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媒:中国“双赢”模式受海湾国家青睐

  •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0月19日发表了美国美利坚大学助理教授约翰·卡拉布雷泽一篇题为“中国向中东的数字化进军”的文章。文章认为,过去30年,中东北非从一个对中国无关紧要的地区发展成一个在北京的战略考量中排名更靠前的地区。中国与所有中东北非国家发展了多方面的关系,并在中美全球战略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崛起为美国之后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地区外参与者。中国的“双赢”模式也受到海湾国家青睐。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与中东北非地区的密切关系是由维持关键能源供应通道的需求推动的。北京还受到其远大目标的激励——包括扩大中国产品和投资的市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建立“贸易枢纽”,并争取合作伙伴,努力完善不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标准和规范。
        过去30年,中东北非从一个对中国无关紧要的地区发展成一个在北京的战略考量中排名更靠前的地区。中国与所有中东北非国家发展了多方面的关系,并在中美全球战略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崛起为美国之后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地区外参与者。
        中国与海湾地区的关系展示了中国与中东北非地区伙伴关系的上升轨迹和日益复杂的格局,涵盖能源产业内外的各种合作形式。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与海湾地区关系的支柱之一。
        中国已经崛起为海湾地区原油出口的主要市场,卡塔尔液化天然气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海湾地区的活动已扩展到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开发方面。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国在海合会国家和伊拉克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合同和投资激增。
        最近,寻求改造技术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数字转型的海合会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为中国与海湾地区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海合会国家在数字产品运用和数字服务部署方面进展迅速。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宽带以及智能手机普及率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都比较靠前。尽管数字银行和支付系统可能发展不均衡,但使用率很广,电子商务和在线娱乐领域也扩大了,独角兽初创企业蓬勃发展。
        阿联酋、沙特和科威特都推出了各种数字计划,以刺激增长并促进就业。但海湾地区的数字革命远未完成。各国国内数字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数字资产并没有完全融入经济产业。建设一支关键的地方数字人才队伍来推动创新和当地生产仍是一项进行中的工作。
        由此我们要谈到中国。2015年,“一带一路”的一部分——数字丝绸之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在该地区数字足迹的扩大。此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主要科技巨头以及主要电信和基础设施供应商(尤其是华为)参与了海湾地区的数字转型。
        北京采用了一种以发展为重点的“双赢”模式,替代美国主导的西方模式。对于中国在海湾地区的伙伴而言,它们已经发现中国由国家主导的快速现代化范式和雄厚财力颇具吸引力,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多元化蓝图是兼容的。(据参考消息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