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智库的“中国中心”现在都在忙什么

  • 张松

        伴随着美国政治舞台代际转变的是美国智库出现的新动向,特别是在研究中国的领域上: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5月成立“中国中心”,并请反华政客充门面;大西洋理事会在经费充足后新近成立全球中国中心,想在跨大西洋政策研究的同时重点关注中国;尽管受美国对华政策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很多美国智库的中国项目仍在坚持与中国同行“线上”互动……美国智库有多少家“中国中心”或“中国项目”?它们对政府的对华政策有怎样的影响?记者梳理了美国智库的新动向,并同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美国智库和高校中各类研究中国的机构非常多,具体数字还无人考证,至少也有数百家。”有“全球最大智库”之誉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说美国是全世界研究中国的机构最多的国家。
        美国智库的中国中心或中国项目,在美国对华政策上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此话题,李成表示“难以一概而论”。他认为,总体而言,如果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能够超越时代去研究问题,就能在某些特殊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前美国政府和国会两党形成对华强硬共识的今天,一些美国智库中国中心的专家们则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而得到重用。2021年7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的新书《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出版。这本书的基调与白邦瑞2015年出版的《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类似,声称中国领导人三十多年来一直执行一项削弱美国实力,寻求自主发展,以取代美国在亚洲及全球主导地位的“大战略”。杜如松曾是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计划主任,他在书中建议美国采取“不对称战略”,削弱中国建立新国际秩序的能力,维持美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事实证明,他的不少建议已体现在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中。
        “不同总统对智库的态度不一样,因此智库专家的政策影响力也不一样。”李成告诉记者,比如奥巴马非常重视智库,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就出自布鲁金斯学会,进入白宫后又从智库招很多人加盟美国政府。而特朗普“反精英”意识强烈,其上任后,大多数智库,包括共和党智库在内的专家都遭到冷落,只有极个别迎合特朗普的人受到重视,比如擅长“阴谋论”的白邦瑞,他被特朗普团队捧为“顶尖中国问题专家”,一再散布中国对美国实施“战略欺骗计划”的言论,声称中国要取代美国的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导地位。
        拜登上台后,总体上重视智库作用。比如其外交与安全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都曾在智库或大学效力过,政府各部门也招募了不少智库专家。据报道,美国国务院还在筹办“中国屋”,打算招募数十名专家研究中国问题和美国对华政策。
        但李成认为,与奥巴马政府相比,拜登更强调协调两党共识,因此智库建议还不能主导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国整体社会科学研究,包括中国研究的预算、机构和人员都有所压缩,这是值得担忧的。他举例说,美国教育部“几乎没有会说中文的官员”。
        在“旋转门”盛行的美国,一些智库党派色彩明显。如新美国安全中心、美国进步中心由民主党人创立,在拜登、奥巴马等民主党人控制白宫时,其政策报告会得到重视。而美国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等保守派智库的中国项目或亚洲项目一般在共和党人入主白宫后会更有政策影响力。不过,美国保守派智库在2016年大选中大多反对特朗普竞选总统,有些中国问题专家还参与“绝不支持特朗普”的公开签名行动,这导致特朗普上台后几乎没有从智库中招募人员加盟政府。(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