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弥漫着“厌华反华”味道

  • 王颖

        进入5月以来,日本高层借各种外交场合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威胁”。不出所料,在美国总统拜登任内首次“亚洲之行”的第二站——日本,双方领导人23日会谈时又大谈“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实施扩张”,并对其他国家造成日益加大的经济压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还宣称,日本将继续与美国在对华政策方面密切合作,“两国在台海问题上立场一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也是日本和平宪法实施75年。在中方不断强调中日应增进了解、加强经贸往来以及共同为维护东亚及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大背景下,日本一些以邻为壑的势力仍在极力推动“厌华反华”情绪。在他们的蛊惑下,“防范中国”已成为“政治正确”。
    试图“牵制中国” 渲染“中国霸权”
        “自2010年以来,随着对华认知态度发生转变,一些日媒没有将客观、真实的中国面貌呈现出来,从而导致日本社会形成相对扭曲的中国观。”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说。2016年前后,“牵制中国”成为日媒上的高频词汇。如《日本经济新闻》2016年5月8日的一篇报道写道,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中国在伊朗及其周边的影响力急剧扩大,“日本需要马上牵制中国”,并与印度联手。对“牵制中国”的偏好,显示出部分日媒想要推动本国政府与企业同中国展开一场全领域的对抗,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矮化了日本外交的独立性与多元性,即偏执地认为日本就是要“针对中国”,且“有实力牵制中国”。
        最近两三年,“中国霸权”一词又成为日媒上的高频词,再次反映出日本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新变化。以“中国霸权”为关键词,通过谷歌(日文版)搜索到近500万个结果,它们出现的时间主要是在2020年以后,发表的平台不仅有《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网站,也包括日本的一些网络论坛或社交网络平台。日媒在报道中国海警船近年来对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常规巡航的消息时,经常宣称这是中国对日本的“霸凌”,诸如此类的抹黑和歪曲自然影响到日本民众的对华认知。
        陈洋表示,从“牵制中国”到“中国霸权”,表面上看是日媒攻击、抹黑中国的程度有所变化,即从早年质疑中国政府的动机、呼吁日本政府加以应对,到现在直接给中国“扣帽子”。但从更深层次看,反映出日本对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羡慕嫉妒恨”,以及自身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单独抗衡”中国的失落感与不甘。
    打造“反华新星” 夸大负面民调
        一些日本媒体攻击、抹黑中国还喜欢引用一些“反华厌华”的党政高官、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此长期煽风点火,刻意影响和破坏日本民众的对华认知与好感度。
        最近几年,隶属自民党的国会参议员佐藤正久就充当起“反华新星”的角色。佐藤曾担任过安倍内阁外务副大臣一职,目前还是自民党外交部会会长。通常而言,在日本政界,特别是在自民党内部,像佐藤这样出身并不显赫的政客是难以出头的,但他近年来借助于媒体和社交网络,在各种场合反复攻击中国而成了“红人”。今年4月28日,佐藤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期间,在谈及日本政府将于年底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文件时称“有必要将中国明确定位为威胁”。5月3日,佐藤以自民党外交部会会长身份赴美出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活动时,宣称应在北海道部署美军中程导弹,以牵制中俄朝。此外,他还经常在社交账号上发表对华挑衅言论,要求 “抵制北京冬奥会”、反对外相林芳正访华等。
        更应警惕的是,原本很少谈论战争话题的日本自卫队现役或退役人士这两年也开始大放厥词。曾做过陆上自卫队幕僚副长(陆军副总参谋长)、西部方面总监(西部战区总司令)的番匠幸一郎,2021年6月11日接受《朝日新闻》专访时说,中国的国防投入在30年时间里增加50倍,现在是日本的4倍,“中国绝对是日本的最大威胁”,希望再来一次“21世纪的甲午战争”,以此让日本获得发展。这表明,在一些日本人脑子里,只有“再次打败中国”才能保住日本的地位。
        除采访和引用一些反华势力的言论外,日媒有时还喜欢引用对华好感度有限的民调数据,来论证中国的“霸权”行为在日本不受欢迎。2021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关于外交的民意调查》显示:77.3%的日本受访者对中国“没有亲近感”。通常而言,这样的涉华民意调查发布后,都会被日媒广泛转载,甚至有些媒体还会添油加醋,借此渲染炒作“中国威胁论”等。
    紧跟美国部署  炒作台湾议题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度出任首相,在长达近8年的执政时间里,安倍政府不是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就是炒作“中国威胁论”,致使中日关系一度陷入低迷。2020年9月,当时还在竞选自民党总裁的菅义伟曾表示,“日中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但重要的是继续灵活运用高层对话的机会,来逐一解决这些难题”。他还明确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认为这“可能在亚洲制造敌人”。这些涉华表态一度令中日两国舆论认为菅义伟如果出任首相将会推进两国关系迈上更高层级。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菅义伟担任首相期间紧密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并大肆炒作台湾议题。现在,出身于自民党内“温和鸽派”宏池会的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在当选伊始,同样令人期待,认为他将延续自民党宏池会出身首相的友华做法,但时下岸田政府的对华政策不外乎是延续安倍和菅义伟时期的,且进一步深化了与美国的合作,频繁渲染炒作“中国威胁论”等。
        最近几年,日本政坛“反华”倾向趋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友华势力”减弱,另一方面在于美国因素的影响。战后日本外交总体方针是紧密跟随美国的战略部署,而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也就导致作为美国亚洲地区忠实盟友的日本,不得不积极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
        日本“反华厌华”情绪还向经贸领域蔓延,从中也反映出日本看待中国的心态已大为改变。近40年来,陈言一直关注日本的涉华舆情,他说,5月11日,日本参议院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意味着在法律层面推动与中国在科技、经济、学术往来等方面“脱钩”。
        陈言还指出,老一辈日本人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历史。但这些年,即使是会中文的日本人,和他谈论更多的是和中国的商业纠纷、中日经济差距或民间对立情绪。他认为,如何改善中日关系,确实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