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一盟友“退群”
-
在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访问华盛顿之际,美国加大对印度的拉拢力度。美国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日前接受印度媒体采访,不仅称赞后者是美国最亲密的伙伴之一,还再次表达了希望印度加入“北约+”,成为北约外围盟友的意愿。一方面,虽然印度尚未就此提议作出决断,但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频繁将触角伸向亚太,不断强化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联系,积极推动对亚太地区的渗透,已引发地区国家的警惕和担忧;另一方面,美国如此积极在多个场合拉拢印度,也是其自身全球影响力下降的映射。
即便美国的盟友也不太愿意卷入美国极力“排兵布阵”的阵营对抗中。《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6月1日称,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呼吁“印太”地区的国家不要卷入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的漩涡。与此同时,美国的又一个盟友退出了由美国主导的海上联盟,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正迎来关键时刻。
追求全封闭式围堵
印媒报道认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对印度的持续拉拢和示好揭示了美西方在全球战略布局方面的一些转变。一方面,北约开始加快其“亚太化”步伐。北约和“北约+”的不断“扩招”,特别是鼓动印度加盟,有助于北约对中俄形成一种全封闭式的地缘战略围堵。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美国通过北约体系的扩张将防范与遏制的目标从俄罗斯转向中国。
在印度之前,北约已在谋求渗透亚太,其中拉拢日韩两个国家的动作最为明显。一方面,北约强化与包括这两个国家在内的亚太国家的外交联系,如邀请日韩等亚太国家外长、军方高层以及领导人出席北约相关会议,北约秘书长访问日韩等亚太国家等。另一方面,确立和强化北约与亚太国家的具体合作,如日韩两国均加入了北约的“网络防御中心”,且北约目前还研究在东京设立办事处。而北约笼络印度,是意图谋求增强对亚太渗透力度。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6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与日韩澳新关系拉近较快,但这四个国家最多算“中等强国”,而印度有成为“全球大国”的雄心,所以北约显然想找到一个更有力更可靠的支点。
陈洋认为,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非但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解散,反而不断制造“敌人”、不断东扩和四处渗透,其存在成了欧洲重燃战火的始作俑者。因此,北约若持续渗透亚太地区,必将搅乱当前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形势,加剧亚太地区的阵营对抗。而与北约暧昧不清的某些亚太国家,充当北约渗透亚太的“带路党”,也必将招致地区国家的反对与孤立。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近日刊文称,亚洲人对西方在一些议题上的挑衅行为持谨慎态度,他们不欢迎一个欧洲军事联盟在亚洲行动。
印度真会作茧自缚?
事实上,早些时候,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就建议把印度纳入这一机制。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使印度疏离俄罗斯,并在亚洲打造出类似北约的机制。
埃里克·加塞蒂认为,印度应自己决定是否加入“北约+”机制,但美国认为,这个及其他合作问题都是有前景的。他声称:“在我看来,可以就任何问题进行讨论。印度必须决定什么对它最有利。但有一件事我是肯定的——不管是‘四方安全对话’,还是现在的‘印太合作’——我们都已建立起联系。美国是东部边界,而这里,印度,是我们共同地域的西部边界。我们希望在此间尊重自由,确保我们的安全,并努力为和平、繁荣、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人民创造有利条件。”
他还补充说,美国和印度正在扩大防务合作,这“在30至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自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加快了与印度密切关系的步伐,并敦促新德里放弃与莫斯科的伙伴关系。
2023年初,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将印度确定为美国今年外交活动的主要方向。
而印度拒不接受西方国家对其继续与莫斯科合作的批评,强调两国伙伴关系的高度地位。4月,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莫斯科和新德里的关系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关系之一。
他还强调,与俄罗斯一样,印度也“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这也意味着亚洲的多极化”。
俄罗斯国际人文和政治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布鲁特认为,美国驻印度大使的声明是为了拉拢新德里与集体西方进行更积极的合作,并放弃其全方位外交政策。他说:“美国正试图吸引印度参与‘印太战略’框架内打造的机制,用优先伙伴关系收买新德里。”
