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辉
“拜登的补贴发出危险信号。”英国《金融时报》11月2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措施及当地能源成本下跌的共同推动下,欧洲地区的投资正大量流向美国,这正引发欧洲国家警惕。有欧盟官员抱怨称,欧洲本想秉持开放的贸易规则,而美国却让欧洲沦为了受害者。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8月签署总价值达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并将进口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名单之外,试图大幅提高美国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吸引力。瑞典电池开发制造商Northvolt正是被吸引的诸多欧洲企业之一,在大众、宝马和高盛的支持下,这家企业正寻求在美国扩大生产。Northvolt首席执行官(CEO)彼得·卡尔松表示,《通胀削减法案》正将投资势头从欧洲大量赶往到美国,连亚洲的部分投资者也在重新制定投资计划。
除了Northvolt外,西班牙跨国电气公司伊比德罗拉、法国科技巨头赛峰集团等企业同样正在提供对美国的投资比例。伊比德罗拉计划自2023年到2025年间,将对美投资比例提高到全球投资总额的一半,而欧盟仅占比23%;赛峰集团本打算在法国里昂开设第二家工厂,但现在由于法国电力成本上涨,公司已推迟新建工厂的计划,并将更多生产转移到亚洲和美国。
赛峰集团CEO安德烈斯说:“这不仅仅是熬过冬天的问题,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起作用,那就是法国和欧洲的竞争力。”
《金融时报》称,拜登政府的补贴计划加之欧洲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给欧盟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即便最近欧洲能源价格有所回落,欧洲天然气价格仍比北美高出五倍。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欧洲的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的1/4以上,供应链占全球的20%。相比之下,美国电动汽车产量仅占全球的10%,电池产能仅占全球的7%。
《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欧盟指责美国违反了世贸组织(WTO)的规则,并要求修改法案中涉及2310亿美元补贴计划的9项条款。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韦斯塔格尔10月曾表示,“原则上,美国不应该拿这个来对抗朋友。”
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法国和德国先后对美国法案表现出不快。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玻璃制造商圣戈班集团、水泥制造商拉法基等国内工业企业的高管表示,“我们需要在这一点上唤醒欧洲。”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同样批评美国的扶持政策“过分”了,这等同于“从欧洲搜刮投资”。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发出警告称,美方做法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泛欧游说团体“欧洲商业”副总干事路易莎·桑托斯表示,美国法案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能会刺激其他地区的保护主义措施抬头。
然而尽管充满怨气,欧洲似乎并没有找到有效地应对方法。桑托斯说自己对找到解决方案“完全有信心”,但美国国会不太可能重新审查这项法案,她也不知道在绕过国会的情况下,拜登政府能做出怎样的让步。
在《通胀削减法案》的影响下,一些欧洲车企开始呼吁政府考虑采取对等补贴措施。不过一位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并不愿意跟随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