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谈兵
美乌在战争中的包装宣传战
-
在东方卫视近日播出《这就是中国》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副院长范勇鹏教授通过剖析俄乌军事行动背后的信息战,来理解信息战的规律、了解信息战的打法、寻求信息战的启发。
美西方弄巧成拙
范勇鹏:从俄乌冲突开始,就有人担心或炒作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这当然是夸大其辞,但在网络信息世界里,这确实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世界大战”。不少人认为俄罗斯输掉了这场信息战。比如,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一位专家就说俄罗斯也许能在“开火的战争”里取得胜利,但乌克兰会在信息战上大获成功。我们国内也有不少人认同这种看法。但我的看法不太一样。我认为从局部地、战术地来看,乌克兰及其背后的美国北约集团在信息战里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从全局地、战略地看,这场信息战的后果十分复杂,并且最终在战术和战略上可能都是不利于西方集团和乌克兰的。首先,任何一种武器都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杀敌,用得不好则会伤己,弄巧成拙。信息战也是一样,它对使用者的技巧和控制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不小心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像冲突初期,乌克兰在网上发布了大量的宣传产品,但频频穿帮,或被人发现造假证据,还暴露自己的纳粹色彩。再像泽连斯基的演讲,还有乌克兰在推特等平台发布的很多宣传海报,结果经常不是得罪德国、得罪美国,就是得罪日本,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也说明如果没有了一个真实的“道”,仅仅靠传播的“术”,或是在信息战里边玩一些小把戏,是很容易弄巧成拙的。其次,就是悲情牌用力过猛,效果适得其反。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本来是想通过这场信息战,打造乌克兰作为一个受害者的悲惨形象,博取世界的同情支持。但由于它使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对俄罗斯进行极限制裁,反而把乌克兰的悲情牌打成了俄罗斯的悲情牌,还勾起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对美西方长期霸权行径的痛苦记忆,催生反帝精神的觉醒。就像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就说了一句话,美国的政策最大的意外后果,是把俄罗斯和中国以及伊朗、中亚和其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拉到了一起。第三,西方不断把自己主导的国际制度武器化,其实也是一种“自杀”。这次信息战向世界人民暴露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西方所有的新闻机构和社交媒体平台都不是中性的,都可以拿来用作武器。这种武器化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但长期看却会挖掉自身的信用根基。其实不仅仅是信息战,西方整个制裁行动全方位地破除了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的虚伪性。从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到国际银行业,再到医学、体育、科学、艺术等行业的国际组织全都不伪装了。这是在挖掉美国主导的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后的信用和合法性。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在根本上已经没有人信了。对中国来讲,俄乌冲突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案例,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信息战里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议题设置的能力主持人:我们观察这将近20年西方在军事行动中的信息战用法,当然技术条件变化,具体的打法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脉相承,就是议题设置的能力,它总能够产生很多议题,能让你把目光聚焦到他所要带的方向去,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或者说我们需要警觉的是什么?张维为:实际上我们研究了西方和俄罗斯,俄罗斯这方面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它这次没有平台。信息战还分大国和小国,小国真是没有办法,不要说现在,即便是过去传统主流媒体的时代,针对一个小国,BBC只要造一个谣,CNN造一个谣,马上国内就政治暴动了,政权就要下台了。