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俄军如何快速拿下利西昌斯克

  • 张一帆 柳玉鹏 谢戎彬

        备受外界关注的利西昌斯克攻防大战的发展走向完全超出外界的预期,乌克兰军队再次在利西昌斯克实施“战略撤退”。俄军拿下利西昌斯克意味着夺取了卢甘斯克地区最后一座城池,俄方也正式宣布实现对卢甘斯克地区全境的控制。这意味着俄军“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已实现大半,具有重要指标性意义。外界都很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俄军这么快速就拿下利西昌斯克呢?是俄军城市攻坚战的战术战法发生重大改变,还是乌军的士气出现严重问题呢?
    俄城市攻坚战在提速?
        据俄塔斯社7月4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7月1日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报告时表示,俄军在卢甘斯克的行动取得成功。两周内,利西昌斯克和北顿涅茨克地区的乌军集团被包围和消灭。据绍伊古介绍,乌军损失了196辆坦克和装甲车、12架飞机、1架直升机、65架无人机、6套远程防空导弹系统、97部多管火箭系统、166门野战炮和迫击炮、216辆各式车辆等。
        根据梳理,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夺城”之战的攻势速度越来越快。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城市攻坚战”起初并不顺利,俄军在马里乌波尔经过82天的艰苦战斗,才解决了亚速钢铁厂的残敌。西方多种评论认为,俄军作战维持能力不足,后续攻势将越来越迟缓。但在北顿涅茨克的争夺战中,俄军花费约30天时间,迫使据守阿佐特化工厂的乌军“战略撤离”。6月25日,俄军在宣布完全占领北顿涅茨克后,作战节奏未发生调整,迅速直插利西昌斯克,结果仅用8天时间,又迫使乌军从利西昌斯克实施“战略撤离”。从82天到30天,再到8天,这充分说明俄军的进攻态势,也对西方一些“弱俄”式评论进行了“打脸”。
        俄军事专家瓦西里·丹德金表示,利西昌斯克位于一座小山上,因此攻击这座城市比北顿涅茨克要困难得多。乌军部队此前在利西昌斯克下了大赌注,并计划进行不亚于马里乌波尔的抵抗。但在俄军火炮的支持下,俄军成功拿下这座城市。
    新战术得到验证?
        截至目前,外界仍在诧异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乌军的又一次“战略撤退”,为何在利西昌斯克没有发生之前预期的长期攻防战呢?
        泽连斯基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斯托维奇7月4日表示:“利西昌斯克和北顿涅茨克的防御是一次成功军事行动,主要任务是牵制主要敌军,给他们造成损失,为西方武器供应争取时间,完善第二道防线,为我们在前线其他地区的进攻行动创造条件。行动的所有任务都已完成,相信乌克兰军队未来能够夺回利西昌斯克。”
        不过俄方对于快速拿下利西昌斯克则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俄罗斯《观点报》4日称,车臣共和国特种警察团指挥官、俄罗斯英雄扎米德·恰拉耶夫说:“我们在当地扩大了前线,我们不断对利西昌斯克发动进攻,我们有长达50公里的前线可以‘耗尽’乌军的力量。俄军知道乌军在当地有很多兵力,并用许多平民进行掩护。为此,我们部署在野外,在小村庄里。他们被迫向我们发动进攻。结果,他们的力量逐渐被耗光。我们选择这种战术是为了避免伤及平民。同时,我们故意把一些阵地和房屋留给敌人,目的是为了把乌军部队从人口稠密地区诱离,然后消灭其有生力量。”
        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称,俄军最大战术改变就是大规模使用火炮摧毁敌人各种防御工事、指挥所和人员集结地。俄军战术的改变让位于利西昌斯克的乌军士兵措手不及。俄军没有让乌军在城市防御战中获得优势。俄军从四个方面攻击在该市的乌军阵地,这引起驻守该城市的乌军人的恐慌。在利西昌斯克应用的新战术被证明是有效和可靠的。
        一位军事专家7月4日也表示,快速占领利西昌斯克说明俄军已找到适用于乌战场的有效战术。俄军在聚焦顿巴斯地区的作战行动后,不再分兵冒进,而是稳扎稳打,尤其是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点攻坚,对于其他区域则使用“稳字诀”和“拖字诀”。这也充分说明,俄军已吸取教训,不再追求速战速决,因为这可能意味着陷入后勤补给困难、大量人员伤亡等困境。
        专家认为,快速从利西昌斯克撤走说明乌军士气存在严重问题。乌军从北顿涅茨克撤至利西昌斯克时给出的理由是“战术重组”。战前所有迹象都表明,乌军已将赌注押在利西昌斯克阻击战上,准备以该城为依托、集中优势兵力与西方军援装备和俄军展开死战。然而,形势变化太快,乌军很快败下阵来,再次“撤离”。
        专家认为,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两城攻防战,乌官方正式对外下达投降、转移命令后,乌军才开始行动;而在利西昌斯克,是俄军占领城池、发现无人防守后,乌官方才被动宣布“撤离”。这在很大层面上说明乌军士气出现严重问题。
    (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