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密谋“李宗仁回台替代蒋介石”内幕

  •     1949年,战败的蒋介石及其残余势力败逃台湾。美国对蒋介石彻底失望,并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内各派反映较好的代“总统”李宗仁身上,但此事遭到蒋介石的阻挠。

        此后,美国还曾试图用另一政客吴国桢取代蒋介石,仍旧以失败而告终……

    杜鲁门意欲与李宗仁会谈

        1949年12月4日,代“总统”李宗仁经香港去美国。李宗仁初到美国时,杜鲁门政府给李以“国家元首”的待遇,各方面对李照顾得极为周到。李宗仁对蒋介石退位后仍控制、指挥军政,意见甚大。
        为了抗击蒋介石,李宗仁在美国、香港积极联络原来的旧部,以扩充其队伍。
        由于李宗仁在国民党内有一定的声望,美国杜鲁门政府认为由李宗仁代替蒋介石最合适。于是,他们一方面与台湾当局保持联系,一面又在背后策划“换马”,赶蒋介石下台,扶李宗仁正式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1950年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根据杜鲁门的指示,致信李宗仁,告知杜鲁门总统拟计划与他会谈中国问题,而且双方都以“领导人”身份亮相,请他尽速安排并作复。
        李宗仁接信后,心中十分高兴,立即开始做与杜鲁门会谈的准备工作。
        蒋介石通过在美国的情报网,很快得知了这一信息。他看出美国的这一举动是要把李宗仁扶回台湾地区执政,将自己赶出政治舞台。
        蒋立即下令台湾当局外事部门向国民党当局驻美外事机构负责人顾维钧发去密电,告知李系弃“国”不顾,负气出走,也可说是自动离职,再无权代表“台湾当局”,要顾竭尽全力阻挠杜鲁门总统与李宗仁的会谈。如果无法阻挠,可采取拖延的办法,尽量将会谈的日期往后延,直至拖到谈不成为止。
        李宗仁认为,既然是“领导人”会谈,应该名正言顺地由“外交”渠道正式商定,不应私下联络。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派自己的亲信甘介侯去找美国国务院,建议由美国政府出面与台湾驻美外事机构商量会谈的具体事宜。美方考虑李的建议有道理,决定派副国务卿与顾维钧进行商谈。
        对于美方提出的李、杜会谈的日期与内容,顾维钧感到很为难。因为按常理,应该由李宗仁代表台湾当局与杜鲁门会谈,但台湾的实际权力现在又在蒋介石手里,何况,蒋已发密电来要他阻止李、杜会谈。
        第二天,为躲避美方官员再来找,顾维钧以“度假”为名,带着妻儿偷偷去了美国南部迈阿密。他想用“度假”的办法,拖延、阻挠杜鲁门与李宗仁的会谈。
        美国国务院见台湾当局迟迟未答复,感到颇蹊跷。他们几次打电话到台湾驻美外事机构询问李宗仁与杜鲁门会谈的日期怎么定,该机构值班人员搪塞说负责人有事外出了,在家的人作不了主,这事非要等顾维钧回来才能作恳切的答复。美方外交官几次联系没有结果,便知道是蒋介石在中间阻挠。
    蒋介石为破坏会谈复任“总统”

