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泞中的西方军援

  • 张昊天

        随着春天到来,饱经战火的乌克兰东部地区遍布泥泞。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大限制了冲突双方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外媒在前线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对从西方获得了大量重型装备的乌克兰军队来说,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一些。
    天气是进攻的最大阻碍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发报道称,在俄乌双方反复争夺的扎波罗热地区,乌克兰第43独立炮兵旅一直在为反攻做准备。士兵们获得了休整,弹药充足。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是乌军最先装备德国Pzh 2000自行榴弹炮的单位。这款自行火炮使用北约标准155毫米弹药,能精确打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号称全球最先进的同类装备之一。
        德国国防军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德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14门Pzh 2000自行火炮。然而,乌克兰炮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款先进武器在黏稠的泥浆面前踟蹰不前,至今未能大显身手。作为乌克兰的“特产”,深黑色淤泥会让数十吨重的装甲战车动弹不得,成为对方的靶子。
        在乌军第43炮兵旅的阵地上,士兵们忙着刮去战车履带和装甲上的泥土。一位化名“塞尔希”的中尉说,前不久,一辆陷入泥沼的Pzh 2000无法自行脱困,乌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拖走。由于担心这款重达60吨的自行火炮无法及时躲避敌方火力,该部不得不将它们暂时撤离前线。
        《纽约时报》指出,如果乌克兰无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取得进展,西方国家的耐心可能耗尽。然而,天气是军事行动中最难预测的变量。对乌克兰来说,要想让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发挥威力,就必须等气温升高使道路干燥,更加易于通行。
        曾在美国空军服役的军事气象学家大卫·赫尔姆斯,一直通过社交媒体关注乌克兰的天气变化。他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时表示,由于下雨和积雪融化,每年春天,乌克兰东部都有将近一个月的泥泞季节,在此期间,未铺装的路面几乎无法通行。“军用车辆的通过能力不仅取决于土壤的强度,还取决于车辆种类。”赫尔姆斯说。简而言之,坦克和步兵战车在乌克兰的泥沼中举步维艰。
        4月上旬,据称拍摄于巴赫穆特附近的一段视频,显示了几辆被摧毁的乌军战车,其中包括1辆T-72坦克、3辆美制“悍马”和1辆M113装甲运兵车。在另一段视频中,一辆BTR轮式装甲车和一辆BMP步兵战车试图互相牵引,最后双双陷入深深的淤泥。
    新锐战车“水土不服”
        过去几个月,大批重型陆战装备从欧美各国涌入乌克兰。在4月下旬的记者招待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称,承诺提供给乌克兰的战车有98%已经交付。“这意味着超过1550辆装甲车、230辆坦克和其他设备,包括大量弹药。”他说,“我们总共训练和装备了超过9个新的乌军装甲旅,这将使乌克兰处于有利地位。”
        第43炮兵旅就是接受了北约训练的乌克兰精锐部队之一。从去年冬天开始,该部陆续收到来自德国与荷兰的新式装备,在德国进行了几个星期的适应性训练,然后回到乌克兰,花了几个月时间熟悉Pzh 2000自行火炮。
        在西方媒体面前,乌克兰炮兵对新装备评价很高,认为它与乌军此前装备的苏制“牡丹”自行火炮相比,优势之大就像“新款奔驰轿车对上苏联时代的老爷车”。《纽约时报》指出,依靠先进的电子辅助瞄准和自动装弹设备,德国火炮的发射速度比苏制火炮快一倍;由于炮手有密闭的装甲舱室保护,载员生存能力也比缺乏装甲的“牡丹”要强。不过,苏制自行火炮配备的金属履带的越野能力,比德国火炮的橡胶履带更好。
        由于过分“精致”,Pzh 2000在乌克兰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在德国,这款武器存放在有空调的仓库里,而在乌克兰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由于担心电子仪器长期暴露在湿气或灰尘中以致失灵,炮手必须穿好特殊的靴子或拖鞋才能开始射击。
        为照顾好这款“有洁癖”的自行火炮,车内自带真空吸尘器,炮管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洗。“就算你只打出去了两发炮弹,也需要花一整天来保养它。”化名为“米科拉”的乌军军官表示。
        印度“欧亚时报”网站援引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的评估称,“春天是在乌克兰作战的噩梦季节。”英国国防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乌克兰大部分地区是软土,严重的泥泞可能减缓冲突双方的行动。”
        不过,随着天气好转,战场条件预计会在未来几周内改善。(据《青年参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