但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毕竟是大国,即使一开始在整个舆论战场上是失利的,但还是可以稳步实现我的战略目标,以后看明白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大国小国是不完全一样的。大国可以自信一点,但是要研究他们的做法,他们真的是打仗。范勇鹏:打仗里边是有很多战术的,这个美国人研究得非常透。我就举几点非常有意思的,美国在信息战里边用的话术,今天用在俄罗斯头上的,将来都有可能用在别人身上,比如第一条叫“神棍算卦式指控”,意思就是开战前先指控俄罗斯要动武,这个情况下如果俄罗斯不动,美国则可以说你看我威慑成功,如果俄罗斯动手,美国就可以说你看我预言成功,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正反两面都是它得分。这种招数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新鲜,过去的江湖骗子、封建迷信算卦用的都是这种话术,就是我用一句话说出来,它正反都有理。这一招将来是我们要非常警惕的,它会提前给你扣一个帽子,然后不管你做还是不做,最后都非常被动。第二种常见方式是“诬告式指控”,俗称“泼脏水”。比如最近说俄罗斯士兵屠杀平民;如果确实有,那么西方肯定就赢了,如果没有呢,就需要俄罗斯去做大量的证明解释工作,等于把这个成本扔到你身上来了,你要付出这个代价。这背后其实有一个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在科学上你要证明一个东西有,是很容易的,但要证明一个东西没有,是很难的。今天俄罗斯就陷入了这种“证无”的困境,非常难。这种自证有时候代价还会非常惨重,就像《让子弹飞》电影里的六子,被诬陷多吃了一碗粉,最后要剖腹自证。但是,你证明了又怎么样呢?你证明完了,真相已经不重要了,节奏已经带完,损失已经造成,想想利比亚、突尼斯、伊拉克这么多国家,国家已经荒废了,人民的命没了,和平生活结束了。包括一些舆情事件,大众的热情已经耗尽了,这时候即使真相出来,关心的人也不如当初多。这一招美国实际用得非常老练,并且已经用在中国身上,包括在新疆、香港的所谓“人权问题”,包括“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等等,都是它先提出来,泼了一盆脏水,然后你要去证明“我没有”,这是很麻烦的一个情况。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主持人:但是你不解释、不证明还不行,因为如果沉默,它就当你就是有。张维为:我觉得不用太担心,关键是第一一定要自信。第二,一定要有担当。第三,一定要知己知彼,了解你的对手,一项项跟他比较,不用害怕。我觉得一定要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有整体的把握和认知,西方设置议题是可以破解的,比方说这次俄罗斯有大量资料公布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聚焦每一个细节,人名、资金、编号等等,西方美国一点都不敢回答。他们不敢说你公布的是假的,不敢说这是你的信息战,实际上俄罗斯公布这么多的东西,美国哪怕指出一个细节是错的,比如这个人名是假的,这个细节是没有的;但就在这个事情炒得正热、俄罗斯较占上风的时候,突然出来一个布恰屠杀事件,对于布恰事件,当时俄罗斯的反应也是对的,它要求召开安理会会议来辩论这个事情,但英国代表说不讨论,这就是美西方的一套组合拳。所以,我们面对大国一定要自信,特别是给你一些比较公开的场合可以辩论、可以说明、可以讲清楚的,要参与;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可以重视它,不用太害怕。有时候,美西方这种雕虫小技玩得多以后,你可以告诉他,最终吃苦的是你。越喜欢愚昧,就呆在愚昧中,这句话是有力量的,背后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主持人:我们为什么要深度地剖析、一个个案子来看,在俄乌军事行动当中,我们看到信息战的影子,就是要让大家学会去判断他们的议题以及议题背后的目的。就像张老师刚才说的,我们自信担当,这是一个“道”,但是在“道”的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学会“术”,这样你就知道怎么去打信息仗了。张维为:参与国际舆论斗争的学者也好,普通人也好,讲得夸张一点叫你要有“火眼金睛”,一瞬间凭直觉判断出来,它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问题,它背后意图是什么。你身在这个环境里边,经常跟他们交流、交锋,凭直觉就能判断得出来。范勇鹏:我刚才讲到了它的一些手段,我再补充一条,就是它的整个话术逻辑基础是,你看俄罗斯要占领、要侵犯乌克兰,是为了控制东欧,接着控制巴尔干,最后控制欧洲、控制世界,制造一种“恐俄心理”。它完全不讲背后的是非曲直,实际上这是美国人在冷战里边用的老把戏了。当初美国侵略越南,就是编造了一个所谓的“多米诺骨牌”,说你看越南这张牌一倒,共产主义就要扩张。今天在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上,美国也是采取一样的话术,完全无视这是中国内政问题,它就说中国一旦统一台湾,就想控制东南亚,想控制印度洋,控制全世界,然后贩卖这种“恐中心理”。张老师刚才讲得非常对,就是说面对这种“术”的层面的策略时,你在“术”的层次上跟它纠缠,其实是意义不大的。我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不要被它设定的议题给带到陷阱里边去,然后主动提出我们的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这是最关键的。(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