        为使李、杜会谈成功,美方将与台湾驻美外事机构联系的情况向李宗仁作了通报,并征询其意见。
        李宗仁听后,气愤至极,他向美国国务院答复说:“我是合法的‘台湾当局’的领导人,有权决定、处理台湾当局的一切事务,与杜鲁门总统的会谈一定要进行。有关会谈的时间、地点,建议双方再作商谈。”美国国务院觉得李宗仁的建议有道理,答应可考虑。
        李宗仁决定,仍由甘介侯去美国国务院,就他与杜鲁门会谈的有关细节,与美方官员作具体商谈。
        由于杜鲁门1950年2月份的活动日程已排满,双方商定李、杜的会谈移到3月3日进行。美方还一再向甘介侯表示,尽管李宗仁不在台湾掌权,美国政府仍视李宗仁为合法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并全力支持他履行代理领导人的职责。
        在台的蒋介石对李宗仁在美的活动了如指掌。
        为破坏美国杜鲁门政府的“换马”计划,他决定一面加紧进行复任“领导人”的活动,一面将李宗仁的“代总统”职务搞掉,使杜鲁门与李宗仁的会谈流产或无实际意义。
        为使自己的复职“合法”化,蒋介石决定打“民意”牌。他暗地指使一些忠于他的政客、知名人士公开向记者发表谈话,或在报刊上写文章,强烈呼吁他尽快复职。
        另外,台湾当局监察机构通过提案,指责李宗仁身为“代理领导人”,不顾台湾方面的反对,在美国“遥领国是”“措施错误”,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弹劾。
        2月13日,蒋介石又叫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秘书长张其昀,以“改造委员会”的名义拟了一封给李宗仁的电报,批评李宗仁“赴美误期”,要他赶快回台履行职责。
        李宗仁接电后,未予理会。2月21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又给李宗仁发一电,限他三日内返回台湾,否则,以自动放弃“代理领导人”论处,并将敦请蒋介石复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明眼人一看就知,这封电报实际上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向李宗仁下的最后通牒。
        李宗仁看到电报后,将电报送给友人及在美国居住的孔祥熙、台湾驻美“大使馆”的官员看,听听他们有何反映。
        孔祥熙认为,“台湾当局”有关宪法中,没有“领导人”退位后可以复位的条款,蒋介石要再出任原职,是不合“法”的,也更会引起美国的不满。
        孔祥熙考虑再三,给蒋介石发了一电,力劝蒋在“复位”问题上三思而行,以免被世人讥笑,被后人挞伐。随后,他又要台湾当局驻美国外事官员陈之迈去找闲居美国纽约的胡适,请胡出面劝阻蒋介石万勿匆忙复职。
        美国杜鲁门政府也通过外交途径,一再给台湾当局施压,警告蒋介石不要复任 “领导人”,并威胁说,如蒋不顾美国政府及台湾社会各界的反对强行复出,美国不予支持、承认,今后也不会对台湾提供各种援助。
        蒋介石如坐针毡,寝食难安。经反复思考,他决定快速复职,粉碎美方与李宗仁的图谋。1950年2月24日,在李宗仁与杜鲁门会谈的前一星期,蒋介石指使台湾当局立法机构火速开会,通过了要求他复任“领导人”的决议。
        3月1日,离李宗仁、杜鲁门会谈只有两天时间,蒋介石在台北介寿路“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正式对外宣布“复行视事”,继续行使“领导人”职权。
    美国“换马”计划失败

        蒋介石复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美国,美国各大报刊对此纷纷报道,并发表评论,批评蒋介石复职是“独裁到底”。李宗仁立即在美国发表声明,宣布蒋介石复任“总统”是不合“法”的,无效的。
        杜鲁门政府对蒋介石复职极为不满。因为,蒋这样做,就意味着他们的“换马”戏演到中途再难以为继了。后来,杜鲁门见蒋介石已坐稳“台湾当局领导人”宝座,感到一时难以改变蒋介石强行复出的状况,马上变脸—做顺水人情,指示国务院发言人公开宣布承认蒋介石为“台湾当局领导人”。
        不过,美国历届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经常言行不一,在对待蒋、李问题上也是如此。
        1950年3月2日,美国通知台湾驻美外事机构和李宗仁,杜鲁门总统将按期在白宫会见李宗仁。蒋介石对杜鲁门坚持要会见李宗仁,并仍视李为“代理领导人”非常愤怒。
        3月3日,杜鲁门与李宗仁在白宫举行了会谈。据说,美国方面为使杜鲁门与李宗仁的会谈内容不被蒋介石知道,会谈开始不久,国务卿艾奇逊就将顾维钧带出了会客室。因此,这次杜、李两个多小时的会谈,只有杜鲁门、李宗仁、甘介侯3人在场。外界猜测,杜鲁门这次与李宗仁会谈的主题是中国局势问题,其中也包括支持他回台湾执政。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蒋介石宣布复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仍与李宗仁举行秘密会谈,美国与台湾当局的关系一度跌入低谷。直到朝鲜战争爆发,美蒋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的关系才又热络起来。
        但美国的“换马”计划并未停止,只是人选由李宗仁换成了另一政客吴国桢(曾任台湾省政府主席)。
        不久,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发觉了美国的这一新图谋,便设局阴谋除掉吴国桢,后因故未成功,再将吴逼出台湾政坛,并使吴国桢出走美国,使美国的“换马”计划又一次落空。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见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将台湾党政军特控制得滴水不漏,感到再将蒋介石弄下台十分困难,便彻底放弃了在台“换马”的计划。(据《新周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