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在中美间展开平衡外交

  •     “我们为同样的原则共同参与这场战争,但付出了不一样的代价。”“如果冲突的结果是欧洲变得更虚弱,我相信这不符合美国政府甚至美国社会的利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2月4日播出的专访中,对美国政府目前的政策表达不满,呼吁“重新同步”美欧关系。5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在美国召开第三次会议。和之前一样,美方又在此次会议上大谈所谓“共同应对中国的非市场行为”,而德媒称,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争论点。在此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日在讲话中直指美方政策“扭曲市场”,她指出“需要制定结构性的方案来应对竞争者咄咄逼人的(美国)新产业政策”。
        事实上,进入11月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德国总理的访华行程掀起了一池春水,其他各国和力量也陆续行动起来。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双线并进”,分别访问中美,展现出欧洲的“平衡态度”。
    应对美国拿出“核选项”?
        “美欧摊牌”,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5日报道称,冯德莱恩4日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实质性回应。她表示,美国该法案“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竞争,关闭市场,并分裂关键供应链”,“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重新平衡《通胀削减法案》和其他措施造成的扭曲竞争环境”。冯德莱恩还承认,美欧之间存在爆发“补贴竞争”的风险,但她强调,欧洲与美国发生“贸易战”更不符合双方的利益。“欧洲总是会做对欧洲有利的事情。欧盟将以适当且经过良好审议的方式对《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回应。”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让欧洲企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欧洲议员呼吁对美国采取强硬措施。据《柏林晨邮报》报道,欧洲议会议员费伯3日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欧盟采取强硬立场,让华盛顿知道,欧盟是认真的。他说,欧盟委员会必须“把所有酷刑工具都摆到桌面上”,以表明自己已准备好启动这些防御性贸易工具。他还强调,这肯定是“核选项”,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绝对不可取。然而,考虑到拜登总统的保护主义路线,这是合理的。美国的反通货膨胀法可能使欧洲本已困难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与此同时,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说,“我认为,欧盟与美国的谈判无法就《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达成一致。该法案的基本结构不会有变化。在这方面,我认为欧盟有必要在未来几个月内尽快向世贸组织(WTO)提出申诉。”他还说,诉讼有助于澄清“美国的行为显然不符合WTO规则”。
        此外,《金融时报》还提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呼吁欧盟国家采取集体措施,应对美国的补贴政策。但米歇尔强调,欧盟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差异较大,部分国家的财政已陷入“捉襟见肘”的状况,因此欧盟有必要就资金问题展开讨论。
        据法媒消息,12月5日,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法国相信,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最好的回应是拥有欧洲的《通胀削减法案》,也就是欧洲拥有这种简单、有效且大面积的补贴方法来投资欧洲的工业。勒梅尔还透露,欧洲和美国目前正在就《通胀削减法案》在三个不同方面进行谈判。
    “当你想谈中国时,
    你也要谈《通胀削减法案》”
        马克龙此前刚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在CBS 12月4日的采访中,他表示,美国本届政府和拜登总统本人非常“依赖”欧洲,但双方关系不同步。欧洲是天然气和石油的买家,美国是生产商。双方购买能源的价格差距巨大。CBS称,随着俄罗斯限制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和市场动荡,欧洲从美国购买更多天然气,但价格是美国人支付价格的6倍。“我们为同样的原则共同参与这场战争,”马克龙说,“但付出了不一样的代价。”
        “现在美国的补贴水平是欧洲的两到三倍。”马克龙说,美欧在俄乌冲突中立场一致,但“如果冲突的结果是欧洲变得更虚弱,因为它的很多行业将被扼杀,我相信这不符合美国政府甚至美国社会的利益”。他称,美国的政策显然是为了保护美国的中产阶级,“这很公平,我也在为我的国家做同样的事。这是为了与中国竞争,但对于(美方)最近的决定我想说,这对欧洲不利”。
        “政治新闻网”称,冯德莱恩4日在讲话中直指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扭曲市场”,这一表态与之前相比转变巨大。今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后,她曾在深夜发推文祝贺拜登。报道称,“(冯德莱恩表态的)时机很重要——在召开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前夕。”
        12月5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在马里兰州召开第三次会议,与会者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以及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和韦斯塔格。路透社称,该会议框架成立于一年前,前两次会议的重点是“监管合作和建设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行为的统一战线”。但在今年的会议上,欧盟高级官员打算向美国同行“大声抱怨”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欧洲生产的汽车排除在税收减免之外。
        《华盛顿邮报》4日称,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引发了一场贸易争端,一些盟友认为这是拜登政府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报道称,在布鲁塞尔,欧洲外交官们正在评估不同的选项,包括推出“买欧洲货”政策,利用拜登政府在中国战略上进行协调的愿望,来强调欧方观点。“当你想谈中国时,你也要谈《通胀削减法案》。”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说。
        “德国之声”称,在欧洲人看来,美方的政策就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争论点。《南德意志报》报道称,美国希望与欧盟联手对付中国。
    欧法展开平衡外交
        与此同时,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双线并进”,分别展开对中美的访问。有分析指出,目前还很难说这种“双线并进”的做法是否是有意为之,但从实际上来看,它展现出欧洲的“平衡态度”,也就是力图同时维持与中美之间的良好关系,不排斥和疏远任何一方。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欧洲是有教训的,在美方干涉下,中欧投资协定最终被暂时搁置,这展现出美国态度的重要性。而欧洲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因此也不能一味跟随美国搞一些盲目的“脱钩”“断链”行动。
        这次的“双线并进”,其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往美国,谈及美欧贸易、“奥库斯”AUKUS同盟、对俄对乌政策等议题,当然也涉及到对华政策的协调。马克龙想向拜登更多展示出法国和欧洲的“自主性”。有分析称,这并不意味着要“远离美国”,而只是不“事事配合美国”,更多从欧洲自身的角度做出判断。比如在对华经贸关系上,在荷兰光刻机问题上,显然欧洲有自己的选择和利益,这与美国是不完全一致的。马克龙连日来的表态更说明了此问题。
        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表达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不容质疑,且前景依然光明。米歇尔的讲话当中也有几个关键词,包括“战略自主” “不干涉内政” “深化互利合作”等。也就是说,中欧之间即便是有分歧,也不是那种结构性的、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而是可对话和可沟通的。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外媒分析称,在当前越来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当中,欧洲“稳定锚”的作用愈发突出。它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对防止大国竞争和阵营对抗非常重要,这也是过去几年很多人提到的“他者的崛起”。只要欧盟保持战略自主,不主动卷入阵营对抗,那些对所谓“新冷战”的担忧就可以消弭很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欧仍没有放弃操弄中国议题。12月2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同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举行第四轮美欧中国问题高层对话。双方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强调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中心地位,指责中方“经济胁迫”,并在一些中国内政问题上发表不实指责。
        对此,中国发言人毛宁5日回应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欧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方进行污蔑抹黑。美欧强调维护《联合国宪章》中心地位,但正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无视《宪章》明确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甚至对伊拉克、叙利亚等主权国家大打出手。说到“经济胁迫”,美国公然胁迫其他国家不得使用中国企业设备,不得同中方开展合作,才是经济胁迫;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联合盟友对中国搞经济霸凌,强制推动脱钩断链,才是经济胁迫;美国以《通胀削减法》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才是经济胁迫。(据环球网、直新闻、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