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和马克龙刺痛西方玻璃心
-
“亚洲、中东、欧洲、拉美,中国外交触手越来越广”,韩国《京乡新闻》13日称,继欧洲主要国家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中国迎来了拉美最大国家巴西的总统卢拉。中国外交正全面向亚洲、中东、欧洲和拉美等全世界拓展。韩国《今日亚洲》也称,中国正在开展全方位外交,随着东南亚、中东、欧洲和拉美等多国领导人接连访华,以及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中国的外交行动成果巨大,已经完全戳破美国组建遏制中国的国际孤立网的企图。
卢拉访华期间的诸多细节及马克龙回国后的连续表态,都刺痛了西方某些人的玻璃心。
里程碑
巴西总统卢拉12日晚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在卢拉访华前,中国和巴西就签署了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协议,这被国际媒体广泛认为是世界开始“去美元化”的一个标志。据悉,卢拉此次率领的庞大代表团即将与中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不仅有大豆、牛肉、铁矿石,还有用于保护亚马孙雨林环境的一颗卫星。作为倡导多边自主外交的金砖国家,卢拉此行还带着让巴西“再次坐上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决策桌”以及成为“俄乌冲突潜在调解人”的发展中大国的自信。
13日,卢拉在夫人罗桑杰拉、参议院议长帕谢科以及多位部长、州长和议员等政要陪同下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席新开发银行新任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夫女士的就职典礼。这是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站,也是首次有国家元首访问位于上海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卢拉在13日的推特上发文强调:“创建新开发银行的决定是新兴国家联合行动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没有它,那些最贫穷的国家永远得不到发展。”
卢拉说:“在我此前出任巴西总统时,我非常荣幸多次参加了二十国集团(G20)等组织的峰会,也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开了多次闭门会议。那时我们就想成立一个自己的开发银行。我每到晚上都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呢?为什么不能是人民币或其他货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呢?”“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货币来结算呢?对此,我们有耐心,而中国人知道什么是耐心。”“为什么金砖银行不能用自己成员国的货币来提供贷款?我知道大家都习惯了使用美元,但21世纪我们可以做不同的事。”
据巴西《环球报》报道,卢拉还说,这是首次在没有发达国家参与的情况下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摆脱了传统制度强加给新兴经济体的条件束缚,可以用当地货币为项目融资。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卢拉在讲话中严厉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贷款时附加苛刻的条件,称这些机构不应“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任何人都不应被人拿刀抵着喉咙工作。IMF不应该像对阿根廷所做的那样,扼杀各国的经济,就像它们对巴西和所有需要资金的第三世界国家所做的那样。”
卢拉还高度评价巴中关系及金砖国家合作。他引用了一句巴西谚语:“友谊就像葡萄酒,时间越久越好喝。”
“激怒美国”
“卢拉访问了被美国制裁的华为”,韩国《东亚日报》称,13日下午,卢拉访问了中国代表性高科技企业华为。
华为是美国重点打压的中国企业。此前彭博社报道称,卢拉访问华为位于上海的创新中心将引起美国的“不满”,因为美国认为“华为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美国将华为视为美国的“主要威胁”,而卢拉对华为公司的访问无疑会让美国上火。
在卢拉访华前,其首席外交政策顾问、前外长阿莫林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尽管美国一直试图阻止这类合作,卢拉此行仍将争取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的投资,帮助巴西发展高科技产业。
华为在巴西运营已有20多年。2021年,华为赢得在巴西全国范围内实施5G技术的设备供应招标。同样在202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该公司列入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五家中国科技公司黑名单。巴西外交部长维埃拉表示,卢拉对华为的访问发出了一个信息,即巴西不会在美国与这家科技巨头的斗争中“站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王友明表示,美国全面打压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科技围堵,尤其在半导体芯片和5G数字技术方面,而卢拉坚定地要与华为合作,摆出了希望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交流合作的姿态。他说,这也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在高新科技方面的发展与成就,同时也意识到美国所谓的华为“窃取情报”完全是抹黑。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看穿了美国的谎言。与此相反,近来美国机密文件的泄露,暴露出其对包括盟国在内的全球各国进行监听的事实。而中国从未被披露出类似事件,这也说明,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使用中国的产品更加安全。
被“围攻”的马克龙
另一边,结束访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连日来一直向欧洲盟友发出“欧洲不能沦为美国小弟”“欧洲独立自主”的大声疾呼。对于马克龙的振臂高呼,西方的看法呈现两个极端。法国财长勒梅尔予以力挺。勒梅尔说,马克龙的说法“绝对正确”,欧洲不仅应该实现经济、军事、金融领域的自主,还要实现“思考自主”。他表示,欧洲不需要同美国具有一致的战略思考,当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时,美国也没有考虑过该法案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显然,马克龙这次对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吁,其实是欧洲“苦美国久矣”的反映,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4月11日表示,马克龙的立场和观点在欧盟并非孤例,反映了欧盟领导人的想法正在日益转变。米歇尔说,欧盟对与美国的关系确实存在着“巨大依恋”,但是,“如果因为我们与美国是盟友,就认为我们在所有问题上都应盲目追随美国,那就错了”。
匈牙利总理的首席顾问巴拉兹·欧尔班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是时候觉醒了,欧洲!”在对待俄罗斯能源问题上,匈牙利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利益。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4月11日在访问俄罗斯时就表示,如果有必要,匈牙利将从俄罗斯购买更多天然气。
如今,三年的新冠疫情逐渐远去,俄乌冲突也持续一年多,一些欧洲国家这才意识到,追随美国并没有使欧洲得到好处,美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军事上,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越来越重型化,这不仅掏空了欧洲的武器库,还迫使欧洲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美国的武器,再将这些武器送到乌克兰。
经济上,强行切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导致欧洲国家普遍陷入能源危机。能源价格飙升引发高通胀,多个国家的民众因生活成本上升而生活艰难,不得不走上街头进行抗议。而美国的能源企业则趁机填补俄罗斯留下的缺口,通过卖给欧洲高价天然气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美国为抑制本国通胀不断加息,这加剧了欧洲的通胀压力,迫使欧洲央行也跟着加息。美国还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国电动汽车企业进行高额补贴。欧洲国家认为这将吸引欧洲的制造业转向美国,对欧洲构成不正当竞争。包括马克龙在内的欧洲政要多次与美方沟通,都未能说服美国放弃该法案。
然而,支持声之外的批评声也是此起彼伏。甚至连过气政客、美国史上最烂国务卿蓬佩奥也在蹭热度带节奏,在电台节目中指责马克龙的表述“令人火大”,美国应清楚地向法国表明,马克龙的观点“不可接受”。英国路透社也大肆炒作,称马克龙推动欧盟对华统一立场的目标,正被其访华相关言论显著削弱。捷克外长利帕夫斯基称,美欧保持跨大西洋关系强劲,是欧洲安全的基础,欧洲加大自身安全投资,并不构成对欧美合作的限制云云。
马克龙对“欧洲不做美国附庸”的强调,更是明显犯了华盛顿的大忌。既然白宫对别国总统外访去哪家公司都要插手,就更不能容忍盟国领导人公开大谈外交独立性了。归根结底,这场风波关乎欧洲人到底有无战略自主、能有多少战略自主。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了一个很扎心的追问:欧盟自称是一个大中心,一个世界权力中心,一个独立的世界权力中心,就和美国、中国一样,那么,欧盟为什么必须一直听命于美国呢?对此,马克龙必须作出回答,欧盟更要作出回答。
而事实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明白,美国和西方并不代表全世界。
(据环球网、观察者网、中工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