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1日,普京宣布俄罗斯部分动员,消息震动世界。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分裂场景正在联合国大会上演。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美西方国家协调步调,要在对俄施压问题上保持“团结”并大谈联合国改革;另一边,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呼吁关注气候、粮食危机等迫在眉睫的威胁,联合国秘书长则警告各国“世界已岌岌可危”。
同一时间,多家主流俄媒和军事专家坚定支持普京的部分动员令,认为在俄军兵力有所不足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措施”,同样也是对西方国家升级冲突举动的警告。
中方则表示,呼吁相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
乌总统挑衅
梅德韦杰夫放话
当地时间9月21日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面向全国的公开电视讲话,宣布即日起(9月21日当天)在俄罗斯联邦境内进行部分动员。路透社称,这是俄罗斯在二战后首次进行动员。
普京强调,俄罗斯军队将使用“所有武器装备”和“一切军事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普京讲话结束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介绍称,此次部分动员将召集约30万预备役人员,目标群体不包括学生。他补充,俄罗斯可供动员的人力储备近2500万。
作为俄罗斯的盟友,白俄罗斯在俄罗斯宣布“部分动员”后也一度传出将“动员”,但这一传闻已被否认。白俄罗斯安全会议国务秘书尔福维奇21日表示,该国暂不考虑动员问题,本国军方有能力应对威胁。
吉尔吉斯斯坦及其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是俄罗斯移民劳工的主要来源国。吉尔吉斯斯坦驻俄大使馆21日警告本国公民称,代表外国势力参与武装冲突可能是一项会在国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与俄接壤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一直是反俄声音最高的国家,在普京宣布部分动员后,其中大部分国家反应激烈。
立陶宛防长21日在推特发文称,该国快速反应部队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芬兰则以宣布“决定将禁止俄罗斯游客入境”予以回击。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则在接受采访时称,西方社会“必须果断地反击”俄罗斯的“侵略和扩张主义”,并呼吁各国继续“加强制裁、孤立俄罗斯”。
相较之下,拉脱维亚的反应较为谨慎。拉脱维亚外长表示,“目前拉脱维亚受到的军事威胁程度很低”,但同时补充说,该国不会向“任何逃离动员令的俄罗斯人”签发人道主义或其它类型的签证。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也态度强硬,继续“火上浇油”。他说,作为对俄部分动员的反应,整个“自由国家联盟、尤其是北约”应该继续支持乌克兰。他还声称,俄罗斯的部分动员令也将是波兰进一步动员的理由。
21日晚些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受德媒《图片报》采访,称他认为普京下达部分动员令是因为俄军士气低落,并表示他不相信普京会使用核武器,“世界也不会允许他使用这些武器”。
当地时间9月2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俄罗斯已经宣布,对于新加入俄罗斯的领土,包括战略核武器和新型武器在内的任何俄罗斯武器都可以用于防御。
西方媒体:
一边喊“不用怕”,一边恐惧
普京21日的全国电视讲话为事先录制,时长约为20分钟。尽管内容不多、要点明确,但却在第一时间被西方媒体和专家逐字逐句地解读。其中,西方分析人士最在意的无疑是那一句“准备使用一切手段”捍卫俄罗斯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他们普遍认为,普京所说的“一切手段”包含核武器。
一时间,“普京发出前所未有核威胁”的新闻标题出现在各大西方主流网站。
彭博社连发两篇社论淡化俄罗斯使用核武的可能,称西方社会“应认真对待普京的核威胁,但不要太认真”,直言普京的警告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华尔街日报》持相同论调,认为普京在“走投无路时”增加赌注,但新征召的士兵和“核威胁”对正在发动攻势的乌军来说不足为惧。
但耐人寻味的是,更多的西方媒体和专家一边用“绝望”、“走投无路”、“虚张声势”等词语形容普京的警告,但同时无一例外地均为之恐惧。
美西方在联合国大会
对俄步调一致
就在普京宣布部分动员的同一时间,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
多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高级代表齐聚纽约,就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重大议题探讨应对之策。会议间隙,与会的欧美各国领导人和外长举行高频率的双边会晤,主旨当然是“高呼团结、酝酿新的对俄制裁”。
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拜登一如既往炮轰俄罗斯,声称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据他所说,美西方“没有人威胁过俄罗斯”,并呼吁各国继续团结一致“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确保乌克兰冲突“以公平的方式”结束。
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紧随其后,表示英美是坚定盟友,将团结一致抵制“普京发动的战争”,“支持乌克兰人民为自由而战”。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俄罗斯“是故意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并指责在俄乌冲突中选择“中立”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新帝国主义事业的同谋”。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在联合国大会上用“帝国主义”形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正在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表示,成员国外长21日同意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和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力度,正式方案或在10月中旬举行的会议中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开始大谈“联合国改革”,甚至提到将俄罗斯逐出“安理会”,外界认为美国此举是为限制俄罗斯一票否决权。
在此次联合国大会上,拜登表示支持增加安理会常任和非常任代表、呼吁“五常” “除了在罕见和非常情况下不使用否决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同样呼吁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秘书长:
“世界岌岌可危”
但同美英法等国言辞激烈的批评相比,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元首在讲话中着重提及自己国家和地区当前面临的威胁,包括环境、气候和粮食危机,同时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联合国大会上称,国际社会应关注全球粮食和燃料价格飙升。谈到乌克兰战争时,他表示,“战争永远不会有赢家,公平的和平进程不会有输家”。
截至目前,印度总理莫迪并未对普京的部分动员讲话做出表态。据印媒报道,莫迪不会参加本届联合国大会,但即将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的印度外长苏杰生将面临来自美西方的压力。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并未选择“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如今,印度面临的来自西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9月20日就暗暗“敲打”印度,称美国对莫迪告诉普京“如今的时代不是战争的时代”表示欢迎,并补充说,“所有国家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不能用武力征服其邻国的领土”。
非洲联盟主席麦基萨尔表示,非洲“不想成为新冷战的温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则警告,世界或面临一场自194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冲突,对小国来说没有好消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日的开幕式致辞时发出严厉警告,“我们的世界岌岌可危,而且陷入瘫痪”。不过他补充说,希望仍然存在,合作和对话是前方唯一的路。
联合国安理会当地时间9月22日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俄乌冲突,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激烈交锋,拉夫罗夫发言后随即离开会场。
入场前,库列巴明确表示了与俄罗斯人的相处模式。记者提问:“今天你将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同一个房间里,并且在会议上发言,你会和他说话还是要冷落他?”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回答:“我将与他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拉夫罗夫表示,为了削弱俄罗斯,西方国家持续不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参与俄乌冲突的一方。俄乌冲突实际上是俄罗斯与“西方集体”之间的冲突。
在9月2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新有关俄乌局势的言论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呼吁有关方通过对话谈判实现停火止战,尽快找到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的办法,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为此创造条件和空间。
当地时间9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拉夫罗夫,双方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王毅强调,中方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劝和促谈,希望各方不放弃对话努力,坚持通过和谈解决安全关切。拉夫罗夫阐明了俄方立场,强调安全不可分割,俄方仍愿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