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精英“哈美”,底层百姓遭殃

  • 倪浩 林小艺 谢文婷 赵瑜莎

        在对俄罗斯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中,欧洲最终被“反噬”,高企的通胀冲击着欧洲大地上所有的普通民众,并迫使他们走上街头游行抗议。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欧洲跟随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当前欧洲最核心的分裂表现为普通民众的欧洲与精英的欧洲。而目前主宰对俄进行制裁的是欧洲的政治精英,他们执着于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凌驾于民众的生活之上。欧盟的通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欧盟平抑物价的政策将承受考验,欧洲民众也要在高物价间继续煎熬。

    欧洲人生活在高物价的水深火热之下,
    只有富人例外
        “这次如巨浪一般的涨价,已全方位冲击了我的生活。”来自纽伦堡的克莱门斯是一位博士生,她的生活在德国物价的全面上涨中遭遇严峻的考验。“我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购物。因为物价太高,每次去超市前我都要先列出清单,只买必需品,可买可不买的一律砍掉。”克莱门斯告诉记者,“这种窘迫的日子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因为谁也不知道俄乌冲突所引发的经济动荡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欧盟制裁俄罗斯最终被“反噬”,将欧盟的通胀水平推升到有史以来最高,物价轮番上涨正席卷整个欧洲大地,克莱门斯这样的普通民众无法幸免。
        欧洲甚至全球能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都源自于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包括欧盟在内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却又想在能源上掐断俄罗斯的国际收支,欧盟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涨中迎来了物价的全面上涨,最终让生活在欧洲的中低收入者成了牺牲品。
        然而,石油和天然气的高价与短缺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做为基础工业原料以及生活必需品,石油、天然气推升了下游几乎所有涉及领域的半成品和制成品的价格,反映在欧盟统计局电脑端的就是创纪录的通胀率。而反映在欧洲底层人民眼前的就是不断上涨的物价和日益相形见绌的消费能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和对现状的不满。
        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很多都是形成于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而6月20日,7万比利时人聚集到布鲁塞尔街头游行抗议,表达着对物价飞涨的不满。比利时多个大型工会都加入了本次游行,一些游行者举起了“更高工资,更多尊重”“生活成本太高,我们需要更高工资”的标语。数据显示,5月份,比利时的通胀率达到了8.97%,创下自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利时国家银行的数据显示,中低收入群体正在勉强度日,越来越多人无法支付账单。
        在当天抗议的人群中,一些欧洲民众还将矛头对准了欧洲政府的政策重心。他们认为,政府在北约和乌克兰方面耗费了过多的资源,而却忽略了欧洲的民生问题。据欧洲新闻电视台报道,抗议的当天,一些标语和横幅确实是在批评比利时执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上传的视频,一位中年男子抱怨说,“他们(欧洲政府)有钱为乌克兰购买昂贵的武器,但没有足够的钱来救济我们。”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伦敦街头也有数以千计的民众发起游行,他们举着“停止战争而不是削减福利”的标语,抗议物价高涨、生活成本持续增加。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以及提高薪酬及改善工作条件。
        而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通胀率达9.1%,为40年来新高。其中,食品和饮料价格同比上涨8.7%,是2009年3月以来的新高。
        数据显示,欧盟几个主要经济体德国的通胀率为8.7%、西班牙8.5%、意大利7.3%,形势都不容乐观,法国的情况虽然稍好,但也处于历史高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6月14日的节目中直言不讳的说,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因通货膨胀对民生日常消费造成的压力,升斗小民购物时哀嚎声彼此起落。现今法国各大超市加大各种减价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光临。而面对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那些收入最微薄的法国民众开始动用存款,吃老本了!
        “所有的欧洲人都生活在高物价的水深火热之下,只有那些富人例外。”荷兰调查记者索尼娅·范登恩德质疑说,面对当前民不聊生的情况,荷兰政府和其他欧洲国家当局没有为民众的生活做出任何积极的调整与帮助。当欧洲人因物价高涨而陷入生活困顿的时候,政府的救济行为更像是一场作秀,只有很少的欧洲人拿到了救济。更多的人得到的只是政府的贷款。
    一个欧洲与另一个欧洲的“互搏”

