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
6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了一项七国集团(G7)基建计划,目的是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基础设施的资金。尽管拜登发言中只字未提中国,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一位美国高官当天介绍该计划时承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深耕多年,西方国家则多年后才“入局”。但他也强调,自己认为目前仍不算晚。
6月26日至28日,G7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召开峰会,参会期间拜登宣布了这项“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GII)倡议。他表示,该倡议的目标是,与G7国家一起在2027年以前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调动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将通过赠款、联邦融资和私人投资筹集2000亿美元。
不少外媒指出,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同的是,拜登这项计划的资金筹措很大程度仰仗于私营公司是否愿意进行大规模投资,因此无法得到保证。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启动仪式上则解释称:“单靠公共部门将无法弥补我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面临的巨大差距。”白宫补充称,“这将仅仅是个开始”,美国及其G7国家还打算从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多边开发银行、发展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等处引进“数千亿的额外资金”。
拜登表示,这部分战略投资将集中于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稳定至关重要的领域。他还透露,这项倡议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启动几十个项目。
拜登声称,这证明“民主国家”能通过更少的附带条件,实现基建设施的资助,“让世界各地的社区亲眼看到与民主国家合作的具体好处”。“我想明确,这不是援助或慈善,这是一项将为所有人带来回报的投资,包括美国人民和我们所有国家的人民。”
此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天表示,欧洲将就倡议筹集3000亿欧元,并会密切聆听有关国家的意见。她表示G7要向“发展中国家伙伴表明,他们可以有选择”。
法兰西24电视台称,一位美国高官介绍相关计划时称,他承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很有影响力,但认为G7项目将占有优势。“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存在了好几年,它支出了大量现金,完成了大量投资,而我们是在他们投资多年后才来到这里布局的。但我想说的是,现在肯定还不算太晚。而且我甚至不确定它是否已经晚了。”
《华尔街日报》则认为,尽管拜登一直在努力团结盟友,共同对抗中国,但这次倡议很可能暴露西方盟友无法团结一致的“老毛病”。
据报道,一名德国政府高官称,G7关于中国的声明一方面批评中国的经济行为,明确指出了北京对于G7国家构成的挑战,一方面却又呼吁在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但中国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伙伴。
据统计,目前G7国家中,只有法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中,意大利早在2019年就与中国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今年2月,中法双方又签署了在非洲、中东欧等地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第四轮示范项目清单,清单包含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新能源等领域7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的G7峰会上,拜登政府同样将矛头指向中国,发起过一项“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议,被认为是对“一带一路”回应。但由于民主党人之间的分歧,该计划之后却几近夭折。拜登当时承诺投资数十亿美元“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并特别关注应对气候、数字基础设施、性别平等和健康问题。然而在计划宣布约一年后,相关项目的金额总共只有600万美元。
《南华早报》称,此次的新倡议相当于在对于旧计划进行补充修改后,将其重新启动。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27日表示,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建的倡议。我们认为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我们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