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多地捉拿“雪糕刺客”

  •     近日,“雪糕刺客”多次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晒出“被刺”经历:“这种雪糕最解暑,还没拆开心已经凉了”。
        有网友给出建议:不要买没见过、没标价的雪糕。
        多地“雪糕护卫”出手:不标价的雪糕,退退退!价格标示不清、不同雪糕混放,“雪糕刺客”借机伏击。
        记者发现,对于这种行为,已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出手。
        7月6日,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近期热议的“雪糕刺客”现象,全面开展相关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市场主体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这种检查是有针对性的,也是对消费者诉求的回应,从雪糕厂家到渠道端都要引以为戒。
        相比于营销策略上的“小聪明”,雪糕企业更需重视的还是产品质量。恰如钟薛高在回应中所言,“食品安全无小事”。一些网红高价雪糕,曾以品质上佳、口感优良作为自身高价的支撑。但有的也因为虚假宣传被罚,品牌形象大受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啻于信任受到伤害。
        广东佛山顺德区4家商店未明码标价被责令整改。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检查发现,2家超市雪糕未张贴价格标签,均已立案查处
        江苏常州武进区市场监管局湖塘分局发现部分商铺未在冰柜周围张贴雪糕相关价目表,执法人员立即约谈了相关负责人。
        目前,钟薛高已经做出了回应,对产品原料来源做出详细说明,并称“食品安全无小事,好品质更是钟薛高一贯的坚持。我们认为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
        高价雪糕并非今日才出现,但在当前语境下,人们对其容忍度越来越低。受疫情反复延宕影响,今年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虽在逐步恢复正常,但就业市场反馈有所迟滞,一些人收入减少,一些人可能还面临不小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态已发生变化。高价雪糕如果感知不到这种消费氛围的改变,难免因其太“出风头”,被推上风口浪尖。
        浙江温州腾蛟市监所发现,个别超市存在部分雪糕未张贴价格标签的情况,已对相关超市进行监督指导,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将坚决查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
        其中明确:
        1、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2、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3、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经营者应当及时调整相应标价。
        4、经营者标示价格,一般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人民币金额。
        谁才是“雪糕刺客终结者”?如何才能消灭“雪糕刺客”?
        据《法治日报》消息,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海弢表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的规定前,原本就有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按照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价格法还规定,经营者如果存在违法行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在他看来,终结“雪糕刺客”需要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经营者自觉守法、明码实价、价物对应,诚信规范经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
        二是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智消费,遇到问题及时投诉。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品售价与标签不符,或者没有价签,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有的地方12315并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有的地方双号并行,消费者还需了解本地情况再行举报。
        “雪糕能不能烧化”背后不只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情绪,是来自于“口碑未服众”之后的普遍质疑。消灭“雪糕刺客”,别让它们伤害了夏天。(据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