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在北京搭起和平的谈判桌,推动伊朗和沙特实现历史性和解。
不久后,美国总统邀请英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人在美国一座海军基地举行会晤,共同宣布帮助澳大利亚打造核动力潜艇舰队的相关细节。
同是三方会谈,一场促和,一场促“核”,巨大反差引人瞩目。
分析认为,从目前曝出的方案看,三国合作形式复杂,技术难题待解,澳大利亚需要操控多种型号潜艇,可能陷入较大混乱。但是,三国执意推动核潜艇计划,将给地区和平稳定装上“定时炸弹”。
权宜之计?
3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苏纳克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海军基地举行三方峰会,就所谓“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举行会谈,并公布了为澳大利亚配备核潜艇的计划。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协议中关于核潜艇的内容将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据报道,三方宣布了澳大利亚组建核潜艇舰队的时间表:美国将在2027年前后在西澳大利亚港口部署至少一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训练澳军官如何操作;21世纪3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将向美国购买3艘弗吉尼亚级二手核潜艇,并保有后续加购2艘的选择权。也有说法称,英方可能会将英国海军订购的2艘机敏级核潜艇(预计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完工)转卖给澳方;三国计划在数年内建造由英国设计、美国提供技术和零部件的新型潜艇,预计将在21世纪40年代服役。澳大利亚军方官员称,整个计划预计将在2055年完成,耗资2450亿美元。
纵观整项计划,分为部署、购买、研制三个阶段。三国为何作此安排?
有英媒解释,这是一项“权宜之计”,旨在弥合澳大利亚现有潜艇退役与新潜艇服役之间“空窗期”的能力差距。目前,澳大利亚有一支由6艘常规动力柯林斯级潜艇组成的舰队,服务年限为2036年。但一艘全新核潜艇的研制周期很长,届时可能无法就位。
也有评论称,此举是为了让澳大利亚尽早“尝到甜头”。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指出,分阶段推进计划是为了尽快把澳大利亚“绑上战车”,让其拥有具备远程投放兵力和打击能力的核动力潜艇。分步走、先向美英订购,可以说是澳大利亚能在短期内得到核潜艇的可行方案。至于未来如何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推进生产,那就是后话了。
得不偿失?
据澳学者估算,核动力潜艇项目耗资逾千亿美元,国库面临巨大压力。反倒是美国和英国的潜艇制造商将从中受益。
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兴师动众,是否在做一笔“赔本生意”?
陈弘指出,澳四面环海,拥有天然屏障,从战略环境看,并不需要核动力潜艇。从经济和安全角度看,该项目对澳大利亚本国利益几无好处,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因为核潜艇除了建造,还有保养维修、培训人员等费用,开支巨大,窟窿难填。再加上,核潜艇项目以“应对中国”为目标,也相当于把澳大利亚自身置于中国的“雷达”上,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某种威胁。
那么,澳大利亚为何执意要装“核牙齿”?
陈弘认为,真正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雄心,二是惯性。
“澳大利亚不甘于做一个小国,希望能在地区扮演更重要角色,希望成为亚太地区的‘小美国’,而不仅仅是美国的‘跟班’。”陈弘指出,一旦跻身“核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澳大利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各方面地位都将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美国压力,它也会不断屈从美国的要求。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指出,“奥库斯”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亚太地区组建排他性小圈子的步骤之一。它是由美国主导、盎格鲁-撒克逊色彩明显的多边安全同盟,封闭性极强。美国是三边合作的“导演”,英国和澳大利亚都以“配角” “棋子”的身份出现,也是各有各的考量。英国在“脱欧”后推行“全球英国”战略,希望把北约全球化。澳大利亚近年来一直主动配合美国的“印太”攻势,并借机武装自己。如今,它已成为美国的一座大型军事基地,不仅将接收核潜艇,还要部署美国先进的导弹防御体系。
力不从心?
