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约要帮乌军夺取制空权

  •     寒冬的降临,让俄罗斯对乌克兰后方基础设施的轰炸效果越来越明显。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北约接连宣布新一轮军事援助,试图借助各种先进武器帮助乌军重新夺回天空控制权,以阻断俄军连绵不绝的空中打击。
    “努力”将米格-29
    交给乌克兰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2月14日称,为加强乌克兰的空战能力,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拉蒂斯拉夫·卡切尔宣布,该国正准备与美国空军协调,将苏联时代的米格-29战斗机转让给乌克兰空军。卡切尔表示,“当前我们还没有将米格-29交给乌克兰,但我们已经准备好这样做了。我们正在与我们的北约伙伴讨论如何做到这一点。在接下来几周内,一个乌克兰代表团将来到斯洛伐克,我们将与我们的美国朋友一起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斯洛伐克国防部的数据,该国最后一批11架米格-29刚于今年8月全部退役。报道强调,它们在2004—2008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配备与北约标准兼容的通信、导航和武器系统。乌克兰一直呼吁北约提供现代化战机,此前波兰曾提议将该国空军装备的米格-29转交给乌克兰,但因为在具体的转交方式上存在分歧,交易最终被叫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白宫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改装套件,让乌克兰的老式非制导航空炸弹转化为“智能炸弹”,可高精度打击俄军阵地。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称,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空军数量有限的苏-27、米格-29、苏-25等战机损失惨重。尽管至今仍有乌军战机升空的零星消息,但它们没有经过升级,难以获得北约提供的战场情报,只能单打独斗,对夺取制空权几乎没有作用。而波兰、斯洛伐克等国提供的米格-29战斗机经过北约标准改装,不但作战效能更高,更关键的是能通过数据链随时掌握战场情报,在北约预警机的协助下展开“打了就跑”的空中游击战,对俄军的实际威胁将大得多。
    “爱国者”如虎添翼?
        同时,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的消息持续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美国“动力”网站14日称,“爱国者”系统可以应对巡航导弹、飞机和无人机等不同类型的空中威胁,将极大提升乌克兰的远程空中监视和防空能力。特别是当前乌克兰几乎没有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如果伊朗向俄罗斯运送数百枚近程弹道导弹,那么乌克兰获得这种反弹道导弹能力将变得急迫”。
        俄罗斯《消息报》14日引用俄军事科学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的说法,也承认“爱国者”系统对俄军的实际威胁。“这种防空系统射程很远,是世界上最有效的防空系统之一,能同时对抗多个空中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它在多次局部冲突中表现出色。”报道称,“爱国者”的性能明显超过乌军当前使用的其他防空系统,乌军希望“爱国者”系统能更高效地拦截空中目标,同时阻碍俄空天军的空中行动。“针对‘伊斯坎德尔’等先进近程导弹,‘爱国者’是无效的,但它可以对抗巡航导弹。”
        “动力”网站承认,“爱国者”系统体系庞大、机动不便,很可能成为俄军的打击目标。美国陆军防空炮兵前指挥官大卫·尚克表示,“一个配备全套发射架(六个或更多)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需要50-60名士兵操作,还需要25-30名士兵保障和维护。‘爱国者’需要占用约1平方公里的面积,因此很容易受到俄罗斯ISR(情报、监视、侦察)的影响。”此外,“爱国者”系统通常需要AN/MPQ-53或性能更先进的AN/MPQ-65相控阵雷达提供空中情报,这将是俄罗斯最可能的袭击目标。报道称,俄军苏-35等主力战斗机可以配备Kh-31P远程反辐射导弹,最新的Kh-31PD/PM射程增加到260公里,几乎就是专门针对“爱国者”系统而设计的。
        此外,考虑到“爱国者”防空系统巨大的占地面积,可能被俄罗斯侦察卫星、有人或无人侦察机发现。一旦“爱国者”阵地被发现,俄军可能会使用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同时进行多批次、多种武器的饱和攻击,彻底将“爱国者”系统摧毁。
        “爱国者”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使用成本和操作要求高。报道称,美国专家承认,“爱国者”系统的操作培训需要6个月的时间,而且单枚导弹价值300万美元,整套系统的成本高达10亿美元,这都是此前美国迟迟不愿向乌克兰提供该系统的部分原因。俄专家猜测,为让“爱国者”尽快形成战斗力,不排除美国直接派出操作人员前往乌克兰的可能。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警告称,如果美国将“爱国者”系统连同北约人员部署到乌克兰,肯定会成为俄军合法打击目标。
    乌军将获得“全新”防空系统?
