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感时刻,美俄外长通话

  •     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邀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4月2日与之通电话。美国国务院表示,布林肯在通话中要求俄方释放因间谍罪被逮捕的美国记者埃文·格尔什科维奇。对此,拉夫罗夫表示,美方必须尊重俄政府根据俄联邦法律和国际义务作出的决定,并强调不允许华盛顿的官员和西方媒体对此事进行煽动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外长通话之际,正值4月1日俄罗斯担任4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日评论称,“俄罗斯担任4月的轮值主席是荒谬的,且具有破坏性。”英媒1日称,美国及欧盟对此表示,将采取应对行动。对此,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1日称,西方挑衅俄罗斯的企图注定会失败。
    可能举行涉乌克兰问题会议
        前不久,李显龙在新加坡接受了    俄新社2日称,俄罗斯自4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在此期间,有效的多边主义、武器出口风险、中东问题调解将是4月安理会讨论的一些重点话题。俄外长拉夫罗夫将主持安理会一系列会议。俄卫星通讯社1日称,安理会轮值主席负责协调安理会的行动,制定议程并主持内部磋商,有时充当外交官或冲突团体之间的中间人。
        据俄媒报道,4月24日,拉夫罗夫将主持以“捍卫《联合国宪章》、践行有效的多边主义”为主题的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不排除俄罗斯在会上提到建立新世界秩序的问题。同时,按计划,拉夫罗夫25日将主持讨论调解中东问题的安理会部长级会议。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1日称,安理会未计划于4月就乌克兰问题召开会议,但涉及乌克兰问题的会议仍非常有可能举行。
        据《莫斯科晚报》4月1日报道,俄政治分析家叶利谢耶娃当天称,俄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将让俄外长拉夫罗夫主持安理会一系列会议,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当然,西方国家对此感到不满,但他们无权推翻或影响这一决定。她还称,俄担任轮值主席不会对任何事情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安理会早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平台,而是一个为西方集团利益服务的机构。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1日报道,联合国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3月3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警告称,目前使用核武器的风险达到冷战以来的历史新高,乌克兰战争就是这一风险最现实的例子。对此,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会议上表示:“我们与白俄罗斯建立自己的合作,并不违反国际核不扩散协定。”
    俄批评欧盟官员言论
        基辅对俄罗斯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表现得十分愤怒。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日称,1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称,俄罗斯担任4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是荒谬的”,且具有破坏性。这证明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必要性及该机构的“彻底破产”。
        据英国《卫报》1日报道,美国、英国和法国也对俄罗斯担任安理会主席提出异议,并计划降低4月参加安理会会议的代表级别,但这些国家不考虑抵制会议。俄罗斯《消息报》2日报道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日发推文称:“俄罗斯开启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任期适逢愚人节。尽管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其不断违反联合国的法律。欧盟将反对俄轮值主席期间滥用权力。”
        对于博雷利的言论,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茹罗娃称:“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嘲笑俄担任主席是政治言论,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据俄罗斯《观点报》2日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1日在Telegram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在4月俄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挑衅俄罗斯的企图注定要失败。他称:“俄罗斯从今天起开始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安理会主席,这让我们所有的仇恨者和对手感到羞愧,这一现实对他们而言如鲠在喉。联合国所遵循的是数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国际法和议事规则,而不是西方试图取而代之的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俄罗斯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拉夫罗夫与布林肯通话
        4月2日,俄外交部表示,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事实上,俄乌冲突爆发后,美俄外长并非没有接触过。2022年,拉夫罗夫与布林肯就数次通话。今年3月2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期间,布林肯和拉夫罗夫还“偶遇”,并进行了大约10分钟的交谈。
        但分析指出,那几次连线或者面对面的接触,总体上看都没有触及具体事务。看上去就是在乌克兰危机加剧以后,美俄话不投机半句多。除了互相威胁不要打破核恐怖平衡以外,就是美重申俄必须从乌克兰撤军。至于俄方的战略安全关切,譬如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禁止北约大杀器进入乌克兰以威胁莫斯科等等,似乎连俄罗斯都不愿意提了。
        但这次美俄外长通话之际,还有一件微妙的事情或许会影响局势。那就是德方爆出,不想再给乌克兰军火了。原因在于德国国防军自身武器库存都不够用了。美国当然要考虑一下——毕竟,在欧洲来说,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军火生产大国。北约不少欧洲国家都在使用德国制造的坦克、装甲车辆,配备德国制造的弹药等等。
        德国军火商莱茵金属公司4月2日刚在罗马尼亚设立乌克兰武器维修中心,但德国似乎不愿意继续在乌克兰战场投入新的装备。分析指出,如果德国不愿意干了,法国能愿意干吗?那么,未来继续提供军火给乌克兰的“重任”是否全部落在美英身上呢?美国自然会去算这笔账。
        分析称,乌克兰危机继续深化下去,是否对美国有利,或者说令美国方面得到更多利益,是美国方面需要思考的。当算下来这笔账不再那么划算的时候,俄乌冲突该如何结束,也会成为美方所思考的事项。目前看,美俄外长会很可能提到了什么。也许,双方会回家盘算一番。如果在短期内,美俄再有电话甚至线下接触,则也许俄乌停火之日不远矣。
    (据《环球时报》《新民周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