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美国军火商赚了多少钱?

  • 王世纯

        2022年是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际环境波诡云谲,俄乌地缘火药桶也被引燃。尽管疫情和战争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冲击,让世界各国普遍筋疲力尽,但激烈对抗的热战,却为美国的军火商们带来了滚滚的财源。

        本文将梳理今年重大的军事援助和军事贸易,为各位盘点——美国的军火商们,今年赚了多少钱?

    填补库存

        惨烈的俄乌冲突每天都吞噬着双方的军备,其中负责给乌克兰“输血”的北约集团,在这场间接的对抗中,向乌克兰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军备。这些军备,大部分来自北约集团的“血库”,而作为北约集团的核心,当美国看到处于“大失血”状态的北约时,其政府和军火商自然也知道,难得的大订单即将滚滚而来。
        根据五角大楼提供的数据,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承诺了共计超218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同时自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方面提供超过2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1月15日,拜登总统向国会第四次发起申请,要求国会提供近150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新一笔安全援助。考虑到当下美国国会对于这类武器援助基本不会反对,这意味着,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方面提供的军事援助已经达到至少近350亿美元。
        这个援助数字还仅仅是计算了武器的价格本身,一般而言,武器的采购价格仅仅占据武器全部使用成本的三分之一;将这些庞大的军火运往乌克兰,并派出教官帮助乌军培训使用,这些又是一笔无法计算的数字;而这些数字,最终毫无疑问又是由美国和北约集团的国防经费所承担。
        以上计算的,还只是美国方面单独统计的援助。北约方面给出的数字是,截至2022年11月30日,北约盟友和伙伴国已向乌克兰提供4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加上美国的150亿美元,这一援助数字已经接近俄罗斯一年的军费。
        要知道,美军和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主要以各型火炮、防空武器和装甲输送车辆为主,而乌军的地面突击兵器——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基本来源于波兰等东欧国家,这些军事援助的大部分是靠“以物易物”的形式进行的——东欧国家提供坦克装甲车辆,而西方国家则许诺用更先进的坦克,来抵消东欧装甲库存见底儿后的战力缺口。
        当下,由于这些武器的缺口将由持续多年的新装备采购订单来进行填补,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计算,美国军火商在这些有利可图的买卖中到底赚了多少钱。但正如前文所说,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大部分都是从美国国防部库存中为乌克兰拨付装备,而俄乌战争夸张的弹药使用量,也让美军再一次体验到了现代战争的昂贵。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自然会产生“弹药焦虑”——显然美国人准备的不仅仅是只打一场战争;美国军火商必然会接收大量订单,用于弥补消耗在俄乌战场上的库存。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去工业化”早非一日之功的今天,赚钱的也不尽然是美国公司——就在11月份,有消息称,美军计划将从韩国“丰山”公司采购的10万枚155毫米口径炮弹,紧急转手“援助”给乌克兰。在长远的未来,美国的军火商们显然不愿意把宝贵的市场份额,因为看似低级的产能问题而再次拱手让人。
        根据五角大楼制定的计划,美国国防部计划在2023财年和2024财年追加采购700辆“海马斯”自行火箭炮、以及配套的数千发制导火箭弹(陆军在2023财年购买4674发,海军陆战队购买834发);重启生产线,并且继续生产超过2万发“毒刺”肩扛式防空导弹和2.5万发“标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尽管俄乌战争已经消耗了北约集团超过550亿美元,但美国军火商却可以从美国的“弹药焦虑”中,大发一笔远超550亿美元的横财。
    “贩卖焦虑”

