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菲就南海问题达共识

  •     1月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结束其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实现了三个“首次”——马科斯就任总统后对中国的首访,中国是其在东盟之外正式访问的首个国家;同时,马科斯也是2023年伊始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双方对访问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记者相关提问时,有个很形象的提法,马科斯此访是今年中菲关系的“开门红”,实际上,这个“开门红”至少有三重意味,还不仅只局限于中菲关系的提质升级、双边合作的全面拓展,这无疑也是中国全方位大国外交的开门红。
    新发展格局
        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一直试图拉拢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亚太国家围堵中国。美国因素是否会对中菲友好合作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美国无法左右中菲关系的发展大局。中方并不反对美菲之间发展双边关系,只要对菲律宾国家和人民有利,中方都欢迎。中方反对的是美国利用和菲律宾发展关系来针对中国。
        许利平指出,中菲两国未来应该在能源和人文领域积极开展合作。电力紧缺是菲律宾发展中的重要瓶颈。中菲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领域都可以进行合作。双方可以在南海共同开展油气资源勘探。马科斯已经谈到,两国可以以非政府名义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许利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思路。经过多年谈判,现在是应该突破瓶颈来开展务实合作的时候了。菲律宾在这方面有强烈的需求。”
        中菲在旅游和教育等人文领域也可以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1月8日,中方将重新开放国门。菲律宾是东南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的回归将给菲律宾带来更多旅游外汇收入。菲律宾的英语教育比较发达,可以为中国提供相关师资。不同的中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后,对成熟的劳动力产生需求,中菲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有合作空间。
        “两国高校也有很多合作机会,智库之间可以建立合作机制。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文纽带,夯实双方友好合作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许利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中国大国外交由马科斯访华开启,而2022年举世瞩目的中共二十大后,率领首个元首级外国代表团访问中国的,同样是来自东盟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许利平指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全球发展倡议的实验区,以及全球安全倡议的合作区。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在东盟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和东盟的共识越来越多,具有广泛的合作利益。在全球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一周年,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东盟是中国内循环的外延和外循环的前沿。因此,中国东盟合作不仅造福双方,对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菲律宾商界的共同诉求 
        据菲律宾《问询报》报道,马科斯访华随行代表团的规模约为200人。此次随马科斯一同出访的包括总统夫人丽莎、前总统阿罗约、众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外交部长马纳罗、财政部长迪奥克诺、贸易和工业部长帕斯夸尔、旅游部长弗拉斯科、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长黄延光以及其他部门负责人。
        除政府代表团外,陪同马科斯访华的还包括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代表团。据《文汇报》报道,菲总统府通常不会公布随访的商业代表团人员名单,不过该代表团通常由马科斯的私营部门咨询委员会主席萨宾·阿比提兹率领。菲华商联总会早前表示其有成员是马科斯访华团成员之一,“我们相信这次历史性的国事访问对菲律宾经济的增长潜力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是世界上新兴的经济大国,也是我们的邻居。”
        “可以说,马科斯总统此访是今年中菲关系的‘开门红’,将为新时期中菲关系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毛宁在1月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
        评论员管姚认为,菲总统新年访华具体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两国元首进行了深入沟通,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对双边关系进行了强有力的领航把舵与战略引领。两国元首都表明了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强烈意愿,这集中表述为联合声明的第五点:两国元首强调,保持双边关系良好发展势头至关重要,一致同意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做互帮互助的好邻居、相知相近的好亲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
        就具体双边合作,联合声明还以附件形式,发布了此访签署的14项合作文件,涉及领域广泛,尤其在联合声明确认的农业、基建、能源和人文等四大重点领域,中菲今年的大手笔合作有望实现一系列合作成果,给菲律宾民众带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路透社5日发自马尼拉及北京两地的电稿,标出了14项合作协议的数字意涵:马科斯带着228亿美元的中方投资承诺满载而归,这也是对马科斯务实外交路线送上的大礼包。
        当然,海外媒体最关注的,还是中菲有关尽早重启海上油气开发磋商的共识,这被普遍解读为中菲正实质性管控双边分歧,致力以和平方式解读南海争议。众所周知,中方对南海问题的一贯立场,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前些年菲律宾在域外势力推动下,上演所谓“国际仲裁”闹剧,全面激化南海情势,“共同开发”自然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而今中菲元首都同意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尽早重启海上油气开发磋商,自然被外部舆论广泛关注,甚至认为这是马科斯此访的“最大成果”。 
    两国的共同意愿
        管姚称,菲律宾总统在开启新年首访前,就在国内特别强调,南海问题不是菲中关系的全部,在中菲联合声明的第13点,也有这一专门表述:两国元首就南海局势深入坦诚交换意见,强调南海争议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同意妥善管控分歧,所以这也是两位元首的共识,是两个南海域内国家的共同意愿。
        管姚认为,马科斯行前这番强调,既是说给国内一部分所谓“南海强硬派”听的,也是说给域外势力听的,说给部分外媒听的。在这些带有自身强动机的域外势力眼里,惟恐南海不兴风起浪的西方舆论眼里,它们都巴不得南海成为中菲关系的全部,甚至在刻意塑造这一“刻板认知”。
        美联社3日发自马尼拉的电稿,就用了这一标题“马科斯在海上争议声中前往中国”。如果细读中菲联合声明,梳理两国元首与具体访问成果,我对中菲尽早重启海上油气开发磋商并在可见将来取得突破,持乐观态度。
        首先,当然是中菲元首的高层共识与意愿,尤其是对中菲关系整体与局部之辨的共识性判断,这对两国管控南海分歧和平解决争议至关重要。
        其次,中菲管控分歧的机制性安排,正在落地成形。联合声明的第14条与第15条特别值得关注,前者确认两国外交部海洋司建立直接沟通机制,后者确认两国同意尽早召开海警会议,并适时举行年度防务安全对话,如果中菲外交与防务部门的沟通对话常态化机制化,这无疑是两国管控南海分歧稳定双边关系的重要成果,也是增进互信减少误判的系统性机制性努力。类似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当然会为双边开启南海油气合作创造有利氛围,甚至带来极大助力。
        也必须要指出,南海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无需回避。南海议程并不单纯只是中国与其他域内国家的双边问题,域外国家的搅局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手,甚至有变本加厉集体挑动之势。比如美军印太司令部近日就恶人先告状,公开炒作所谓中美军机南海危险接近事件,直到南部战区发布相关视频,美军抵近侦察大搞单边挑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美国把南海视为推进其“印太战略”、拉小圈子搞围堵对抗的重要抓手,美国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一直在持续进行。也因此,中菲能否尽早重启油气开发磋商,以及能否谈出成果,很大程度上要看两国能否排除第三方干扰。(据《北京日报》、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