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油气项目为日企分红,到手都是人民币
-
熊超然
6月15日,日本经济新闻社获悉,在西方的制裁措施禁止金融机构接收与俄罗斯商业有关的美元之后,俄罗斯作出一项“必要改变”,已经使用了人民币向“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开发项目的持股日企支付股息分红。
自今年以来,货币领域引来诸多“大事件”,中国同巴西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国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完成,而与此同时,许多中东国家也对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交易持积极开放态度,多国政要和商界大佬更是不断谈及“去美元化”议题。
《日经亚洲》指出,尽管日本人并不习惯于人民币结算,但人民币结算交易在全球范围内的上升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俄乌冲突之后,包括在金融领域,西方对俄罗斯发动一系列制裁,并将俄罗斯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这一做法正危及美元霸权,美元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吞噬。
据《日经亚洲》报道,在受到制裁之前,俄罗斯大约会每年两次通过新加坡的一个银行账户,以美元支付萨哈林油气项目的股息分红。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制裁措施基本上将俄罗斯排除在了美元结算体系之外,金融机构如今不愿进行与俄罗斯有关的美元交易。
去年,俄罗斯政府成立了新公司来管理其在这些位于该国远东地区的项目权益后,俄罗斯实体表示,它们将改变股息支付方式,但没有具体说明将使用哪种货币。而今年早些时候,俄罗斯实体创建了一条新的汇款路线,用于支付萨哈林岛项目的股息分红。
直到日媒近期证实,俄罗斯实体是用人民币向这些项目中持有股份的日方支付股息分红的。据悉,相关交易是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旗下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操作的。相关人士透露,通过在日本大型银行设立人民币账户,已经完成了向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等支付100亿日元规模的红利。
报道称,日本的萨哈林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持有“萨哈林1号”30%股份,该公司则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商社(贸易公司)持股;至于“萨哈林2号”,俄乌冲突之后,日本政府决定保留日方在该项目的股份,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先前在此项目中分别持股12.5%和10%,而剩余一家外方股东壳牌公司则宣布撤出。
《日经亚洲》在其报道中特别指出,事实上,人民币并非是日本人所青睐的结算货币,但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英国对冲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分析称,去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的下降速度,是过去20年平均速度的10倍。
根据汇率波动进行调整后,该基金估计,自2016年以来,美元已经失去了约11%的市场份额。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的份额,已经从2001年的70%下降到58%左右。作为21世纪开始时仍是无可争议的霸权储备货币的美元,其份额一直在逐步下降。
《日经亚洲》称,通过“石油美元”,美国得以建立霸权,这是由尼克松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时引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全球经济影响力。然而,如今随着西方对俄罗斯发动制裁,也引发人们对可能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国家持有美元的担忧,美国的霸权将受到威胁。
今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欧亚经济联盟峰会上表示:“国际金融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在推行一项政策,减少‘不友好国家’的货币在相互交易中的份额,并计划扩大我们与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在内的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活动,以完成向本国货币的过渡。”
(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