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仍寄望于中国市场
-
德国《商报》网站4月11日报道题为“为何美国公司仍寄希望于中国”的文章称,中国企业在美国处境艰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其继任者拜登更是频繁对中国科技企业推出新制裁措施。两党政客竞相对中国放狠话。
在某些时候,美国看起来正慢慢将其经济与中国“脱钩”。但事实并非如此。资本市场顾问埃德·亚德尼说:“一方面,存在着某种针对中国的‘冷战’,而且每天都在升级;但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仍然非常活跃,两国仍然相互依存。”
最新的美国外贸数据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中国2月从美国的进口额同比减少约10%,但美国仍在大举采购: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增长18亿美元,达到382亿美元。
2022年全年,美中货物贸易额逾6900亿美元,创下新高。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史剑道指出,美国和中国之间不存在经济“脱钩”这样的事。
在这两个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货轮依然来来往往,运输着成千上万的集装箱。国际物流巨头马士基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柯文胜(文森特·克莱克)前不久表示,有关“脱钩”的讨论不过是“空话”,至少就贸易额而言是如此。
他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期间表示,尽管存在各种“松钩”、紧张和干扰,但欧洲、北美和中国的公司显然已经找到了继续合作的方法。
美国企业向这场经济会议派出了规模庞大的高管代表团,其中包括苹果、辉瑞、宝洁和高通的高管。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苹果和中国共同成长,这种关系是“共生的”。
这些美国人只是避免在台前直接对话。一位与会者背地里表示,他们担心被华盛顿的国会议员盯上。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科尔姆·拉弗蒂)说:“贸易在疫情期间持续增长,但对美国在华企业来说,双边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不过目前生意还要继续做。微软、亚马逊等最近都增加了在华投资。麦当劳和星巴克接下来将在中国新开数百家门店。拉夫劳伦和泰佩思琦这样的时装公司计划在华开新店。肉类食品巨头泰森和荷美尔正在中国建新工厂。
大多数美国公司并未计划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它们仍然看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潜力。
“脱钩”的萌芽先出现在科技业。受美国政府出口限制的影响,美国企业无法再向半导体等行业的一大批中国公司供货。此外,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中国科技公司也被禁止在美国销售其产品。
前不久,拜登政府颁布了又一批出口管制措施,以遏制北京在技术和军事上的进步。现在北京正在考虑反制。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已就此发出警告,担心没法再从中国获得制造产品所需的稀土。
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也产生了影响。美国仍然对很多中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
但与此同时,有报道称电子游戏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的进口额增加。这种例外一直存在,而且美国恰恰在疫情期间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相关贸易额增长约42%。在药品和医疗产品等其他关键领域,贸易额也在增加。
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被认为将给“脱钩”带来新动力。根据该法案,美国将斥资数千亿美元用于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对该领域的私人投资则将数倍于此。
但打破中国在这些行业的主导地位依然很困难。基准矿业情报公司以对电动汽车市场极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为例作了说明。美国计划在国内大幅提高这类电池的产量,分析师预测,到2031年美国占全球产能的份额将比2021年翻一番,但那仍将只相当于中国产能的一小部分。
专家们写道:“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国,也正掀起建设超级工厂的热潮。中国的产能已经让其他所有国家相形见绌,预计从2021年到2031年还将增长约486%。”(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