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韩国-太平洋岛国峰会高调召开

  • 安峥

        5月29日至30日,韩国总统尹锡悦邀请太平洋岛国论坛18个成员国领导人在首尔出席韩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商定加强气候变化、发展援助等多领域合作。
        太平洋岛国并非韩国的外交重点,韩国此前从未与太平洋岛国举行过峰会。

        不过,在美国将太平洋岛国视为大国博弈竞技场、加大外交攻势的背景下,尹锡悦政府在强化对美依赖、推动对日和解的同时,又亦步亦趋地将南太平洋地区作为外交发力点,外界不应该感到意外。

    成果寥寥

        回溯历史,韩国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在随后几十年里,双方走出一条波澜不惊的相处曲线,直到最近两年才有加速上扬的势头。
        2021年,韩国与太平洋岛国论坛商定将定期举行的外长会谈机制升格为首脑级别。去年10月,韩国邀请10多个太平洋岛国外长到访,讨论在气候变化、海洋事务等领域的合作,为今年的峰会预热铺路。
        5月29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首届韩国—太平洋岛国峰会在首尔拉开帷幕,以“携手共荣:加强与蓝色太平洋的合作”为主题,会期历时两天。峰会首日,双方举行两场领导人会议,确认双边关系提升的必要性,聚焦在气候变化、公共健康、海上安全、海洋渔业等领域扩大和深化合作,共同发表《首脑宣言》《促进自由、和平与繁荣的太平洋行动计划》等文件。次日,与会领导人一同前往釜山,参观计划申办2030年世博会的场地,并出席其他活动。
        综合多方消息,双方在战略协调、合作规划、其他议题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共识。
        战略层面,双方支持对方的“印太战略”,商定今后就“印太战略”的落实方案进行协调沟通。韩国政府于去年12月发布“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太战略”,太平洋岛国论坛于去年7月发布“蓝色太平洋2050年战略”。韩国支持以太平洋岛国论坛为基础的太平洋地区主义,后者则决定扩大韩国作为对话伙伴的参与和合作。
        合作层面,双方商定在海洋、气候、能源、网络、卫生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提到三个合作优先领域,并制定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增加对太平洋岛国的官方发展援助(到2027年增加一倍至3990万美元)、激活双方人文交流、缔结贸易投资便利化框架等。
        其他方面,太平洋岛国对韩国釜山申办2030年世博会表示欢迎,韩国呼吁太平洋岛国在联合国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时给予支持。双方还强调保护海洋不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必要性。
        纵观峰会成果,有韩媒吹嘘,韩国为太平洋岛国提供“量身定制”的合作。舆论则认为,峰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成果屈指可数,韩国承诺增加官方援助金额可谓为数不多的亮点。
    一石多鸟

        分析人士指出,太平洋岛国并非韩国的外交重点。峰会达成的干货不多,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韩国对太平洋岛国没有太多战略需求。”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弘指出,政治上,韩国的战略或战术焦点一直都在东北亚,在南太地区几乎没有大规模行动;经济上,韩国在当地的援建项目不多、规模不大,侨民人数也较为有限,没有太多经济利益可言。
        那么,近段时间,韩国为何对经略南太平洋地区兴致勃勃?
        陈弘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认为,韩国主要出于配合美国、提升地位、寻求支持等方面的考量。
        首先,韩、日等域外国家频频现身南太地区,“主要源于美国的拉动”。陈弘指出。
        近年来,美国全面推行“印太战略”,将太平洋岛国视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地区。“韩国之所以高调召集峰会,一重背景在于其去年提出将南太地区纳入其中的‘印太战略’。”王俊生指出,本次峰会被视为其对“印太战略”的具体实施。
        “美国在自身国力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靠一国之力完成‘印太战略’的全部目标,因此拼命想拉动同盟、伙伴,服务于自身利益,韩国就是其中之一。”陈弘说。
        其次,以“印太战略”为特征,“韩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定位发生变化”,王俊生说,它希望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提出“全球枢纽国家”的定位。“其目标从过去的地区大国、中等强国转变为世界大国、枢纽国家。”韩国版“印太战略”不仅提到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也提到对非洲、拉美,以及太平洋岛国的重视。
        再次,韩国希望争取太平洋岛国在国际舞台上对涉韩议题的集体支持。比如,据韩媒解读,尹锡悦政府将本次峰会视为推动釜山申办2030年世博会的契机,还希望借此在联合国等平台彰显软实力。
        最后,还有观点认为,太平洋岛国在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鉴于各国对于自然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韩国对这一地区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
    认识清醒