        北约试图通过最新军事援助,争夺乌克兰制空权的努力也引起俄罗斯方面的关注。《消息报》称,当前北约已经交付给乌克兰约8套“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和相同数量的IRIS-T中程防空系统,以及少数“响尾蛇”近程防空系统。俄专家认为,获得“爱国者”系统后,乌克兰有机会建立一个分层防空体系,由三类不同射程的防空系统组成:“爱国者”负责远程拦截,NASAMS和IRIS-T负责中程防空,“响尾蛇”和西方提供的其他近程防空系统充当“最后的防线”。
        西夫科夫估计,目前乌克兰已经拥有约20套不同类型的防空系统,“如果拥有150套各种类型的防空系统,乌军理论上就可以完全封锁其领空,我认为西方进一步增加这类武器供应没有障碍。因此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对乌克兰可用的防空系统进行预防性压制”。
        但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怀疑,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能否让乌军建立分层防空体系。“要建立分层防空体系,不仅需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各类防空系统,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包括不同作战系统的整合工作,将耗费相当长时间。”俄军表示,少数乌军防空系统构建的“安全区”和偶尔升空的乌军战机,并不会影响当前的战场态势。
    俄乌冲突什么时候该结束?
        当地时间12月12日,在西方七国集团(G7)在线峰会上,泽连斯基发表了年内第N次视频讲话。本不是G7成员的乌克兰,其总统却看似自然而然地参与会议。
        他在会上提到,要距离乌克兰和平更近一些,得分三步走。第一步,希望西方增加对乌克兰的国防支持,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火箭炮、远程导弹等;第二步,向乌克兰提供新的援助,以维护乌克兰金融、能源和社会稳定;第三步,召开全球和平峰会,以讨论乌方此前提出的和平方案。这架势,无非要钱、要武器,同时要同情。
        对于在本土抵抗外国军队者来说,这三种“要”,从经济上、武装上、精神上希望得到支持,本也无可厚非。但俄乌危机要想解决,最最关键是得解开双方的死结。
        以俄方来说,希望乌克兰不要一边倒地投靠西方,起码在对俄安全保障上,要有实际行动,譬如不能允许西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置在乌克兰境内。
        以乌克兰方面来说,就要想到自身与俄罗斯在历史与现实中,本有哪些交错,该如何梳理。而不是一味地求助于西方,准备与俄死磕。
        当地时间12月13日,佩斯科夫对外称,“乌克兰方面要考虑发展至今的现实。”《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披露,佩斯科夫称,乌克兰想要解决危机,就必须得首先承认一些地区公投后加入俄罗斯。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代理领导人”杰尼斯·普希林12月14日对媒体表示,敖德萨和切尔尼戈夫应得到“解放”,但现在无法讲具体时间。
        看来,俄乌双方都在用“解放”一词来表示自身对对方控制区域的占领。乌克兰有心武装攻击收复克里米亚;俄罗斯有心武力夺下敖德萨、切尔尼戈夫等地。
        临近年终岁尾,德国前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爆出一个猛料。她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西方斡旋俄乌和谈,实际上根本就是在拖时间,为乌克兰有足够的实力抗击俄罗斯做准备。也就是说,法、德、俄、乌之“诺曼底模式”会谈,本身就是以拖待变。
        默克尔的这番说辞让舆论大跌眼镜。且看当年,默克尔、普京、马克龙和乌克兰领导人之间的四方会谈,似乎各方都打开天窗说亮话,振振有词,也似乎都期盼着俄乌之间的问题能够解决,起码四方模式还能继续下去。
        哪知道默克尔离任不久,俄罗斯、乌克兰就彻底兵戎相见了。
        最近,英国军方亦有人爆料称,英国王家海军陆战队在乌克兰参与了对俄军事行动。英王家海军陆战队中将罗伯特·马高恩在英军方刊物中撰文披露,英国王家海军陆战队第45突击队的成员今年1月在协助将英国驻基辅大使馆撤离到波兰后,离开了乌克兰。然而,今年4月,这支部队的约300名成员被派回乌克兰,重建英国在基辅的使团。
        一边是俄乌互相不忿,一边是西方在乌克兰时常下一些筹码,在2023年即将到来之际,俄乌冲突,什么时候该结束?2024年?2025年?还是2026年?还是?难道真如美国总统拜登所言,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据环球网、《新民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