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军破坏“北溪”?俄气获准调查

  •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10月29日表示,英国海军参与策划并实施了波罗的海“北溪”管道的恐怖袭击事件。俄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表示,依据现有信息,英国海军部队官员于9月26日参与了在波罗的海策划和实施的“恐怖行动”,炸毁了“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不过该报道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英国方面则断然否认了俄方的说法,并对俄方所说大加指责。
        10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天然气公司已经获准参与“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专家在管道泄漏现场发现数个大坑,“北溪-1”一段管道呈90度弯曲,被抛至“北溪-2”方向40米处。
    英国炸的“北溪”?
        9月26日,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家称,气体泄漏的区域发生了两次水下爆炸。挪威研究人员表示,泄漏事故或导致至少80000吨甲烷被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俄罗斯认定两条管道遭到人为破坏,是国际恐怖主义事件。
        瑞典、丹麦和德国分别展开调查。瑞典安全局10月6日表示,在现场调查后,该部门发现了“北溪”管道泄漏点曾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漏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但瑞典拒绝与丹麦和德国成立正式联合调查组。14日,瑞典表示,该国目前掌握的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10月18日,丹麦警方表示,初步调查表明,泄漏是由“强烈爆炸”造成的。
        在此期间,两国都未准许俄罗斯参与调查。对此,俄外交部强调,除非有俄罗斯专家参与调查,否则俄罗斯不会承认对“北溪”管道事故调查的任何“伪结果”。如果俄罗斯专家被拒绝参与调查,俄方将认为有关国家有所隐瞒,或在为恐怖行径的肇事者打掩护。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此前消息,莫斯科已将“北溪”管道爆炸列为国际恐怖主义事件。俄国防部10月29日称,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了此前针对“北溪”管道的恐怖袭击的策划和实施。俄国防部还称,10月29日,乌克兰武装部队第73海上特种作战中心的武装人员,动用16架无人机,对位于塞瓦斯托波尔的俄海军黑海舰队船只和民用船只发动袭击。“这支部队在乌克兰奥恰基夫获得了英国王家海军官员的培训。”科纳申科夫说,“根据现有信息,这支乌克兰部队在9月26日执行了针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行动,而英国王家海军的人员指导了乌方部队的日常训练,以及对天然气管道袭击行动的策划。”
    法国替英国“出头”
        英国天空新闻网10月29日消息称,英国否认参与“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英国国防部在其推特上发文否认并指责俄方称,“俄罗斯国防部正兜售规模宏大的虚假说辞。”
        此前一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指出,没有迹象表明谁是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恐怖袭击事件的肇事者,没有任何证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在俄罗斯指责英国参与“北溪事件”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港口的袭击后,法国外交部10月30日发声否认俄方说法。
        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罗斯于10月29日对英国提出的指控没有确凿证据,是毫无根据的。”声明还称,法方认为这些指控是俄方“扭曲现实”策略,也是将“外界注意力从他们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的唯一责任上转移开来”的一个例证。
        CNN声称,法方还承诺与伙伴国一道,采取“必要的努力,确保这些谎言不会继续散播”;法方还提醒俄方,尽管后者在努力“模糊认知”,但仍不能免除俄在乌克兰“犯下罪行”的责任。
    俄挑破“窗户纸”用意何在
        有分析指出,俄罗斯指责英国海军参与破坏“北溪”,用意在于进一步警告西方不要军援乌克兰。
        分析称,俄乌冲突,明面上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在打仗,可实际上西方在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甚至接纳乌克兰军人到欧洲进行军事训练。至于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情报,以利于乌军击溃目标俄军部队、装备,也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了。
        此时,俄罗斯在宣布完成阶段军事动员,调集了30万新增军事人员之际,指责英国帮助乌克兰炸坏“北溪”,看上去俄可能对英采取报复措施。但分析称,俄罗斯暂时未必会报复英国,而是明确自己有报复的资格和能力。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扎巴罗夫10月29日表示,英国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的相关信息,为“北溪”项目所有参与方要求英方赔偿损失提供了依据。这样,英国但凡敢于擅动,或许就会等来俄罗斯的反制。报复英国,对俄罗斯来说可比报复美国要容易得多。
        同时,俄将矛头指向英国,颇有分化西方之势。目前看,西方的反俄共识似有裂痕了,其最大的原因可能还不是立场,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心疼援助乌克兰的钱,而是普京摆出核武器,引起了欧洲的真实担忧。
        评论员陈冰指出,有两条信息值得关注,一是前不久瑞典和丹麦在“北溪”管道爆炸海域,进行了调查,确认是人为破坏,蓄意爆炸,但都没公布结果,说内容非常敏感,直接关联国家安全,无法与欧盟国家分享。这似乎暗示破坏者可能是北约国家。二是英媒近日揭露,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手机曾遭到俄罗斯特工长达一年的窃听,今年夏天才发现。英国外长和其他西方国家外长对乌克兰危机进行了高度敏感的讨论,包括关于武器运输的详细计划,可能都被俄罗斯获得。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俄罗斯对英国的外交机密还是知道很多。不排除特拉斯此前讨论过“北溪”输气管道的情报,结果被俄方截获了。这就意味着,不能确认“北溪”管道是英国特工炸的,但也不排除英国特工没干这事。总之,俄国防部的说法,可能会让人加重对英国引爆“北溪”的怀疑程度,同样也不排除这是俄方的舆论战法。
        分析指出,今年年内,俄乌冲突显然结束不了。但当寒冷的冬季到来,俄罗斯是否会发动新的攻势,以稳固其事实控制的乌东四州,并期望赢得与西方新的谈判之机,不妨拭目以待。(据《新民周刊》、环球网、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