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平奔忙,中国斡旋受多方肯定
-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中方再次重申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劝和促谈立场,并提出实质性斡旋举措,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泽连斯基在通话结束后发表电视讲话。他说,中国在和平进程中代表着“机会”。
此前,中方提出的劝和促谈立场得到俄方支持。这就意味着,俄乌双方都已同意中方扮演调解人的角色。
一个多月前,中国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恢复外交关系。后续好消息不断,突尼斯与叙利亚复交,巴林与卡塔尔复交,中东“和解潮”滚滚而来。
斡旋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亮眼名片。
为什么中国可以
与推动中东宿敌和解相比,调解乌克兰危机显然难度更大,毕竟这是两个深陷流血冲突的国家,短时间内不可能让双方坐到一起谈。
调解乌克兰危机要一步步来,首先得分别和俄乌双方沟通,了解双方的真实意图,做双方沟通的桥梁。
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的当事方,但一直为了和平在奔忙。中方的努力,全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这次重要通话,再次证明了中国外交的判断力、公信力、执行力。
一是中国对乌克兰问题判断准确,时机把握得当。
习主席在莫斯科曾说,在乌克兰问题上,和平、理性的声音在不断积聚,大多数国家都支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劝和促谈,反对火上浇油。
去年这个时候,很多人认为俄乌冲突很快能见分晓,各大媒体智库探讨分析究竟谁赢谁输。但如今,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谁都打不赢的战争,只有和谈才是唯一出路。
有些国家不愿讨论和平,但这些只是少数国家,不能代表国际社会。总有人要挺身而出,代表国际社会发出和平倡议,让和平的声音更加响亮。
巴西总统卢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盛赞中方的和平努力。他说,必须有人开始讨论和平,因为美欧不谈和平。
正如中方所强调的那样,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
俄乌冲突,不会是个例外。
二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公正可靠。
调解国家间的矛盾,需要矛盾双方的认可。这个世界上,能让俄乌双方都信任,并且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国家,并不多。这样的国家,需要不偏不倚,需要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
长期以来,中国与俄乌两国都保持友好合作。中俄关系走过70多年风雨,成为大国关系典范。中乌关系走过31年发展历程,达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
西方总是无端指责中方偏袒俄罗斯,这次通话狠狠打了西方的脸。
斡旋沙伊复交也是如此,为什么这件大事美国办不成?理由很简单,美国没有与伊朗的有效联系,不被伊朗信任。《德黑兰时报》分析为什么伊朗与美国谈判无效时说,美国只会试图强加要求。
三是中国不仅有主张,而且有行动。
西方媒体恶意嘲笑我们的外交调解就是说空话,说漂亮话,沙伊复交已经足以让他们闭嘴。如今,中方特使将抵达乌克兰,更是让他们无话可说。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止有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十二点立场文件,还有最高规格的元首外交,接下来还有特使的行动。中方以最大诚意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主张。
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不断用高效的行动证明自己言而有信。
这样的中国外交,值得世界为之喝彩,也值得更多期待。
俄法美表态
泽连斯基在通话结束后发表电视讲话。他说中国在和平进程中代表着“机会”。泽连斯基还发推文称,这是一场“长时间而有意义的通话”,相信通过此次通话以及乌克兰任命驻华大使,“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乌克兰4月26日晚些时候宣布,泽连斯基任命前战略企业部长帕夫洛·里亚比金为新任乌克兰驻华大使。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4月26日谈及中乌领导人通话时说:“我们注意到中方准备努力建立谈判进程。”扎哈罗娃还评论称:“乌克兰当局及其西方看护人已经表明他们有能力破坏任何和平倡议。”
法新社援引一名法国总统官员称,法国“鼓励所有对话”,以“促进冲突得到解决”,“这符合基辅的根本利益”和国际法。该官员还强调,这是4月早些时候法中领导人会见时传递的信息。
美国白宫发言人柯比接受采访时表态称,中乌领导人通电话“是件好事”,至于这次通话是否在通往和平的进程上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我们还不清楚”。柯比还说:“我们早就说过,我们希望这场战争结束。如果普京撤军,它就能结束。这似乎不会发生。”
“三个不会”
国际关系专家、时事评论员管姚表示,这是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都高度期待的一次重磅通话。这段时间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非常强烈的对华沟通意愿。说到欧洲大陆的共同期待,近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访华,也都表示乐见中乌元首直接沟通,期待中方推动俄乌危机解决发挥更大影响力。
这种对华强烈沟通意愿背后传递的信息再明确不过,正如英国外相4月25日在伦敦金融城阐述对华政策时,所着力强调的:解决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离不了中国。欧洲大陆自二战后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要解决,当然少不了中国卓有成效的劝和促谈努力。
中国领导人4月26日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方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领导人早就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4月26日的通话中,再次谈到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等等。
鉴于4月26日中国领导人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管姚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
俄乌冲突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管姚称,中国政府现任欧亚事务代表是资深高级外交官李辉,他曾任副外长,也曾在俄罗斯出任大使长达10年,应该说,李辉大使在俄乌两国都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有广泛人脉。4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彭博社记者提问时特别介绍,李辉熟悉相关事务,将为劝和促谈发挥积极作用。这当然也让国际社会对李辉即将到来的出访与深入沟通,充满了期待。毛宁在记者会上也强调,欢迎乌克兰总统任命新大使,愿为他履职提供便利。所以我们看到,在中乌元首通话直接沟通后,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确实出现了新气象,迎来了新契机。但也必须要承认,新契机能否把握,新气象能否延续,劝和促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与突破,实际上也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李辉大使要与危机各方作深入沟通,在乌克兰以外的后续沟通行程,包括沟通成果,还需作进一步的观察,中方代表要为此作出更大更艰苦的外交沟通与斡旋努力,当然,国际社会尤其危机各方更应相向而行,那些拱火浇油、趁机牟利的国家,必须作出调整转向,否则,劝和促谈恐怕难有转折突破。
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出席中国-中亚外长会期间再次强调,再复杂的危机,最终都要通过谈判化解;再复杂的冲突,最终也只有政治解决一条路。也只有这样的深刻洞察与清醒认知,真正成为国际共识,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像中国一样真正实践“三个不会”,乌克兰危机停火止战、实现政治解决,才最终可期可及。
(据新华网、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