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美国进入2023财政年度。与此同时,美国一项旨在为乌克兰提供无限量军事援助的法律也正式生效了。
它,就是今年5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并由总统拜登签署成法的所谓《2022年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
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在2023财年大大简化对乌提供各种战争物资的程序,从而加快美国向乌输送武器的速度,并且不再限制武器类型。
换句话说,美国政府将通过租借方式为乌克兰提供所需的任何武器,以支持它最终赢得这场冲突。
然而,这对乌克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慷慨”的真正含义
按照拜登政府的描述,这项租借法案是对二战期间美国用来援助盟友的同名法案的“更新”。1941年3月,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通过向英国等同盟国提供武器、食品、燃料等战略物资,确保其有足够能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
至《租借法案》1945年9月终止时,美国向同盟国提供的物资价值共计501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7000多亿美元。
但既然是“租借”,就意味着这些战时援助并非免费的午餐。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迈克尔·哈德森在其著作《超级帝国主义》中对这项法案进行了解释:“战争中耗尽或毁坏的租借货物将被注销,但剩余资产和战争剩余物资的费用将以商定的战后民用货物价值进行支付。”他特别指出,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租借法案》让英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正如美国所想,“英国通过在美国帮助下赢得战争而成为战争债务人”。
事实证明,英国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友”,直到2006年底,也就是二战结束61年后,才还清了租借债务。而偿还的本金加利息,几乎是当初租借数目的两倍。光是从英国那里,美国就大赚了一把。
同样在2006年才向美国还清当年苏联所欠租借债务的俄罗斯对此深有体会。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曾警告说,“华盛顿的动机非常明确,新版租借法案将使美国国防企业的利润增加数倍,而租借费用需要几代乌克兰人来偿还”。
这绝非危言耸听。
如果说美国迄今兑现的对乌军援算是“捐赠”的话,那么美国援乌项目需要从本财年预算中支取的至少530亿美元将不再免费,而是会转化成乌克兰对美国的租借债务。
美国独立媒体组织“公平观察家”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拜登为新版租借法案提供的理由是“战斗的代价并不便宜”,这给人留下一种“慷慨”的印象,好像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将在财政上做出牺牲,支持“危难中的乌克兰人民”;但正相反,承担“战斗代价”的不是美国,而是乌克兰自己。
文章称,乌克兰的损失不只限于已经欠美国的530亿美元,“只要冲突继续,乌克兰就要不断承受与之相关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这篇题为《评估美国对乌克兰慷慨的真正含义》的文章指出,由于美国的大规模军事援助,这场冲突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意味着,乌克兰欠美国的债务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
“华盛顿为了自身利益
牺牲了乌克兰”
二战时期的《租借法案》曾被罗斯福称为美国帮助盟国抗击法西斯的“民主军火库”。而如今,拜登政府的新版租借法案却把俄罗斯这个昔日的盟国(苏联)当成了要对付的死敌。
随着拜登政府不断加码对乌军援,并越来越公开地告诉外界“这不仅是为了帮助乌克兰,更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美国想要俄乌冲突无限期持续下去的意图早已天下皆知。
而据美国“多极”新闻网发文揭露,除了利用乌克兰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外,美国还在制定计划,图谋从乌克兰的战后经济中掠夺财富。
“多极”新闻网在一篇题为《乌克兰还有什么值得掠夺》的文章指出,华盛顿及其盟友在利用债务迫使一些国家接受亲西方政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偿债的困难往往迫使这些国家接受更多的债务,最终落入难以逃脱的债务陷阱。
“鉴于(二战时《租借法案》的)历史先例,乌克兰可能会背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意味着美国金融机构将有更多抵押品,可以让乌克兰经济在未来几年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文章进一步批评说,美西方国家明知乌克兰无力偿还任何增加的债务,却不愿通过外交途径结束冲突,帮助乌克兰把资源集中在经济复苏上,反而坚决反对和谈,执意寻求“在战场上获胜”。
这表明,美西方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牺牲了乌克兰。
美国独立媒体组织“公平观察家”在其文章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慷慨”在短期内可以被视为有计划地使乌克兰贫困化,但从长期看,这反映了美国政府更深层次的战略图谋。“这种战略图谋不太在意乌克兰的战场表现,只与拜登政府公开表达的削弱俄罗斯的意图,以及(尚未公开的)利用北约扩张和削弱欧洲经济来巩固美国霸权统治的意图有关。”
(据《环球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