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美不是美国阵营对抗的“棋子”

  • 严谨

        6月6日至10日,推迟许久的第九届美洲峰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时隔28年,重新成为东道国的美国,对这次主场外交寄予厚望。半年来,拜登政府精心设计、多方布局,本想复制首届迈阿密峰会的“高光时刻”,始料未及,却在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等国参会问题上与拉美国家闹僵。以墨西哥为首的拉美国家抱团对美国说“不”,有的降格与会级别,有的索性拒绝参会,令美国颜面扫地,尴尬至极。
        为冲淡紧张对立情绪,拜登政府在峰会上极力展现“慷慨姿态”,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管控移民等议题,抛出形形色色的计划和倡议。其中,最重磅的当属“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计划,美国许诺从刺激投资、构建弹性供应链、经济转型等方面助力拉美经济疫后复苏。此外,拜登政府还推出区域性移民协议——《洛杉矶移民宣言》,展示其解决非法移民问题的所谓决心。
        面对拜登政府送出的“糖衣炮弹”,拉美国家并未如美方预料般齐声叫好,而是整体保持冷静审慎态度。究其原因,不仅是拜登政府会前排斥异己的做派提前透支了政治互信,更在于拉美国家精准洞悉了其背后包藏的地缘政治图谋。
        首先,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得人心。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拉美方向高举价值观和盟友外交大旗,在拉拢相关国家组建“西半球民主同盟”的同时,对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三国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加码制裁,伺机颠覆。其目的在于通过“扶右打左”分化拉美,防范反美思潮蔓延扩散。峰会期间,拜登政府不仅没有就排挤三国参会表达悔意,反而一再以意识形态为峰会定调,明确表示要推进拉美“民主复兴议程”,落实2021年“全球民主峰会”成果,抵制“民主威胁”,俨然成为西半球版的“民主峰会”。拜登政府以美式价值观为标准,把拉美国家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激起与会国家的强烈不满。智利总统表示,美国排挤特定国家是个错误。
        其次,拉美国家对“政策礼包”能否落地存疑。拉美地区从来不是美国的优先外交方向。一年多来,拜登政府的战略关注点聚焦亚太和欧洲,真正能拿出手同拉美国家分享的资源有限,再加上国内党争掣肘,无论是对中美洲的援助和投资承诺,还是“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要么落实困难,要么走样变形,空心化、烂尾化严重。此次拜登提出的美洲开发银行改革计划已吆喝许久,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对此极为不满,他表示,美国国会在两天内就迅速批准了136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法案,对中美洲40亿美元的援助项目却一直停滞不前。
        再次,拉美国家不愿被裹挟加入“新冷战”。俄乌冲突后,美国企图诱压拉美国家加入所谓的“民主阵营”,实质性参与对俄罗斯制裁,遭到各国一致反对,拜登政府心有不甘。峰会上,拜登多次提及“俄罗斯威胁”,让拉美国家意识到所谓“政策红利”,实际上附加了严苛的地缘政治条件,接受的代价就是要加入美国构建的政治、经济、安全“小圈子”,也意味着要被绑上美国驶向“新冷战”的战车,极有可能沦为大国纷争的牺牲品。拉美国家对此心知肚明,不会不加分辨“随美起舞”。
        美洲峰会本应成为美洲大家庭和衷共济、共商出路的对话平台,美国却滥用东道国特权,无视拉美各国求复苏、谋发展的关切,醉心于自我建构的“新冷战”,决意将拉美纳入其划设的战略轨道,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毫无疑问,拜登政府的地缘政治野心,葬送了本届美洲峰会。作为美拉关系的风向标,峰会前后的乱象表明,美国推行的地缘政治议程与各国关切严重不匹配,美国按照自我意愿随意发号施令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中国国防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