尽管美英澳拿出了时间表,但等待的过程仍然漫长。舆论普遍认为,三国的核潜艇合作之旅仍然杂草丛生。
法律上,它受到美国国内法有关出口管制和情报共享规则的困扰。
美国此前仅在1958年与英国共享核动力潜艇技术。拜登政府要想向澳大利亚提供这一技术,须全面修订出口管制法律,例如《国际武器贸易条例》,可能会在国会面临较大阻力。
时间上,美国方面的造艇进度让人怀疑。
有美国学者指出,劳动力短缺导致美国海军的造艇进度落后于计划。美国原本提出每年生产2艘攻击型核潜艇,目前并未达标。在此情况下,美国要为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赶工”,难免力不从心。
技术上,澳大利亚的后勤保障和日常维护可能遇到难题。
澳方专家称,澳海军最终可能同时使用三种类型的潜艇(柯林斯级潜艇、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新研制的潜艇),这一场面比人们预期的更为复杂混乱,可能引发技术风险。
陈弘指出,目前来看,“奥库斯”“水花”很大,但可行性仍存疑。一年多来,国际社会的反对声有增无减。美英能否真正如愿用核技术来武装澳大利亚,仍面临较大阻力。
“南太平洋本是无核地区,核潜艇计划破坏地区和平氛围,推升紧张态势,带来巨大隐患,已招致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反对。”陈弘说。
与此同时,多国专家警告,核潜艇合作项目将冲击全球核不扩散机制。
“美英向澳提供核潜艇本身就在亚太地区核不扩散体系中打开一个缺口,可能会推升该地区核材料、核技术扩散风险。”蓝建学指出,考虑到韩国有所谓的“核延伸威慑”、日本操弄所谓的“核共享”,此举可能引发地区核军备竞赛重启的风险。
陈弘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美英澳以“不在潜艇上部署核武器”“不在澳生产核反应堆”为借口,试图为这个项目“洗白”。但是这些都是强词夺理、用来欺骗国际社会,中方早已在联合国开会时予以驳斥。一旦澳大利亚拥有核潜艇,距离拥核国家就是一步之遥,甚至可以以获取核潜艇燃料为由而开始铀浓缩活动。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口口声声说反对核扩散,并对一些国家指手画脚,自己却找各种借口武装澳大利亚,这不仅仅是双重标准这么简单。
“定时炸弹”
从各方释放的消息来看,除核潜艇合作外,此次三方会谈还讨论了“奥库斯”扩容、加强军事和情报合作、提升军事活动规模等内容。
有观察人士称,与其他一些推动地区合作的“露水联盟”不同,“奥库斯”是一个能共同攻防作战的“实战化联盟”。照此势头,它将推动美英澳之间更深层次的军事渗透,甚至将演变为“亚太小北约”?
对此,陈弘指出,美国“印太战略”包含诸多方面,在不同“小圈子”中得到体现。比如“奥库斯”是一种安全合作机制,“印太经济框架”聚焦经济合作。各个“小圈子”各司其职,也有所重合,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但总的来说,外界感到,“奥库斯”体现出“亚太小北约”的内核属性,未来可能吸纳其他一些地区国家加入。
蓝建学认为,究其本质,“奥库斯”仍是美国拉拢忠诚度较高的小伙伴、通过“立家法” “立帮规”来维护美国地区主导地位的工具。其未来发展仍有一定局限性,理由有两点。
一是美国想通过“巧实力”来控制、调动盟友,挑起形式多样的小多边机制,把盟友推向前台,分散其维护全球霸权的财政负担。美国真正投入的真金白银则越来越少。但问题是,美国一味推行“美国优先”,让盟友“火中取栗”,这种不平等的盟友关系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答案不言而喻。
二是无论从历史发展必然性,还是道义基点来看,美国搞阵营对抗无非是在炒冷战剩饭,与国际社会、广大发展中国家渴望的方向背道而驰。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心腹盟友,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俱乐部,是在为美国将来在亚太地区挑动地区冲突、发动战争做准备。”蓝建学说,美国正将亚太地区阵营化推向非常危险的方向。亚太地区过去近30年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地区模式可能一去不返,慢慢会沦为大国博弈竞技场。那些比较“听话”的地区盟友也将沦为美国维护霸权的战场。
陈弘指出,美英“武装”澳大利亚、推动“奥库斯”合作,相当于给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埋下“定时炸弹”。
“没有回复”
路透社报道称,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当地时间3月14日在媒体吹风会上称,澳大利亚方面已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国家通报了英美澳三国核潜艇合作计划一事,一周前陆续打了60多通电话,并宣称“中方没有回复”。
实际上,美英澳三国执意推进核潜艇合作,已经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担忧,中方也曾多次回应。
国际原子能机构三月理事会会议3月7日起在维也纳召开。在中国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第七次以政府间讨论的形式审议美英澳核潜艇合作问题。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9日作专题发言。
李松指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构成严重的核扩散风险,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刺激军备竞赛,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受到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和反对。中方敦促美英澳三国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俄罗斯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发言支持中方立场。
此外,美英澳14日表示,将遵守最高核不扩散标准,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商谈有关保障监督安排。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发表声明,表示机构将与澳商谈全面保障监督协定第14条规定的相关安排,以实现机构对澳保障监督的技术目标。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回应称,中方严重关切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日前就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发表的声明,坚决反对美英澳胁迫机构秘书处在保障监督问题上为其核潜艇合作背书。(据上观新闻、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