日,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在纽约长岛海岸附近的海峡过境演习时,一颗由最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中国遥感卫星自动探测到了这艘“尼米兹”级航母,“并用精确坐标向北京发出警报”。
        报道称,美国海军当时举行的演习包括7艘军舰和多架飞机的联合行动,模拟通过狭窄水道时与强大敌人作战。美国航母战斗群测试了多种战术,如改变编队和进行紧急演习,以威慑敌方潜艇和其他威胁。
        “过去,中国军方只能在地面情报中心收集和分析大量原始卫星数据,以了解在美国本土水域进行的此类演习细节”。由于解读卫星数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解放军通常只能在美军演习结束后才能知晓。
        港媒称,中国航天专业杂志《航天器工程》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有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卫星,中国可以探测并“实时传输”哪怕是地球另一边的军事活动或感兴趣的资产。“能识别并捕获美国航母动态的卫星非常智能,它可以通过每秒分析200多帧高清图像来识别范围广泛的战术或战略目标,这是很多地面计算机都难以达到的速度。”
        据称,在“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演习期间,纽约地区上空出现了一些乌云。但搭载人工智能的中国卫星在云层缝隙中准确地识别出这艘航母,卫星获得的清晰图像包含了太多的航母细节,“几乎排除了出错的可能性”。
        报道称,让太空卫星具备这样的人工智能难度非常高。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基于海量数据的大量训练,但太空轨道上的计算资源相当有限。由于重量、空间和功率的限制,卫星搭载的芯片处理速度通常远远落后于地面计算机。而且它们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数年而不出现故障。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用于处理人工智能任务的芯片在太空强辐射背景下会很快失效。
        “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例如为卫星开发的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时,只消耗了传统算法在执行相同任务时使用的计算资源的3%。此外,中国还研制了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芯片组,可以在卫星上同时执行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如果一个芯片出现故障,另一个芯片将作为备份,并立即接管工作,以确保卫星的持续运行。”
        卫星图像识别是全球难题,要在海量的卫星照片中识别出有价值的目标,需要专业人员的长时间判读。为了支援乌克兰对抗俄军,五角大楼甚至大量动员民间航天企业参与卫星照片的研读工作。
        如果中国卫星真的有港媒描绘的这么强大,美国航母无论在哪片海域活动,都可以被准确识别并实时将其动向传回解放军指挥中心——这岂不是相当于单方面让中国消除了“战场迷雾”?
        据了解,由于航天领域专业论文的高度学术性,非业内人士很难搞明白其中的准确含义,经常出现理解不到位、解读与论文原意“离题千里”的情况。因此《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准确性到底如何,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据环球网、“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