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投入新武器助力乌克兰“春季大反攻”

  • 愤怒熊猫

        近日,美国开始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GLSDB),这种弹药可以通过之前美国给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发射,射程比现有火箭弹翻倍,达到了150公里。而时间上,大约是2023年初提供到位,因此这种武器或许赶得上乌军的春季反攻。从这种弹药的数据和使用方式来看,俄军方面反制起来比以前会更加困难,而作为中国人,从中可看出美国对于干涉外部冲突的一些伎俩。
        什么是GLSDB,它为什么会让俄军头疼?
        GLSDB是由美国波音和瑞典萨博公司一起研发的新型弹药,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买家,美军自己都还没装备,因此去到乌克兰,也可以说是它在实战之中的第一次试验。这种弹药其实就是用一台火箭发动机带上一发空射的“小直径炸弹”(SDB)战斗部。从火箭发射器发射后,它可以展开弹翼滑翔,并达到比基本型火箭弹更远的射程。
        这种援乌新弹药主要优点有几个,第一当然就是射程远,是现有海马斯M30和M31火箭弹的两倍;其次就是威力不减,现在乌克兰的“海马斯”使用的M31火箭弹,单弹头重91公斤,而作为GLSDB弹头的GBU-39/B,其弹头重量比这个还重;第三就是精确度更高,按照萨博方面的说法,惯导系统加嵌入式GPS,能够让这种弹药的精度达到1米左右,这就非常惊人了;第四就是不怕反炮兵雷达,鉴于它在发射升空后就变成滑翔,反炮兵雷达根本就不知道它从哪边来的;最后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和“海马斯”使用的其它弹药一起发射,一台发射车一次可以装填6发。因此,面对这种新的组合,俄罗斯将面对更大的威胁。
        “海马斯”火箭炮本身就机动灵活,加上北约的情报加持,至今俄军也没打掉几台,这还是在基本型号弹药射程只有70公里的基础上。而新弹药150公里的射程,就让它打起来更安全了。“伊朗小摩托”这种自杀式无人机,如果不改进制导方式,就只能对付固定目标。而至于“柳叶刀-3”这种航程几十公里的,对付射程短的M777和“凯撒”火炮是毫无问题,但遇到射程更远的就毫无办法了。俄罗斯手里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虽远,但用来打机动的“海马斯”也是没啥办法。
        那么空中呢?要对付加强了的“海马斯”,依靠空天军的战斗机出动,费时费力,还可能被北约援助的防空导弹打掉。或许保证交战区域上空,随时有足够数量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巡航,才可以破解。可惜俄罗斯目前缺的就是这个,自己的“猎户座”无人机数量远远不够,伊朗给的“迁徙者-6”似乎也还没起到多大作用,其最大续航时间也有12个小时,至少能带两枚导弹。但或许是因为刚拿到不久,就被乌克兰完好无损地缴获一架,后来也没看到它有战绩报道。
        用更远程的火箭炮来反制或许也是一个办法,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S”其实是有射程上百公里弹药的,只是不知为何没有用来对付过“海马斯”,可能是侦察手段不完善。当然如果算上盟友,俄罗斯也还可以考虑从白俄罗斯“借”来脱胎于中国技术的“波罗乃兹-M”多管火箭炮,那可是能打290公里的远程打击利器,其弹头重达140公斤,比俄罗斯的短程弹道导弹便宜,但又比美国目前提供的火箭弹打得远威力大。
        根据白俄罗斯厂家的说法,这种火箭炮系统在10分钟内可完成发射准备,并且可以一次最多打击8个不同的目标。在弹道的最终段,弹头还可以进行俯冲,这是连俄军自己的火箭弹都不具备的高端能力。退一步说,就算察打一体无人机不行,只要俄军的侦察能力能够支持到,“波罗乃兹-M”这种远程打击手段,其实也是可以对乌军的“海马斯”进行猎杀的。
        这次的“海马斯”弹药升级虽然发生在乌克兰战场,但对我们也是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的。它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在干预外部冲突时,分阶段提供武器,逐步升级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就像对乌克兰军队一样,先给“海马斯”这种载具配上基础型弹药,随后逐步提升输送的弹药等级。只要之前给的载具没有被对方打掉,那么新弹药的到来,可以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整体军援的损失率并不算太高。拿这一款GLSDB来说,它其中一个型号还带激光制导,可用来打击移动目标,要是后续美国继续用“切香肠”战术升级军援,那俄军就麻烦更大了。
        不断测试打法,不断“添油”,用新武器来测试俄方,这或许是美国的一个如意算盘,或者至少是在实操中发现的一种手段。这种打法对俄军来说是有些吃亏的,因为俄军背后没有美国这么种类繁多的武器库。(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