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的殊死较量

  •     中国的西北地区疆域辽阔,地势险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共把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后,国共两党便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殊死较量。其中,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与以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为首的“马家军”之间的鏖战,尤为引人瞩目。

    能否歼灭“马家军”是西北战场的关键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兴起于民国时期,活跃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由于其首领皆是回族马姓,便被称为“马家军”。
        “马家军”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能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其军事实力足以同蒋介石国民政府在西北的中央军相抗衡。
        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不断地兼并和蚕食,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3个军阀集团实力逐渐强盛,人称“西北三马”。
        尤其是青宁“二马”(即“青海王”马步芳、“宁夏王”马鸿逵),崇尚武力,嗜血好杀,对当地人民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对中共领导下的红军等进步力量更是极端仇视。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挑起全面内战,身处西北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将我军在西北战场上的胜负,视为决定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此,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军委便发布命令,由一纵和新编四旅、教导旅、警一旅、警三旅组成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军队对敌作战。
        中共中央基于当时西北战场的特殊形势,多次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西北战场的军事策略。
        毛泽东同彭德怀也进行了多次会谈。在会谈中,彭德怀一针见血地说道:“西北的问题,我看主要对手是胡宗南和‘二马’(指马步芳、马鸿逵),而胡和马又有区别。”
        毛泽东赞成彭的意见,指出:“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威胁。胡有野心,此人的后台是蒋介石;马有野性,是地头蛇,带点民族色彩,有很大的欺骗性。”
        马家军多为骑兵,我军战士相对缺乏对骑兵的作战经验,因此,在彭德怀看来,能否战胜并歼灭“马家军”,成为我军能否取得西北战场胜利的重要因素。
    解放军气势如虹,彭德怀剑指兰州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接连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对解放区施行重点进攻。在陕北,包括“马家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共约25万余人,在胡宗南率领下,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突然袭击。彭德怀率领下的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鏖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1949年7月,彭德怀率一野(注: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官兵,成功地在陕西宝鸡地区进行了扶眉战役,歼灭了装备精良的蒋介石嫡系主力部队胡宗南的4个军共3.3万余人。随后,彭德怀率领一野将士,开始向西北大步挺进。马步芳和马鸿逵一直在争夺西北军政长官的位子。李宗仁、阎锡山等认为:马步芳是匹“野马”,马鸿逵是匹“滑马”,在此“戡乱”的紧要关头,只能用“野马”,遂于1949年5月18日委任马步芳为代理西北军政长官(注:原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受命率团参加北平和谈。北平和谈失败,张治中留在北平,被免去了西北军政长官职务)。
        马步芳闻知解放军进军西北的消息后,急令所属精锐骑兵部队集结于固关(注:位于陕甘交界处,是通往甘肃的门户)、关山岭、马鹿镇一线,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一野第一兵团王震率所部经过一番恶战,顺利拿下了固关。
        攻下固关后,解放军士气大振,而“二马”却矛盾重重,宁夏兵团(马鸿逵所部)置青海兵团(马步芳所部)于不顾,不断后撤,彭德怀遂乘势挥师,相继攻取长武、泾川、平凉等军事重镇。
        针对这种局势,李宗仁(注:当时蒋介石已下野)、阎锡山经商议认为,西北只有“二马”还有点力量,不笼络住马鸿逵,马步芳的势力会更孤立,于是,决定让马鸿逵当甘肃省政府主席。
        然而,就在8月1日马鸿逵正式被任命为甘肃省主席的当天,宁夏兵团及各部阵地相继被解放军摧毁。一野部队在彭德怀率领下,疾速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兰州。
        李宗仁、阎锡山为消除“二马”之间的对立情绪,挽救西北危局,电召马步芳到广州,与马鸿逵见面,又请出马家前辈马全钦(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从中说和调解。“二马”因解放军大兵压境,因而表面上又言归于好,甚至还抱着古兰经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并商定次日一起乘飞机回兰州。
        然而,到了晚上,马鸿逵即后悔,担心跟马步芳去了兰州,会被当作人质扣押,所以,第二天,他坐飞机直飞回了宁夏。
    先歼“青马”,后灭“宁马”

        8月4日,彭德怀下达了以歼灭“青马”为主要目标的进军兰州的作战命令。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当时,它不仅在地理上是扼制青海、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及宁夏的枢纽,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到8月20日止,第一野战军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很快形成了对兰州守敌的扇形包围态势。8月21日拂晓,彭德怀下达了进攻兰州的命令。命令发布后,参战的一野部队9个团向兰州的各个外围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就在解放军对兰州发起总攻的前一天,马步芳悄悄溜回老家西宁,留下长子马继援率部作拼死一战。战斗打响后,马继援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负隅顽抗。解放军没有攻下敌人一处阵地。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停止攻击,要求所有指战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防御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战术。
        8月25日凌晨2点,彭德怀再次下达进攻命令。战斗异常惨烈。26日上午,红旗插上了兰州城头。马步芳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兰州城防,仅仅一周,便被解放军的铁拳砸得粉碎。
        兰州解放后,彭德怀电令王震率一野第一兵团立即向西宁挺进。马步芳借口要向国民党中央求援,带领一大群姨太太乘飞机逃往重庆,永远离开了自己残暴统治了40年的青海。9月5日,西宁解放,马步芳之兄马步青亦逃往重庆。至此,马步芳家族拥有的武装力量大部瓦解。
        兰州解放后,宁夏“马家军”马鸿逵部仍决意死守宁夏。为此,毛泽东专门给彭德怀发了封电报:“必须给马鸿逵以歼灭性打击!对宁马军力争全部缴械,其次则争取大部缴械,一部改编。总之,改编的部队愈少愈好。”
        在彭德怀向宁夏进军之前,马鸿逵已离开宁夏飞往重庆。他在离开宁夏飞往重庆前,便将其子马敦厚、马敦静两人叫到卧室小声吩咐说:“你们记住,扛得住就扛,扛不住见机行事,共产党不占宁夏是绝不罢手的。”
        马鸿逵长子马敦厚见势不好,慌忙携眷从宁夏飞到重庆。两军一交手,仅3天时间,马鸿逵苦心经营多年的“马家军”悉数被歼,马敦静亦乘飞机逃跑。宁夏宣告解放。
        至此,盘踞西北几十年的马家军全部覆灭。
    (据《新周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