但是,布鲁特指出,新德里现阶段不会与北约建立伙伴关系。他说:“印度不会与‘北约+’签署任何协议,即便发布某种合作宣言,其前提也是不会损害印度的主权,使其依附合作伙伴的立场。印度坚持这一点,因为这对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地位。”
布鲁特认为,新德里一贯遵循将印度本国利益放在首位的路线。对待当前的世界军事政治局势——集体西方国家显然想在战略上击败俄罗斯——立场也是如此。
俄罗斯劳动和社会关系学院副教授帕维尔·费尔德曼在受访时指出,华盛顿正在利用当前的世界军事政治局势“使亚洲国家与俄罗斯疏离”,而关于让印度加入“北约+”的提议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他说:“美国务院声称美国希望为其亚洲伙伴带来繁荣、自由和民主,但这只是公开的说辞。事实上,华盛顿不仅企图使印度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与俄罗斯疏远,将它们置于美国的影响下,而且还企图用它们打造一个新的范围更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费尔德曼认为,在明确谁将领导下一届美国政府之前,印度不会在这个方向采取任何举措。他说:“新德里珍视其中立地位和与莫斯科的伙伴关系。新德里不会进行这种国际升级,将自己定位为北约集团的支持者和盟友。”
美国早已不再是“灯塔”
针对美国如此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大国对抗”,美国的很多盟友也在呼吁降温甚至是以实际行动远离美国。
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5月31日发表声明称,在评估了与合作伙伴们的安全与合作关系后,阿联酋已经在两个月前退出了由美国领导的维护中东航运安全的海上联合部队——“联合海上力量”(CMF)。
半岛电视台称,此举标志着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关键时刻,改变了国际海上安全合作的态势。
据报道,阿联酋外交部的声明是对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挑事”报道的回应。
《华尔街日报》5月30日以“伊朗扣押油轮后,美国被要求保护波斯湾安全”为题发文称,伊朗于4月27日和5月3日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扣押两艘油轮后,阿联酋官员对美国的反应感到“失望”,要求美国采取有力措施“威慑伊朗”。
文章称,“阿联酋退出美国主导的海上联盟的决定,是因为其对美国未能有力威慑伊朗而感到沮丧。”
对此,阿联酋外交部在声明中强调,该报道是对阿联酋和美国之间安全对话的“错误描述”。阿联酋始终致力于以对话和外交接触促进区域安全稳定,并根据国际法维护其海域附近的航行安全。同时,声明解释说,阿联酋在两个月前就退出了CMF。
记者注意到,美方对此却有不同的解释。CMF官方网站仍将阿联酋列为成员国,CMF的一位发言人透露,尽管阿联酋宣布暂停参与,但它仍然是CMF的一个伙伴国。
为了打击红海和海湾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美国于2001年牵头成立“联合海上力量”,拥有包括阿联酋在内的38个成员国,总部位于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巴林。
阿联酋凭借其在重要海上贸易路线上的战略地位,一直是美国领导海上联盟的积极参与者。
阿联酋外交部的声明中并未解释该国退出CMF的具体原因,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员克里斯蒂安·乌尔里克森分析称,阿联酋的举动表明了对美国不愿积极保护其合作伙伴,也无力在海湾地区重建力量的失望。
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系副教授安德烈亚斯·克里格表示,阿联酋与美国的关系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期”,阿联酋对美国充当“地区安全保障者”角色的能力越来越怀疑,这种看法促使该地区各国追求安全伙伴关系多样化,并主动填补安全合作空白。
他补充说,阿联酋也在反击美国要求该国切断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为了维护安全利益,地区国家需要伙伴关系多样化,包括与俄罗斯和中国的伙伴关系。
《华尔街日报》此前援引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表示,白宫近年来看到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在与中、俄关系中取得进展,警告阿联酋“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过于密切将危及与美国的关系”。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阿俄双边关系正在迅速发展,阿联酋已成为俄罗斯黄金的新贸易中心,诸多俄罗斯人前往迪拜进行石油交易、房产购买等,美国官员多次警告阿联酋“不得帮助俄罗斯逃避制裁”。
不仅如此,美国还污蔑中国在阿联酋的商业港口项目有“军事隐患”,存在所谓的“军事设施建设”,导致该项目停止建设。
阿联酋高级官员受访时强调,穆罕默德并不认为阿联酋与美国保持紧密关系,就意味着要将中俄排除在合作关系之外。“我们不会被大国竞争所定义。”
正如智库国际危机组织的中东问题高级顾问迪娜·埃斯凡迪利所言:“阿美关系基调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不是美国拿起电话叫阿联酋该怎么做,阿联酋就须照做的时候了。”
(据环球网、《参考消息》、《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