        在对俄罗斯制裁的统一行动上,欧洲“四分五裂”。比如,由于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匈牙利一直反对制裁俄罗斯。5月1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中,欧盟未能在第六轮制裁俄罗斯的提案中达成一致,原因是匈牙利反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告诉记者,首先,欧洲表现为“政治的欧洲”和“经济的欧洲”。对俄罗斯制裁的是“政治的欧洲”,而“经济上的欧洲”则反对这种制裁。“政治上的欧洲”在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同时,实际上反噬了“经济的欧洲”,为欧洲经济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其次,欧洲又表现为27个主权国家的欧洲和以欧盟为代表的政治共同体的欧洲,欧盟国家在对俄制裁上执行统一政策,但这些具有主权的国家与做为国家联合体代表的欧盟,在诉求上也是不一致的。每个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导致每个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另外,徐坡岭还表示,欧洲还表现为新欧洲和老欧洲之间的两面性。波兰、立陶宛、捷克等这些新欧洲国家与俄罗斯有历史积怨,在对俄制裁方面表现的非常积极,甚至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传统意义上的老欧洲国家则没有这么激进。
        徐坡岭说,“所以这场制裁是政治的欧洲、精英的欧洲和共同体的欧洲以及新欧洲的行动,而民众的欧洲、民族国家的欧洲、老欧洲则在这场制裁中受伤。”
        “制裁俄罗斯不是欧洲真正的利益所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都表达过相同的意思,即欧洲是俄罗斯搬不走的邻居,欧洲的安全离不开俄罗斯。事实上欧洲没有办法消灭俄罗斯,甚至削弱俄罗斯都很难。”徐坡岭指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洲采取一种极端的反俄、制俄,不妥协不谈判的态度,实际上伤害的是民众的欧洲。”
        即使在炎热的盛夏,克莱门斯心中也没有任何暖意,她已经开始担心今年冬天出租屋的供暖问题。她告诉记者,“德国民众对恢复战争前的生活普遍没有信心,这个国家家庭平均人口多,物价上涨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这个国家无数脆弱的家庭。”
    面对美国“联合盟友”,
    欧洲政治精英“一下子就扑上去了”
        深陷通胀危机,生活成本飙升,欧洲反思不应盲目追随美国。据此前媒体的采访,有德国专家表示,欧洲不应盲目追随美国加码对俄制裁,因为付出代价的是欧洲各国的普通民众。德国左翼党议员安德烈·洪科表示,“俄乌冲突削弱了欧洲国家,加强了美国,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所以我想说,目前整个局势的赢家绝不是欧洲,而是美国。”
        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尔马供职一家银行软件设计公司的克劳迪奥·萨尔瓦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民主党是思想和群众的操纵者,他们操纵舆论,引导我们(欧洲)与欧亚国家发生经济和军事对抗。通过北约不断东扩,在每个国家挑起战争并取得控制权,并被他们称之为自由和民主,但这其实只是帝国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且更具侵略性。”
        徐坡岭在采访中则指出,“在对俄罗斯的制裁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精英的欧洲所倡导的理念其精神源头与美国精英是相通的,其理念与美国一脉相承。”徐坡岭认为,欧洲与美国政治精英共同的“精神祠堂”设在欧洲,在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上,欧洲的精英和美国的精英们形成了合体。他说,“本质上,美国人并没有站在欧洲的现实利益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也表现为美国精神在欧洲的执行,这种执行带有争夺世界领导权或者‘道德领导权’的机会主义色彩。”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17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也对此有一次精准的概括。他说:“欧盟已完全丧失了主权,其精英们正跟着别人的调子跳舞。欧洲人和欧洲企业的真正利益被彻底忽视和搁置一旁。”
        徐坡岭表示,“主导着欧洲最高权力的这些政治精英在精神上与美国精英共享一套理念。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与欧洲进行‘分割’的时候,他们很难受,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联合盟友”,所以他们很高兴,迫不及待,一下子就扑上去了。他们知道在经济上,欧洲要依靠美国。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必须通过宣扬跟美国一样的东西,证明自己的正统。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切问题都甩锅给俄罗斯,甩锅给普京就行了。”(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