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人口大国就能拥有人口红利?

  •     近日,印度人口即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多家外媒开始分析印度人口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试图将之与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飞跃进行对比。
        尽管这个南亚国家曾在上世纪90年代借由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其与中国的经济差距已然越来越大。《纽约时报》等媒体分析称,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持续的增长速度揭露了印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据报道,印度目前仍存在失业率高、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也是和中国相比的明显劣势。有经济学家与行业分析人士直言,印度正在浪费其“人口优势”,如不及时作出改变,这种被大肆吹嘘的人口红利“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人口灾难”。
    “世界第一”与“超越中国”
        4月10日,美联社报道称,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预测显示,印度人口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去年,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也曾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在《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看来,“世界第一”与“超过中国”这两个要素,足以让该情况成为“印度的最新发展成果”之一,甚至可以与“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和“即将作为轮值主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至少过去的300多年时间里,印度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号人口大国,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追中国。
        据半岛新闻台报道,印度独立之初的人口约为3.5亿。1952年,印度实施了全世界首个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上世纪60年代,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所领导的政府开始采取激进的出生率控制措施——当时印度平均每个妇女会生6个孩子,而目前仅为两个。
        此外,印度也预计将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预计,在新的财政年度(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印度经济将增长6.3%。
    人口世界第一了,经济呢?
        “印度人口现已超过14亿,其规模带来了印度长期寻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称,虽然人口增长为印度带来了“人口红利”的前景,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持续的增长速度也揭露了该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半岛新闻台则指出,尽管近年来印度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该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11亿)和所占比例(约75%)比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据报道,印度失业率在2017~2018年达到了6.1%,为45年来最高水平,也远高于此前估计的2.7%。印度政府的年度就业数据显示,在2021~2022年,印度失业率改善至4.1%。
        “在过去20年里,失业一直是印度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且没有显示出丝毫改善的迹象。”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希曼舒表示,“就印度利用年轻人口进行生产性就业的能力而言,我们还没有看到什么好的信号。”
        《纽约时报》称,印度数以亿计的人找不到工作或只能从事薪资极低的工作。例如,在安得拉邦,估计有35%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无法找到与其学历相称的工作。
        《纽约时报》指出,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确实比中国更低,但大部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印度严苛的劳动法规和包括保护主义在内的其他商业障碍,一直难以吸引私人投资。
    在经济上,
    印度能赶上中国吗?
        在外媒对印度人口成为世界第一的报道中,总是离不开其与中国的比较。在外界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跃,与人口红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又十分值得印度借鉴,甚至视之为榜样。
        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水平大体相当,但中国的飞速发展已然让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1990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中国的90%,这个数字在2000年变成了40%,到2010年是25%,2022年时已不足20%。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经济学家蔡昉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2015年不变美元计算,2021年印度的人均GDP为1961美元,仅相当于中国1998年的水平。事实上,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之下的时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长达29年的时间差,这期间两国的经济发展表现迥然不同。
        《纽约时报》分析称,在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就找到了通过出口驱动型的制造业实现转型增长的方法,而印度既未能够复制该模式,也没能提出一种能实现更多增长的独属模式。
        报道称,虽然印度的基础设施与几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仍远远落后于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国投资。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印度的投资增长速度已然减半,从2000年至2010年的年均10.5%降至2011年至2021年的5.7%。该报告称,企业对印度电力供应、公路和铁路网络的担忧,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官僚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政策风险,都削弱了外界对印度的投资意愿。
        然而,以全球标准衡量,大多数印度人依旧处于贫困状态。去年5月,“印度竞争力研究所”利用印度政府数据编写的《印度不平等状况》报告中指出,印度约90%工薪阶层月收入低于25000卢比(约合人民币2097元)。
        印度智库“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客座教授卡普尔表示,尽管庞大的适龄劳动人口使印度具有吸引力,可以使印度成为一个巨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但许多投资者也在关注劳动者的技能问题。
        “熟练劳动力的缺乏确实会损害印度的经济前景。”卡普尔称,印度“在服务业拥有非常熟练的劳动力”,但其劳动力缺乏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能培训,“这一直是我们的遗留问题,因为我们传统上对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首席执行官马赫什·维亚斯表示,印度必须“加大投资,吸收所有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否则这种被大肆吹嘘的人口红利“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人口灾难”。
        4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联合国最新报告预估,印度的人口将在今年年中超过中国人口。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汪文斌说。
        汪文斌介绍,中国有14亿多人口,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14年。同时,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变化。正如李强总理指出的那样,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据观察者网、《参考消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