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近日发表了题为《2022年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的文章。摘编如下:
这是考验世界的一年。从俄乌冲突到新冠疫情,从通货膨胀到气候变化,从中美紧张关系到关键的选举,2022年给世界提出棘手的问题。这场磨难不仅让世界转到新的方向,也让世界得以从新的角度展现。
最大的意外是大体上奉行自由主义的西方国家的韧性。当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西方提供的武器和援助规模之大甚至连鹰派人士都没想到。
在国内,选民也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抗打破禁忌的民粹主义者。在美国,尽管乔·拜登的支持率很糟,但中间派通过选票维护基本权利,包括一些州在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后维护堕胎权。在激烈的竞选中,唐纳德·特朗普支持的死硬派选举结果否认者几乎全输。
在法国,玛丽娜·勒庞掩盖自己的极右翼出身,但仍被中间派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击败。焦尔吉娅·梅洛尼成为意大利战后首位极右翼总理后向中间靠拢。即便在跌跌撞撞的英国,工党和执政的保守党也都估算,要在选举中获胜就得远离右翼和左翼的极端民粹主义。
对信奉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人来说,西方的韧性令人振奋——这也是经历漫长退却后发生的重要变化。但好消息仅此而已。2022年的考验也揭示世界分歧之深并推动大政府的发展。
为了考量这些分歧,不妨比较一下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后美国几乎得到的普遍支持与全球南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的决心。
在最近一次谴责俄罗斯的联合国投票中,有30多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可以理解,许多人憎恶西方声称自己担忧的问题是全球原则问题,而也门或非洲之角的战争或者和气候相关的干旱和洪水似乎总是地区问题。
在世界很多地区,自由主义价值观陷入困境。尽管博索纳罗在巴西落败,但民主在拉丁美洲正面临压力。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经历灾难性的通货膨胀,但他却在控告2023年大选中的潜在对手。印度经济中充斥着受科技激发的企业,但其政治却奉行多数主义。
有限政府的理念在全世界受挫。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造成的能源动荡,欧洲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巨资解决价格问题。这些国家还利用产业政策而不是市场推动化石燃料的转型——这种转型本身是受欢迎的目标。对于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美国的办法是设置贸易壁垒和补贴使本国经济脱钩,同时促进本土产业发展。如果这损害美国的盟友,那很遗憾。
经济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疫情期间的慷慨改变人们对政府的期望。重新分配资本和劳动力的创造性破坏,可能会使不那么重视经济增长的老龄化人口和支持身份政治的年轻选民都难以接受。
但大政府资本主义的记录不佳。鉴于几十年来的高通胀——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由判断错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尤其是在美国——选民希望把一些经济部门的权力交给不适合管理这些部门的政客和官员,这会很奇怪。国家支持的能源和技术领军者有时能成功,但国家投入越多,浪费和寻租就越多。
根据有限政府的自由标准,对个人尊严的尊重以及对人类进步的信心这几个指标,2022年的情况好坏参半。不过,还有希望。西方在苏联解体后傲慢自大,它们在伊拉克、阿富汗和2007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付出代价。2022年,在国内民粹主义和中国非凡崛起的冲击下,西方正受到挑战。(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