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奥斯汀2月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会见菲总统马科斯后,美菲两国国防部发表联合声明,已同意扩大防务协议,允许美国军队进入菲律宾的另外四个军事基地。
美菲两国曾于2014年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它允许美军在菲律宾的五个基地进行轮换。再加上这次的,美国就能够将部队部署到菲律宾境内的九个基地,在菲存放更多的弹药了。
不仅如此,一名菲律宾官员早些时候告诉法新社,美菲关于潜在的第五基地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四个新基地在哪?
美媒称,此举为美军靠近台湾岛和中国南海地区提供了更大的战略立足点。
难怪奥斯汀在记者会上强调了两遍:“这是一件大事,这真的是一件大事。”
关于这四个新基地的具体位置,美菲双方都未透露。但据媒体报道,其中3个位于菲律宾北部遥望台湾的吕宋岛,一个位于南海海岸的巴拉望岛。《纽约时报》称,这是30年来美国首次在菲律宾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存在。英国媒体的分析认为,这些关键的不动产将为美国提供“监视中国在南海和台湾周围活动”的前沿席位,“华盛顿借此填补了从韩国和日本到澳大利亚的同盟弧线上的缺口”。
在2月2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一贯认为,国家间的防务安全合作应当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美方出于一己私利,抱持零和思维,不断在本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是在加剧局势紧张,危害地区和平稳定。地区国家应当对此保持警惕,避免被美裹挟利用。
当晚,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也表示,美国防长访菲期间,在南海问题上攻击抹黑中国,推进美反华遏华政治议程,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声背道而驰,也与菲律宾人民加快经济复苏、改善民生福祉、发展对华合作的普遍愿望南辕北辙。希望菲方擦亮眼睛,对此保持警惕,避免被美方裹挟利用。美军军力态势转变
美媒提到,美国此举目的是在整个亚太地区部署众多较小规模的军事力量、巩固旧联盟、组建新联盟,以对抗中国在该地区与日俱增的影响力。菲律宾国防学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政策简报也称,《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旨在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持续主导地位,并限制中国实施有利于地区力量平衡的行为,“美国不愿意亚太地区出现军事平衡”。
《华尔街日报》2日称,菲律宾增加4个军事基地供美方使用,扩大了美国对抗中国影响力的阵线,并让几年前似乎有崩溃危险的美菲同盟得到强化。CNN称,美国近日在亚洲地区达成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军事协议,包括与印度分享国防技术的计划,在日本冲绳部署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计划。
CNN 1月31日的报道称,多名美国国防官员表示,美国军方正寻求扩大其对菲律宾基地的使用权,同时着眼于中国,这是印度-太平洋地区军力态势持续转变的一部分。
军事专家张学峰对记者表示,美军这种军事态势调整的核心点是把军事部署的重心,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甚至更远区域进行转移和疏散,特别是大型的基地,“可以想象,如果将相关设施建设在‘第一岛链’上,中国可用于攻击的战术导弹,包括航空兵部队,可以大量而且相对经济地投送火力,与之相比,针对‘第二岛链’的目标,距离会天然削弱这种火力投送。”正是基于此,美军才会耗费巨资在关岛建设海军陆战队基地,在澳大利亚建设海军基地,以及在关岛附近的天宁岛建设备降场等。
“但同时美国也不想放弃‘第一岛链’这条‘拦阻索’,试图以小快活的兵力,阻止解放军冲出‘第一岛链’,至少是使解放军冲出‘第一岛链’付出更多代价,这是美国正在探索的新岛链战略的一部分。”张学峰表示,这包括美国试图在菲律宾增加更多基地,其主旨并非是增加常驻美军数量,而是在战时为美军的部署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他说,“如果一些国家甘愿和美国的反华战车捆绑在一起,那么它很可能成为首先为这辆战车阻挡子弹的‘肉盾’。”
《舰载武器》执行主编石宏称:美国《华尔街日报》已经说得很明确,美国在菲律宾增设4个美国军事基地是为了对抗中国。准确地说,美国在菲律宾增设军事基地,是为了强化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从南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
近年来,美军舰机明显加大了在南海的所谓“自由巡航”活动,并且不断在南海举行大规模演习,多次擅闯我南海岛礁12海里。不仅如此,美国近年还加紧拉拢南海周边国家,招呼欧洲国家派舰机到南海来,目的都是为了构建对华战略包围圈。
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其西面纵向基本面向整个南海,而其东面是广阔的菲律宾海。冷战时期,美国就是通过在菲律宾设置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加强对南海的控制。后来美国虽然被迫撤离菲律宾,但美国又通过1998年与菲律宾签署的《访问部队协议》,让美军再度重返菲律宾。但美国对此并不满足,因为现在设置在菲律宾的美国军事基地规模都不大,难以支撑大量美国海空兵力进驻,所以美国现在想通过在菲律宾增设新的军事基地,来加强美军在菲律宾的存在。此外,美国可能还会对菲律宾进一步施压,让菲律宾同意将现在的美军临时部署方式改为永久部署方式,以便对南海实施更强的控制。
菲律宾的“平衡术”
在美媒放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的消息这一节点,外界大多期待中美之间能重启有关谈判、推动双边合作。这原本应该是十分积极的信号,但近期包括美国国防部长接连访问韩国、菲律宾,并且不断在所谓“印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进一步搅动亚太地区局势等举动在内,美方的做法可谓是“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也侧面印证美国政坛仍分歧巨大,背后有多股力量始终处于博弈之中。
不过,如果要因此认为菲律宾甘于沦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排头兵”,就有些武断了。以马科斯上任以来的举动来看,比起甘心充当美国的炮灰,他似乎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施展“平衡术”。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国防部长日前在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对话时表示,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对我们的防御态势是个好兆头”。但他也强调,菲律宾加强自身安全的努力“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是菲律宾的“长期安全盟友”,这使得菲律宾政府不愿站在任何一边。不过,马科斯今年初曾向该报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平衡。”
对于马科斯的“平衡术”,菲律宾国内也有批评声音。“我们又一次被夹在中美之间”,菲律宾左翼联盟的雷耶斯批评道,“菲律宾仍然有殖民心态——它把美国视为自己的老大哥。”
那么,菲律宾政府的“平衡术”能成功吗?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2日分析称,美菲各取所需达成新协议,“对于菲律宾来说,它知道跟美国合作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它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肯定会影响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认为,菲律宾一直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实际上已经作出了不利于自己的选择。“如果菲律宾某些军事基地成为进攻中国的基地,必然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据《北京日报》、环球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