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普通人的战后生活

  • 李夏恩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我简直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的声音和我们一样有气无力”,这就是12岁的竹泽尚司对“天皇玉音”的唯一观感,他甚至在想,“别是天皇也跟我们一样,还没吃午饭吧?”
      在“玉音”放送前的整个上午,竹泽和三个玩伴在郊外的稻田里捉青蛙。这是国民学校里老师传达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导:“捉住青蛙,晾成干,为本土决战做准备”。他们四个人一上午战绩平平,只捉了六只青蛙,但这些孩子已经腹中空空,他们亟需回家饱餐一顿。
      然而,竹泽却无家可回。他现在所谓的家,是父亲托熟人暂居的“艺伎馆管理处”。在过去一年盟军的频繁空袭中,由于日本的房屋大都用木材搭建,一枚燃烧弹就足以延烧整片社区。像竹泽一家还能挤在有房顶的屋子里已经是万幸,许多人不得不栖身在幽暗狭长的车站和地下过道里。
      对很多人来说,“天皇玉音”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把民众从空袭毁灭的噩梦中解救出来。就在8月15日上午,轰炸仍在继续。然而,战争结束的“玉音”却没有终结饥饿。晾干的青蛙在战时甚至是一道美味,因为它至少还有肉。
      早在两年前,日本进入战争总动员体制时,人们就已经修改惯常对“食物”的定义了。在政府为平民开列的食物名单中,蚕蛹、蚯蚓、蚂蚁、蜗牛、蚱蜢、蛇、老鼠都是可堪食用的美味。就在宣布投降前不久,一家媒体还兴致勃勃地向废墟中的民众推荐老鼠,“好好消毒的话,尝起来会是小鸟的味道”。
      粗略估计,在战后三个月里,仅在东京就有超过1000人死于营养不良。一些城里人相信乡下会有多余的食物,他们会为了一个南瓜、半个白薯而将自己的手表、和服、珠宝统统奉上,很多农民也乐于趁火打劫。
      黑道几乎操控了整个食物市场,尽管大米的价格比官方配给价高出30倍不止,但仍然抢手。(据《文摘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