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
3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加州圣迭戈海军基地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以及英国首相苏纳克会面,公布了为澳大利亚配备核潜艇的路线图:美国将从2030年后向澳大利亚出售5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三国还计划研制一款新型核潜艇,在澳大利亚生产8艘,耗资数千亿美元。阿尔巴尼斯说,该协议“是我们历史上对澳大利亚国防能力最大的单笔投资”。他说,这也是65年来美国首次共享其核推进技术,“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事实上,澳大利亚能获得核动力潜艇完全是钻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漏洞。根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的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允许无核武国家从其核查机制中移除用于“非禁止的军事活动”的核裂变材料,比如核潜艇的反应堆。然而报道也指出,这项规定或许会让潜在的核扩散者利用海军反应堆计划为研制核武器“打掩护”。
这也是国际社会对澳英美核潜艇协议强烈批评的原因,因为这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并引发连锁反应,让那些有野心的国家能堂而皇之地获得核武器并逃脱由此产生的代价,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外媒报道,美国在亚太的另外两个盟友日本和韩国已经表达了使用核动力潜艇的愿望。
拜登显然也明白其中的敏感之处,据美联社报道,他在声明中特意强调“潜艇是核动力而非配备了核武器,潜艇上不会有任何核武器”。然而这话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反倒加剧了外界的担忧。协议公布后遭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批评,这些国家担心核潜艇协议将加剧日益升级的地区军备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五眼联盟”一员的新西兰也对澳英美这“三只眼”的核潜艇协议有不同看法。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表示,新西兰“仍然是一个引以为豪的无核国家”。他还提醒澳大利亚,上世纪80年代生效的《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明确禁止任何“推进力全部或部分依赖核动力”的船只进入新西兰领海。
澳大利亚国内也有不少质疑该协议的声音。澳陆军退役少将米克·瑞安发文称,数千亿美元的开支令人“瞠目结舌”,必将压缩国防军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并且由于新潜艇最终交付时间在十几甚至二十年后,难保不会被新技术轻易发现并攻击。
绿党参议员大卫·舒布里奇说,绿党不会与政府合作,强制节省关键公共服务的预算来支付这些潜艇的费用。他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数千亿元的预算只是起步价,因为大型国防项目经常会超出预算和时间表。”他还毫不客气地指出,“工党(政府)正在押上我们的未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基金的分析师指出,这笔交易给澳大利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安全风险,协议达成的过程缺乏严谨性和透明度,将使澳大利亚蒙受损失,而这些钱本可以更好地用于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无独有偶,绿党参议员乔丹·约翰也发出灵魂拷问:在美国领导澳大利亚非法入侵伊拉克20周年之际,政府却认为这项交易是合适的,他们真的吸取了来自伊拉克的人道主义灾难教训了吗?
尽管澳大利亚政府得意洋洋,但从长远来看,这份冷战思维明显的协议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军事、环境风险,给地区和平稳定增添更多不安定因素,也令澳大利亚本就不多的战略自主更加风雨飘摇。或许,它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据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