        数百亿美元的“弹药费”,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政府而言都不是一笔小钱,但相比各国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激增的防务支出相比,这笔钱几乎称得上九牛一毛。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盟友”们,纷纷感受到了对于自身防御态势的焦虑。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残酷,更多是迫使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加大军火采购,应对危机。而这些增加的军费,其中一大笔往往会落入到美国的军火商口袋里。
        截至2021年,北约30个成员国中仅有10个的军费占比超过2%。但自3月以来,欧洲多个国家纷纷宣布上调军费开支。其中德国宣布在现有财政支出的基础上设立1000亿欧元基金,用于采购新型主战兵器,研发下一代主战坦克以及无人机;2023年法国国防预算达到439亿欧元,比2022年增加7.4%,同比增加了约30亿欧元;受政局影响,英国的2023财年军费支出目前尚不清晰,但英国国防部计划让该国的国防支出在2029—2030财年达到约1000亿英镑,而目前约为480亿英镑;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波兰、瑞典、芬兰等距离俄乌冲突一线很近的北约国家,其军费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的来说,北约的军费在2022财年超过了10000亿,考虑到各成员国的防务支出普遍提升10%左右,北约整体军费在2023年可能会达到11000亿。即便考虑到欧洲各国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北约集团在2023财年的军费也会得到较为可观的提升。
        在这一轮“贩卖焦虑”中,作为北约对抗俄罗斯的一线国家,波兰可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PUA”,进行了极为夸张的扩军。波兰2022年的军费预算为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约190亿美元,已经高于北约平均水平,而波兰2023年的军费开支预计为其GDP的3%,约280亿美元。考虑到波兰的装备采购绝大部分用于外购,波兰的军费占比,已经接近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的承受极限。
        当前,随着俄乌冲突的继续,美国贩卖的焦虑范围,也早已不仅限于俄罗斯方向。日本政府在12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敲定了面向强化防卫力的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相关文件,在2023—2027财年,日本防卫费用总额将达到约43万亿日元(约合2.18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9—2023财年约27万亿日元,日本防卫费用将增长近60%,达到GDP的2%。
        最后不要忘了,俄乌冲突引发的“焦虑”尽头最终还是反馈到了美国自己身上——史无前例的2023财年美国军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比总统拜登提议的预算还多出450亿美元。比去年的国防授权法案更是高出了780亿美元——换而言之,仅仅比去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美国今年援乌装备总价格的2倍还多。根据美军军费经验比例,这其中至少一半的钱将落入军工复合体之手。
        所以说,对于美国的军火商们而言,数百亿的弹药采购只是标志着一个动荡时代的开始,随着美国及其盟友进入“大国竞争”的焦虑时代,以美国为首的全北约集团,每年新增的接近千亿美元的军费才是美国军火商真正的狂欢。
    军费绑架了美国?

        对于美国的军工企业来讲,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要知道,在2020财年,美国对外的军售总额为1750亿美元,而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就在2021年,美国对外国政府的军售额却下降了21%,为1380亿美元。随着美国政府正不断批准新的军事研发项目,从大趋势上说,美国的军火商必然渴求着新的订单来源。
        虽然我们还不能就此立论,“军工企业绑架了美国政府,为了挣军火钱而刺激俄乌爆发冲突”——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低估了美国的国家意志;但与其说军工复合体主导了美国,不如说军工复合体只不过是美国国家意志的一种延伸。相对于23万亿美元的GDP,每年6万亿美元的联邦财政支出而言,美国军火商今年即便借着俄乌冲突的“东风”,盈利超过接近千亿美元,其营收占比也仅仅达到了美国一年GDP的0.5%;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霸权主义国家,美军的军费更接近某种税收征收成本,而不是维系国家生存必要的安保费用。
        美国军火公司的“丰收”,只不过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一点额外的开支。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美国军火公司的鼓动,美国的执政团体也有意愿,去挑动一起热点地区的战争,以维系美国自身的优势。当然,这并不代表着美国的军火企业没有“趁火打劫”。虽然从数学上说,国防产业GDP占比只有美国总产业的“九牛一毛”,但军火商的政治地位和其他产业却不可同日而语。
        当下,全球经济局势动荡,在硅谷等令人羡煞的传统大企业也纷纷裁员的今天,美国的军火商们依旧赚得盆满钵满,确实体现了目前国际秩序的不公。可以预见的是,即便俄乌战场在2023年走向偃旗息鼓,但美国的国会议员和军工企业们依然会沆瀣一气,借着渲染新的焦虑,以创造新的营收。(据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