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科技巨头成地缘政治玩家?

  • 樊巍 李静

        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引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关切——12月13日,《华尔街日报》以此为题报道称,NASA局长纳尔逊担心运营推特会让马斯克“分心”。为什么一名私营企业老板的举动会引发美国政府机构的关注?这不只是因为马斯克是推特这个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交媒体的“掌门人”,更是因为他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NASA的主要承包商,将在美国重返月球的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实,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后,欧美关于大型科技公司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讨论一直很热烈。以SpaceX、亚马逊等为代表的西方科技巨头,不仅在国内治理方面发挥着类似政府的作用,还在俄乌冲突等国际事件中成为影响因素。有观点认为,这些公司正凭借技术优势在一个快速扩张的领域——数字空间——行使着某种形式的“主权”,应该将它们看作类似民族国家的实体。那么,这些西方科技公司是否已经突破边界,成为地缘政治玩家?它们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在数字空间参与国家治理

        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曾表示,在很多方面,该社交媒体更像一个政府,而不是传统的公司。与扎克伯格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美国《国家事务》杂志等多家媒体。它们认为,随着经济和政治等活动不断从实体世界向数字空间转移,西方科技巨头影响欧美民众的力量不断增大。这些公司通过代码、服务器等行使权力,发挥类似政府机构的职能。
        荷兰非营利性组织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发表调查报告称,一些西方科技巨头正在数字空间参与类似政府治理的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谷歌前高管施密特等受纽约州时任州长科莫的邀请,讨论政府职能的数字化以及如何应对疫情。在英国,科技公司高管被邀请到唐宁街讨论战胜疫情的技术解决方案。美国监控巨头Palantir还拿下“大单”,负责帮助英国简化国家数据流业务。
        美国国会山骚乱发生后,亚马逊、苹果、推特等科技公司立即采取行动,联手将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驱逐”出主流社交媒体。贝宝(PayPal)等美国主要金融服务应用程序当时也停止处理涉及特朗普的资金支付。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认为,上述科技巨头在美国政界采取行动之前就对特朗普“下手”,说明它们已经对该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造成深刻影响,而长期以来这些行动一般只有国家才能做到。
        历史上,控制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影响和动员公民一直都是政府职能,而在西方不断扩张的网络世界中,欧美几家大型科技企业不断构建着这个空间的核心基础设施,控制着信息流和通信流,成为社会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许多西方国家,政治人物在推特和脸谱上的粉丝数量,和他们能获得的资金和政治支持密切相关。对欧美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取得成功,亚马逊的市场和网络托管服务、苹果的应用商店、脸谱的广告定位工具和谷歌的搜索引擎不可或缺。
        大型科技公司甚至可以通过算法和服务,塑造消费者的行为和互动模式,进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外,一些西方私营科技公司也在为国家提供安全保障。2020年,当一些外国黑客入侵美国政府机构和私人公司时,最先发现并阻止入侵者的是微软,而不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或网络司令部。
        “大型科技公司想要像政府一样行事”,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国际政策主任沙克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一些西方科技巨头将自己定位为“政府”。微软在这一年宣布将在联合国设立代表处,同时招聘一名外交官管理其欧洲公共事务办公室。脸谱则表示计划设立“最高法院”重新审议有争议的内容审核决定。在引发争议后,该公司将这一组织重新命名为“监督委员会”。在2020年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除各国政要外,Alphabet、脸谱和微软的高管也受邀登台演讲,对全球安全发表意见。
    深入冲突地区

        西方科技公司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本国。在国际上,它们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SpaceX就是其中的代表。
        “马斯克现在可能对世界上一些严重冲突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年10月21日报道,美国多名知情官员透露,白宫已经与马斯克就在伊朗境内提供“星链”卫星服务进行谈判。目前华盛顿正在想办法支持伊朗的反政府抗议。白宫认为,“星链”可以帮助抗议者突破伊朗政府对网络和通信的限制。“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这将是今年美国政府寻求‘星链’提供关键电信服务的第二个战场,第一个(战场)是乌克兰。”一名美国匿名官员说。
        “星链”虽然尚未在此轮伊朗抗议中发挥作用,但在今年的俄乌冲突中,它可谓异军突起,其通信服务极大增强了乌克兰的军事能力。除“星链”外,微软和亚马逊也为乌克兰提供了网络通信保障,对冲了俄罗斯的军事优势。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些美国科技公司也“趁热打铁”,向欧盟推销其技术和服务。据全球知名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报道,今年3月,美国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的首席执行官卡普向欧洲领导人发了一封公开信,称随着军事冲突在欧洲家门口爆发,他们应该在硅谷的帮助下实现军火库的现代化。卡普的呼吁得到了回应。三个多月后,北约宣布,将设立一个总额10亿美元的创新基金,优先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和自动化等技术。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一些美国科技公司就已经“渗入”其他国家。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底报道称,虽然引发很多担忧,但政府通信总部、军情六处等3家英国政府机构还是与亚马逊签订合同,将这些机构的机密数据交给亚马逊云服务(AWS)托管,AWS将促进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英国情报活动中的应用。据悉,这份合同的价值在5亿至10亿英镑之间。
        其实,西方科技公司借着俄乌冲突做推销,只是它们试图影响其他国家政治的最新案例。十多年前,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曾推动多国的抗议活动,一些抗议活动还推翻了当时的政权。从2009年的伊朗大规模抗议,到同一年的摩尔多瓦暴力示威,再到2011年蔓延至中东多国的所谓“阿拉伯之春”,这些活动都受到美国社交媒体的影响,并被英国《卫报》等西方媒体冠以“推特革命” “脸谱革命”等称号。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对推特等社交媒体在伊朗抗议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称伊朗的政治动荡前所未有地展示了这些平台的力量和影响力。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普菲勒甚至声称,推特应该因为其在伊朗抗议中的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超级大国”?

        西方科技巨头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其经济实力和用户数量上。有美媒以2018年为例说明这些公司的造富能力。这一年,苹果、亚马逊、Alphabet、脸谱和微软这5家公司的年收入超过8015亿美元,还不包括它们的净资产。这一数字比大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高。一份报告预测称,到2023年,全球50%以上的GDP将由数字化转型行业驱动。德国数据公司Statista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脸谱的月活跃用户数大约为30亿。路透社称,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推特的单日活跃用户数为2.38亿。
        美国《国会山报》认为,西方科技巨头已经成为一股地缘政治力量。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则用“新超级大国”来形容这些科技公司的影响力,称这些公司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还将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结合起来,成为影响其他国家政治的工具。这些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模式也在不断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它们不仅仅是全球政治游戏的参与者,也往往是竞技场本身。布雷默强调,在一定程度上,西方国家政府对科技巨头难以进行监管,而这些公司正在挑战各国政府的权威,影响地缘政治,甚至重塑国际秩序。
        不过,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沃尔特却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表示,西方科技公司并没有布雷默所说的那样强大。沃尔特提出三个理由。首先,科技巨头在数字空间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对民众生活来说,数字空间可有可无,而物理空间则必不可少。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会争夺领土和其他物质资源,以及为什么国家会划定边界。其次,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政治形式。当出现紧急情况或灾难时,民众不会打电话给科技公司老板,而会要求政府解决问题。最后,国家还可以为了保护利益合法使用武力。当一个国家决定何时与谁作战时,几乎每个国家的公民都愿意为国而战,而没有哪家大型科技公司拥有类似的权力或忠诚度。如果Alphabet的老板试图使用武力来保护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会被逮捕,而脸谱的用户也不会拿起武器来保护扎克伯格免受政府监管。(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