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
在德国西部小城锡格堡,典当行老板尼古拉斯·博德站在自己的店里,身边的柜子装满了珠宝首饰、奇珍异玩。这阵子,他忙得“四脚朝天”。这对德国来说可算不上什么好消息。“如果你想知道德国的经济状况有多混乱,看看博德的店里来了多少顾客就够了。”德国“德国之声”电台称,欧美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催生了一群“赢家”——典当行。如果典当行无所事事,通常说明经济情况良好;如果人们不停拍响典当行的门,那就意味着危机来了。
欧美多国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9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2%,“高到离谱”的物价令全美民众抱怨连连。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9月通胀率为10%,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瑞典9月的通胀率达到9.7%,是1991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是瑞典今年第六次刷新这一纪录。
欧盟统计局称,整个欧元区的能源和食品价格都在持续飙升,9月的通胀率创下历史新高(10%),超出市场预期。“目前,非常高的通胀率令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大幅减少,进而导致购买力骤降。许多家庭被迫为能源花更多的钱,或者为大幅提高的取暖费预留资金。为此,他们需要削减其他开支。”德国GfK市场研究公司的罗尔夫·布尔克说,这使消费者的情绪跌至谷底。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花钱了。“当人们想省钱的时候,二手店之类的地方往往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美国WRTV电视台报道称,“但是现在,就连二手店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霍利·埃勒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二手店和一家康复中心,前者的销售额有一部分被用来补贴后者。“我们喜欢为这些人(康复中心的患者)组织郊游和其他活动……但现在,这些退居其次。保证中心不至于关门才是最要紧的。”埃勒说。这对夫妇的二手店需要涨价才能支付员工工资。埃勒正在考虑向网购发展,希望能通过电商平台多卖点儿货。
与此同时,典当行的业务蓬勃发展。和德国同行一样,美国的典当商们也说,来出售或抵押东西的人越来越多。Indy典当行的老板埃里克·伯茨总是听到顾客谈论油价。“涨价似乎没有尽头。”顾客们送来的东西太多,伯茨试图回绝一些,但这样做很难,特别是在面对那些急需用钱的人时。“为了弄到钱、为了买某件东西,人们只能当掉一件东西。这不是我们想在典当行看到的。”他告诉WRTV。“德国之声”称典当行为“赢家”,但伯茨说,他们为眼下的形势感到难过。
在德国,博德也对近期的“好势头”感到忐忑。在这行干了近30年,他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经济形势把脉。“以前有很多老人来找我,现在连白领们也来了,我多了很多新客户……还有一些靠社会福利过活的人,在福利金到账前,他们可能得靠典当救急。”博德告诉“德国之声”,典当行像是某种指标,每当出现经济危机或有大量人口失业时,人们就会蜂拥而至。
典当行的基本规则是这样的:顾客将他们的贵重物品押在典当行,典当行对物品进行估价,并按该价值的一定比例付钱给顾客。通常,顾客有3个月的时间连本带息还钱,并赎回物品。如果逾期,当品便会被典当行卖掉,卖得的钱归店家所有。在博德的店里,如果顾客将一件珠宝当了400欧元,3个月后需用448欧元赎回,否则就会失去这件珠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如期赎回当品。“我这里的赎回率是96%。几乎人人都会把当品赎回去,因为这些物品的价值比我们开的价更高。”博德说。
人们拿来典当的东西十有八九是珠宝。博德还收过一些稀奇古怪的当品,比如游艇、马匹等。他不愿接受手机和电脑,因为电子产品的贬值速度太快,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一群合租的学生为了支付电费账单而来到店里,他们激烈争论谁用的电最多,以此来决定该当掉谁的笔记本电脑。
典当行不问令人尴尬的问题,在街上遇见顾客时也不与他们打招呼,以免对方尴尬。“过去,人们羞于来(典当)。”博德说,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改变,就连消费者保护组织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看不起典当行了。尽管如此,消费者权益专家还是警告人们,最好只把典当视为“短期解决方案和最后的选择”。
然而,很多人别无选择。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日宣布,今年冬季气温可能较低,加之燃料成本升高,预计美国家庭的平均取暖支出将比上一个冬天增长28%。欧洲的家庭和企业也在能源账单的压力下捉襟见肘。“德国之声”称,许多德国家庭将受到能源账单的“重击”。
“电费年账单到来时,我预计会有大量(顾客)涌来。”博德预测道,“放弃赎回的人数也会迅速增加,因为这些家庭再也无力支撑了。” (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