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对孟晚舟撤诉,仍裹挟盟友对付中企

  •     尽管美国撤销了对孟晚舟的指控,但针对华为公司的诉讼仍在继续。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近日再次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安全风险”为由禁售华为、中兴等5家中企电信设备。据路透社报道,12月2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发言人称,德国不想效仿美国,全面禁售华为等中企生产的电信设备,而是按照具体情况逐案做出类似决定。
    美国法院正式撤销指控
        据路透社12月2日消息,在美国检方提出请求后,美国法院当天正式撤销了对孟晚舟的“银行欺诈”等罪名的指控,且不能再重新提起诉讼。报道称,此举标志着这起令中美关系紧张的案件正式宣告结束。
        孟晚舟去年9月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美国同意在2022年12月1日,也就是孟晚舟因美国所谓的“逮捕令”而在加拿大被非法扣押的四年后,撤销对她炮制的指控。加拿大《环球邮报》称,美国法院撤销对孟晚舟的指控,意味着双方走完了DPA的最后一道程序。
        12月1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区联邦检察官卡洛琳·波科尔尼向纽约东区法院法官安·唐纳利致信称,在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孟晚舟违反DPA的情况下,“谨提请(法院)驳回针对被告孟晚舟的第三次替代起诉”。
        在检察院请求驳回指控后,唐纳利12月2日正式撤销对孟晚舟的指控,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句话。唐纳利在一份书面裁决中写道,“兹命令撤销上述关于被告孟晚舟的第三份替代起诉,不能重新提起诉讼。”法新社同日援引美国司法部表态称,孟晚舟在期限内没有违反协议,因此指控被完全撤销。
        评论员刘和平指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早在去年9月,随着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以及孟晚舟的回国,这件事情就已经是暂告一段落了。现在美国检方正式请求法院驳回对孟晚舟的“银行欺诈”等罪名指控,只不过是按照去年签订的协议在照本宣科地演出而已。
        对于操纵美国司法部门最终撤销对孟晚舟所谓“银行欺诈”等罪名起诉的背后力量,刘和平指出,在这起案件中,政治力量才是幕后的真正操纵者,而美国与加拿大的司法部门只不过是在前台按照剧本表演的木偶而已。因此,这件事情最终戏剧化的落幕,不仅戳破了美国有关引渡孟晚舟是纯粹司法案件不涉政治的谎言,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戳穿了美国三权分立司法完全独立的神话。
    美国禁华为中兴产品
    德:无意效仿
        在美国检方正式请求法院驳回对孟晚舟的所谓“银行欺诈”等罪名指控后,有评论认为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将迎来转折。对此,刘和平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美国司法部释放孟晚舟美国检方撤销对孟晚舟的起诉,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加集中火力来对付华为。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华为、中兴等5家中国企业的电信设备,声称上述企业对美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2月1日回应称,美方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恶意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做法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将影响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贸易规则,不利于中美两国,也不利于整个世界。
        在美国再次恶意打压中企后,德国部分鼓吹减少“对华依赖”的人借机施压政府跟随美国步伐。对此,德国经济部发言人2日回应称,德国不想效仿美国,全面禁售华为等中企生产的电信设备,而是按照具体情况逐案做出类似决定。
        德国经济部的上述表态竟令美国议员恼羞成怒。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领袖麦考尔声称,德国没有从对俄能源依赖中吸取教训,对华为的决定“危及了自己和欧洲的国家安全”。
        当被问及是否预计德国或欧盟会收紧相关规定甚至实施禁令时,华为公司3日告诉路透社,该议题依赖于建设性的、以事实为导向的对话。华为表示:“网络的安全使用只有通过业界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通过全球标准才能予以确保,无关供应商的原产国。”
        2日,路透社还披露了德国经济部的一份长达104页的战略文件。文件中,德国经济部建议联邦政府加强对来自中国等部分国家企业生产的零部件的使用审查,禁止这些零部件在该国关键基础设施中使用。文件还提到了德国在2020年出台的一项法案,该法案为华为等网络电信设备制造商设置了很高的障碍。路透社称,该文件可能被纳入德国政府预计明年发布的对华战略之中,但目前还未在绿党和政府内部达成一致。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早在9月,化工巨头巴斯夫、德意志银行和西门子等德企高管曾致电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了对该计划的反对。(据直新闻、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