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关注
“鲲鹏”九万里,航迹遍全球
-
郭媛丹 龙德勇 张文龙
在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荣誉室,一张标有红旗的航迹图格外醒目:汤加、俄罗斯、韩国……一条条跨国航线,展示出该团官兵驾驶运-20在世界的天空上留下的航迹。这些航迹是人民空军奋飞强军的战略标识,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该团飞行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作为一名运-20飞行员,最精彩的时刻是下一次飞行任务,尤其是去陌生地域执行任务,在圆满完成任务的那一刻,既有“强军有我、强国有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能强烈感受到有强大祖国作为支撑的自豪和骄傲。
运-20具有划时代意义
运-20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2013年1月,空军试飞员驾驶运-20飞机成功首飞。2016年7月6日,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标志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因为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运-20官方代号“鲲鹏”,又因其机体外观宽大圆润,网友对它的爱称是“胖妞”。从诞生之日起,“胖妞”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对于和“鲲鹏”朝夕相处的飞行员来说,时间越久,和它在一起的感情就越深厚。飞行二大队大队长周函非常喜欢这个“灵活的胖子”,无论是起飞、降落,还是课目训练、执行任务,运-20都给他带来稳定和踏实的感觉。“运-20颠覆了传统型飞机的设计理念,飞机性能更加贴近实战,实施战术动作,完成指令性的战术操作更为流畅。”有1500小时飞行时长的副驾驶夏雄此前驾驶过运-8等不同机型,他感到,运-20和自己此前驾驶的中型运输机相比是时代跨越,“运-20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从设计到理念到座舱环境都是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实现空军战略转型、提高战略投送能力的关键装备,运-20的列装对于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员不再仅仅是单纯驾驶员,而是一名飞机管理者,要对飞机整个平台的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接装35天首次夜航,46天上高原,5个月执行任务,7个月首出国门……”在全团官兵的努力下,运-20迅速形成战斗力。该团团长李彦感慨,运-20搭建起中国与世界人民交流的情感纽带,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展示中国军队形象的“名片”。该团政委倪明在盘点他们换装运-20以来的航迹时总结说,从接装运-20至今,它的航迹已经“遍布亚、非、欧、大洋洲19个国家190多个军民航机场,这一道道航迹展现了大国使命和大国担当”。远程、快速、战略投送战略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军用大型运输机则是实现一支军队远程快速战略投送的核心装备。自2020年2月13日运-20搭载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人员和物资抵达武汉,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后,运-20的曝光率就居高不下,创造并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纪录,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得到充分检验。2020年4月24日,中国军方派运-20向巴基斯坦军队紧急援助核酸检测试剂盒、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这是运-20首次赴国外执行任务。仅仅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报道中,运-20就先后多次赴海外执行任务。尤其是1月下旬,往返飞行两万公里,运-20编队为地震后的太平洋岛国汤加送去食品、净水器、帐篷等救灾物资,引起全世界瞩目。2月中旬,运-20运输机抵达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机上装载着检测试剂、制氧机等防疫物资。最近一次则是6月下旬,多架次运-20运载包括帐篷、毛巾被、折叠床等救援物资飞抵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对地震后的阿富汗人民进行援助。作为机长,对于周函而言,赴海外执行运输任务是经常性的,对于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都是很好的锻炼。但对于崭露头角的运-20而言,每次赴海外执行任务都是一次考验,在陌生空域、突发气象条件下的长途飞行能更好检验装备,他强调说,“我们完全信任运-20,但也做好了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谈及外界对“胖妞”的关注,夏雄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我们一心扑在飞行上,没有其他特别的想法。但我感到解放军实力不断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想将来会有更多运-20执行各种任务,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赴海外执行任务面临严峻考验
无论是周函、夏雄还是他们的战友,履历有着多次执飞“首次”任务的介绍。事实上,每一次赴海外执行任务,都需要周密细致规划并要克服重重挑战。根据介绍,接到飞赴海外执行的任务,首先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对落地机场的资料准备,飞行路线的设定和规划,飞行途中天气情况的预判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等。尤为特别的一点是,飞行员还要对落地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进行了解。周函表示,“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形象,而且还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要从点滴做起,展现良好风采,传递和平愿景。”事实上,每一次赴海外执行任务的时间都是非常紧迫的,飞行员在飞抵当地后,除了在机场卸货,加油以及与机场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外,他们就要准备直接返航。赴海外执行任务对于飞行员的心理和体能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夏雄介绍,国外任务意义重大、关注度高,对于机组人员来说肯定有心理压力。在执飞汤加时,周函和战友昼夜兼程,“我们连续飞行横跨5个时区,还要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此期间人体生物钟颠倒,非常容易疲劳驾驶,对体能考验很大。”此外,在陌生空域,突发情况是最大的未知,如果在陌生机场遇到极端天气条件,挑战性更大。除了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构成挑战,运-20在赴海外执行任务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一些国家军机的伴飞,这需要飞行员及时做出合法合规的专业性应对。为此在赴海外执行任务时,飞行员还需要学习相关国际法以及国际通用规则,了解各国对军机入境的相关规定。虽经历重重困难,但当飞行员将救援物资运抵他国时,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感到值得。2020年以来,空中机械师孔舰钊与战友驾驶运-20先后飞行30余架次,赴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9个国家、10个境外机场执行防疫物资空运任务。孔舰钊对国外媒体的很多评论印象深刻,“中国军事实力不是为了示强,而是为了扶弱;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有中国在,我们不孤单”。高光背后是高强度训练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被外界关注到高光时刻,上高原、越戈壁、飞远海,不分昼夜……飞行员的日常就是在各种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据了解,运-20目前已经达到全地域、全天候的作战能力。接受采访前,夏雄和战友们在对第二天要开展的训练课目进行飞行研究,商讨飞行方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努力训练就是为了锻造胜战本领,随时准备出发执行任务。”周函举例说,赴汤加空运需要不分昼夜地飞行,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下完成任务,源于平时训练基础打得牢。“我们常会选择在后半夜、凌晨等时间段开展训练,训练课目包括常态化长航时、大载重、跨区远程机动训练等。这些常态化训练让我们具备全天候全空域执行任务的能力,也让心理和生理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夏雄和战友之所以能在云底高度低、能见度差的条件下顺利降落,也是源于高难度的日常训练。飞行员平时训练会特意设置在低高度、强干扰、气流多变的复杂环境下,连续进行超低空、大坡度转弯、机动突防等高难战术飞行。“我们在课目的设置上提高了训练难度,比如针对能见度差、风力大等恶劣天气状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飞行员的应对能力。”周函说,也就是在训练强度和难度上“加码”,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提前进行训练,具备了应对能力,才能在执行任务时得心应手。“金飞镖”是空军实战化训练的四大品牌之一,代表中国空军飞行人员突防突击能力的最高水平。2021年,该团首战“金飞镖-2021”检验性考核,周函所在机组精准判断风速、高度动态变化,以准时到达、精准着陆、“三无”(无指挥引导、无目标标识、无气象资料)空投的优异表现,从多种机型、数十个参赛机组中脱颖而出,斩获总分第一名,夺得“金飞镖”和 “优胜单位”双冠军。这是运输机首次参赛并获此殊荣。在夏雄看来,赴海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斗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部队只有具备战斗力,才能去执行任务;在遂行任务过程中既可以对战斗力进行检验,同时又积累了经验反过来提升战斗力。周函期待中的精彩是执行下一次任务,“因为下一次任务是未知的,未知中充满挑战,希望我们能越飞越远,驾驶鲲鹏完成一次又一次任务。”(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