        反观太平洋岛国,在寻求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之际,这是它们在一周多时间里与印度、美国等世界大型经济体的第三次聚首。
        与美国、印度相比,韩国的影响力略有差距,但仍是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太平洋岛国仍对其抱有兴趣和期待。
        分析人士认为,气候变化、灾害应对、海洋治理等议题都是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他们希望看到韩国能增加对其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援助、推进双方在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不过,这些国家并不希望看到外部国家带着政治算计向他们伸出援手。
        “美国想利用南太国家作为大国竞争的工具,但反过来,这些国家也在‘反利用’。”陈弘指出,他们乐见美国提供更多援助和便利,对韩国也是一样,可从实际需求、外交原则等角度观察。
        需求上,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深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压迫和掠夺性剥削,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高度依赖外部支持。原则上,所有南太国家都奉行一条基本的对外政策,即“与所有人结交、与所有人不结仇”。眼下,韩国对当地加大经济投入,太平洋岛国当然乐见其成。
        不过,“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也对形势具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陈弘指出。一方面,他们知道,韩国是在美国指挥棒下采取行动。如果韩国想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不合时宜的要求,他们也不会照单全收。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韩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单向投入与中国不同。中国在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投资和贸易活动,建立很深的经济联系。双方的合作模式互利双赢,既有利于中国开展经贸活动,同时又能提高当地的民生和经济水平。相比之下,韩国这种单向的援助投入,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赔本买卖

        跳出双边维度,本次峰会是尹锡悦上台以来举行的首次多边峰会。
        近段时间,在“印太战略”框架下,韩国似乎看到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多边合作的更多机会。
        有韩媒注意到,韩国可能会加入美国在南太地区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合作框架。后者以援助太平洋岛国为名,旨在应对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目前吸引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等参与其中。
        照此势头,本来较为平静的南太地区是否会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搅动下,从此不再太平?
        “随着美国加大投入,韩国在南太地区的合作更多可能还是借助与美国、澳大利亚开展三边合作为抓手。”王俊生指出,这一思路也与尹锡悦政府规划的韩国战略方向一致,即与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加强合作。在此过程中,王俊生认为,有两个观察点值得注意。一是,韩国已明确支持美英澳三边合作(奥库斯)。将来通过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韩国是否会与奥库斯建立更紧密关系,甚至参与其中?这将对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产生影响。二是,尹锡悦在外交上倒向美国,但实际效果如何、能给韩国带来多大利益,仍待观察。比如在福岛核污水处理、半岛安全形势、韩国经济、中韩关系等方面,国内的反对和质疑也将对尹锡悦的执政地位带来一定影响。
        就效果而言,陈弘认为,短期内,随着韩国的加入,将给美国的战略提供更多资金和能动性。他们可能会掀起一些波澜,对中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一些影响,但肯定不可能长久。一来,美国盟友“借船出海”,在配合美国的过程中各有诉求,希望加强自身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权重。二来,太平洋岛国心知肚明,不会轻易以国家主权、安全作为赌注,去换取经济援助。
        由此可见,“韩国想在南太地区发挥更大影响,本身就是赔本买卖。”陈弘说,韩国政治家应拿出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做美国的反华工具、战略附庸。(据《解放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