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飞成功,美重返月球计划能走多远?

  • 庞之浩 樊巍

        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称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之一的美国“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在推迟发射十余次之后,终于在北京时间11月16日迎来了首飞的历史时刻。这款承载着美国重返月球梦想的超级火箭“能走多远”,将决定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能走多远”。
    火箭有32层楼高
        多家美国媒体现场直播了SLS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首次发射,并不无感慨地回顾说,距离此前用于载人登月的“土星五号”重型火箭于1967年11月9日的首飞,已经过去了55年。事实上,为了重返月球,美国很早就开始研制新一代重型火箭,因为重型火箭是发射载人登月飞船或载人登火星飞船的必备利器。所谓重型火箭是指火箭起飞推力在3000吨上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吨左右的运载火箭。
        NASA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发射的SLS火箭高达98.3米,相当于32层楼房的高度。该型火箭采用二级半构型设计,一子级配置4台单台推力约189吨的RS-25氢氧发动机,二子级则配置1台RL10B-2氢氧发动机,真空推力约11.2吨。此外,该型火箭还有2枚3.7米直径的5分段固体火箭助推器,单枚助推器的起飞推力约1498吨,工作时间约为126秒。
        11月16日点火升空的SLS火箭整箭的起飞重量达到2603吨,起飞推力约3752吨,这些数据超过了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后者的起飞推力达3408吨。NASA在其官网也不吝赞美之词,称SLS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运载火箭”。但该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约95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力约27吨,这两项指标却要逊于“土星五号”火箭近地轨道118吨、地月转移轨道45吨的运力数据。
    饱受“拖延症”困扰
        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航天专家表示,美国此前已实现载人登月,此次的重返月球计划沿袭了许多美国此前成熟的航天技术,整体方案趋于保守。而美国不惜花大力气重返月球,意图之一就是再次证明自身在太空中的领先地位。SLS不仅采用了大量航天飞机技术,还借鉴了原计划用于“星座计划”、现已下马的“战神5号”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思路,并采取“两步走”发展模式。SLS重型运载火箭分两个型号,分别是初始构型Block 1型和改进后构型Block 2型,16日首次发射的SLS火箭就是初始构型。
        按照NASA的最初计划,由于采用了大量现有技术,初始构型的SLS研制仅需100亿美元外加发射场改造20亿美元,可以在2017年实现载人火箭的首飞。这样既降低了初期研制成本,又能满足研制进度要求。不过该项目进展出现严重拖延,不但在2017年首飞成为泡影,而且费用也暴涨到200亿美元以上。更让人揪心的是,SLS火箭故障不断,今年以来,它数次被送上发射台,但因为传感器故障、燃料泄漏及飓风逼近等原因被迫中断发射程序。甚至16日的发射任务也状况百出,在发射倒计时2小时内,SLS火箭还因氢阀泄漏而暂停加注,后经任务团队前往发射台拧紧补加阀的密封螺母才排除故障。为这次发射提供测控支持的美军太空军东部靶场,在关键时刻还因以太网交换机故障导致遥测雷达数据丢失,后经工程师们一个多小时的抢修才得以修复。
        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伴随着SLS火箭的升空,美国媒体仍称赞它将开启美国航天新时代。而此次无人绕月飞行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也只是美国重返月球“三部曲”中的第一步,按照NASA此前公布的计划,美国计划最早于2024年开展“阿尔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并争取在2025年让“阿尔忒弥斯3号”真正实现载人登月。
        同时,由于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24年退役,NASA还计划加大对SLS火箭的研制投入,以便在2030年让改进后构型的SLS火箭Block 2型问世,它的运载能力达到130吨,将在2035年执行载人登火星任务。(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