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场峰会,多极与单极的交锋

  •     “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感到非常高兴,能与您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城西安相见。”5月18日,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时这样动情地说道。扎帕罗夫总统说出了中亚五国的共同心声。中国-中亚峰会中国与中亚国家热络的互动以及丰硕的成果吸引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由于恰逢七国集团(G7)在日本广岛举行峰会,许多国际媒体和学者认为,这两场峰会对比鲜明,中国-中亚峰会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打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典范,而G7则通过搞“小圈子”,肆意挑动阵营对抗,是在破坏国际秩序。
    命运共同体
        在古都西安,随处可见的“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千年古都,喜迎峰会”等标识牌与欢迎标语,显示出中国对来自中亚的贵宾的热情。
        从17日下午到18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分别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许多前来采访峰会的国际媒体记者注意到,在这些会谈后双方发布的新闻稿中,习近平主席提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是:“命运共同体”。
        “中国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下午表示,中国-中亚峰会不仅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着眼六国和六国人民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行动,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张宁18日对记者表示,除了上述两个覆盖外,中国和中亚还实现了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这“三个全覆盖”,特别是中国与中亚坚持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覆盖,是中国与中亚关系走深走实的核心和基础。双方的合作,可以说从理念意愿(命运共同体)、合作机制(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从制度到项目,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有共识、有规划、有行动。
    好消息刷屏
        伴随峰会而来的是最近中国与中亚在经济、社会、互联互通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好消息:中吉乌铁路有望于5月底开始建设;西安至杜尚别、阿什哈巴德国际航线宣布开通,实现至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将积极研究第三条跨境铁路、增设铁路口岸的可能性……2022年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约100倍;今年前4个月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37.3%;4月双方月度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丰硕的合作成果背后,是中国与中亚关系更加紧密的现实。哈萨克斯坦通讯社18日称,在总统托卡耶夫访问期间,哈中两国已签署了价值220亿美元的一揽子协议。托卡耶夫18日出席在西安举行的哈中投资圆桌会议时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但哈中经贸关系继续蓬勃发展。去年哈中贸易额达到310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累计投资超230亿美元,是哈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王晓泉表示,除了经贸合作外,中亚国家把中国视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期待很高。在大国博弈加剧、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亚同中国加强合作的愿望更盛。此次峰会将有助于形成一个串联亚洲和欧洲,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经济体系,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与工贸部长库德拉托夫17日在中乌商业论坛上称,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是乌不满足于现有合作,乌对在电动汽车、电子等领域加强同中国合作有浓厚兴趣。他称,随着中乌产业合作的快速增长,2017年以来,中国在乌投资已增长5倍。
    处处绕不开中国
        全世界的目光与关注聚焦千年古都西安,通过镜头,见证温暖也很有人情味的中国大国外交,见证中国同中亚合作步入新时代。
        国际关系专家、时事评论员管姚分析称,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中亚机制的常态化,中国元首已强调,要将这一机制打造成推进六国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峰会作为这一机制的顶格安排,对推动六国合作走深走实,将持续发挥引领性作用,也将为推动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中国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久久为功。
        实际上,如果我们梳理这几场双边会见中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与共识性表述,也基本可以概括大致框架。比如,五场双边会见都强调“一带一路”,五国元首都表态要继续参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更在会见中赞扬“一带一路”是伟大倡议,而走过十年的“一带一路”倡议,最初首次提出,也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五位元首都高度认同中国元首提出的三大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认同其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理念的认同与默契,无疑也将奠定相向而行、无间合作的坚实基础。中国与中亚国家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7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lbert Park在接受采访时乐观预期,随着中国-中亚机制进一步推动经济融合,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预料这一纪录将被持续刷新,其中能源与粮食领域,将成为两大合作亮点。
        全球的目光自然也注意到在中国邻国日本举办的另一场峰会。尽管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上并未出现中国和俄罗斯的身影,路透社称,但给此次峰会“投射最长阴影的”,正是中俄两国。但各国在对华问题上的分歧也最为明显。法新社则指出,尽管美国在对华打压上“冲锋在前”,但欧洲国家普遍不希望与中国“脱钩”。
        作为2023年G7轮值主席国,日本也正抓住机会竭力扮演其东道主角色。5月10日,岸田文雄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把台湾问题与G7议题绑定。他称:“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对我们国家,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至关重要。我们的立场一直是,台湾问题应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我相信G7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18日,岸田文雄与落地广岛的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就密切合作应对中国达成了一致”。日媒称,两人“强调了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就反对凭借实力改变现状达成了共识,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岸田在拜登面前进一步吹嘘称“日美同盟是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础,将在峰会上展现G7坚持国际秩序的意志”。
        对于日本频频拿台湾议题说事,在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一语点破其玩弄的文字把戏——光讲维护台海和平,不说反对“台独”分裂,只会助长“台独”势力“挟洋谋独”、铤而走险的气焰,必将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更大破坏。光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说支持中国统一,实质上是企图阻挠中国统一大业、制造两岸和平分裂,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此前一天,中国驻日本使馆公使杨宇就G7广岛峰会涉华问题向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船越健裕表明严重关切,用了五个“停止”正告日方——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华经贸遏压,停止操弄涉海问题,停止炒作“中国威胁”,停止搞遏华“小圈子”,不得使峰会及有关双多边活动成为反华遏华的政治表演。
        为了给自己撑门面,G7还邀请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会。不过,西方慈善机构乐施会日前发表最新报告批评称,G7不仅没兑现对南方国家13万亿美元的援助承诺和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反而要求后者2028年前每天偿还2.32亿美元债务。
        许多国际媒体因此将两个峰会进行对比。美国彭博社称,中国-中亚峰会正好和宣称要共同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G7峰会同时举行。这两场峰会可能象征着多极世界的“正式固化”,其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成为各方争取的重要战略伙伴。俄乌冲突加剧了大国在资源丰富的中亚对影响力的争夺。对中亚各国来说,每个国家的对华贸易都高于其与G7各国的贸易。报道引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专家邱芷恩的话称,无论是中亚国家想要的国际声誉、经济合作还是安全合作,“同中国合作都是首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18日表示,G7过去几十年一直搞“小圈子”,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和西方的优势地位。但在百年变局下,G7在全球GDP占比明显下降,新兴国家获得空前发展,G7仍在想尽办法来遏制别人的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和中亚之间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就是典范的体现。这种合作共赢的关系显然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代表了时代的潮流。
    (据环球网、直新闻、《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