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重建防空体系,西方武器唱主角

  • 王若鸿

        自2022年2月俄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以来,乌克兰陆海空各军兵种在俄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受了严重损失。近期,随着俄军逐步将打击目标瞄准了发电厂、变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乌军防空部队羸弱的防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成员国开始向乌克兰陆续交付或者承诺提供防空系统,从而引发了俄方的强烈反应。俄罗斯明确表示,如果“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真的被交付给乌克兰,将被视为俄军首要摧毁目标。
        不过,无论俄方的反应会多么强烈,事实上乌克兰军方正在北约的不断支持下,一步步重建其国土防空体系。
    战前的乌军防空体系
        苏联解体后,按照原苏联武装部队驻地归属原则,乌克兰实际上分得了除俄罗斯外独联体国家中第二大规模的防空部队,包括第8独立防空集团军(下辖第49和第60军)以及第2独立防空集团军第28军,其装备的各型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也非常齐全,包括第一代的S-75M3、S-125M/M1,第二代的S-200VM以及第三代的S-300PT/PS。
        再加上乌克兰陆军装备的“箭”-10、“山毛榉”-M1和S-300V1,可以说独立后的乌克兰军队拥有着与苏联时代基本相当的防空体系,其中既包括了要地防空反导武器,也涵盖了野战伴随防空作战武器。
        不过,这笔庞大的遗产对于刚刚独立后国力还并不算强大的乌克兰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根本无力长期维持如此大规模的防空部队。
        在军事冲突爆发前夕,由于得到了西方的警告,乌军将大部分防空导弹营,主要是S-300PT/PS防空营后撤到了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部队在后来俄军的空袭中得以部分幸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而乌军部署在东部地区的大约9个S-300PT/PS防空营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
    北约援助防空系统盘点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不久,北约国家就迅速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不同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包括美国“毒刺”、英国“星光”、波兰“雷霆”/“闪电”以及法国“西北风”等。不过,随着军事冲突进入到中后期,俄军对乌克兰的空袭逐渐转变到以空地导弹和巡飞弹为主的模式,北约国家便开始向乌克兰提供能够执行要地防空作战的大型防空武器系统,第一种型号就是美国与挪威联合研发的NASAMS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约国家已经交付给乌克兰以及承诺提供的各型防空武器系统主要包括:SAMP/T中远程防空反导系统,NASAMS、IRIS-T SLM、“霍克”和“阿斯派德”/“斯巴达”-2000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响尾蛇”和“复仇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猎豹”和Skynex型35毫米自行高炮。此外,斯洛伐克和波兰还分别向乌克兰提供了少量的S-300PMU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和W-125 SC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从这些型号组成来看,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土防空反导体系的基础,不过却呈现出新老型号混杂、年代相差远的特征。
        首先,老旧型号比如“霍克”防空导弹已经属于退役型号,北约国家基本上都是从封存的库存中重新启用,翻修后交付给乌克兰,而“阿斯派德”/“斯巴达”-2000、“响尾蛇”防空导弹和“猎豹”自行高炮虽然还有部分在服役,但大多也到了临近退役的年份。所以,这些老旧装备被转交给乌克兰,虽然表面上解了乌克兰的燃眉之急,却也是为北约国家节省了一笔退役处理的费用,同时也能够通过实战积累更多的经验。
        目前,乌克兰空军防空部队仅依靠残存的部分S-300PT/PS防空营,很难为本国的各大重要城市,特别是基辅、利沃夫、敖德萨等提供完备的防空反导屏障,对于中远程战术弹道导弹这种目标更是几乎无能为力。所以,获得西方支持的反导防空系统,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但如何将如此多的防空系统型号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又能够与现役的苏制防空系统进行有效的配合作战将是乌克兰防空部队面对的最大难题。(据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