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盟军如何瘫痪法国铁路系统

  • 高庆军

        当今天乘坐300多千米时速法国高铁的游客既享受便捷舒适又享受大西洋沿岸或法兰西乡村旖旎风光的时候,已不会有人再忆起被盟军“运输计划”摧毁的法国铁路系统,如今的系统基本是战后另起炉灶。“运输计划”既是二战盟军对欧洲战略轰炸的组成部分,也是为确保诺曼底登陆成功而先期展开的作战行动,主要针对法国铁路系统。该计划的实施从1944年4月上旬持续至登陆期间,极大削弱了驻法德军机动能力。
    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1944年三四月间,法西斯已是颓势显露,但仍困兽犹斗。在意大利的纳粹德军因为一次游击队袭击而报复性杀害了335名平民,为其血染的残暴再添无耻和怯懦;地球另一面的太平洋战场,美军与日军在阿德米勒尔蒂群岛展开血战,战役结束后该群岛成为美军基地;英军正在印度东北部印缅边境地区的科希马组织防御,最终顶住了日军由缅入印的汹汹攻势。远在科希马约8700千米之外的英伦三岛,盟军远征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在起草执行“运输计划”的命令。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盟军登陆前通过摧毁法国铁路系统以迟滞德军增援步伐。
        “运输计划”由英国空军部高级科学顾问索利·祖克曼教授设计,他曾悉心研究盟军空袭对意大利铁路系统的影响。盟军远征军副司令、皇家空军上将阿瑟·特德和盟军远征军空军总司令、皇家空军中将特拉福德·利·马洛里支持该计划,他们确信法国铁路网存在与否是盟军登陆成败的关键。
    反复折中和权衡
        1944年初,“运输计划”作为“霸王行动”的组成部分被提出供盟军高级将领讨论,随即引发强烈抵制,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司令阿瑟·哈里斯上将和美驻欧洲战略航空兵司令卡尔·斯帕茨中将是代表人物。哈里斯认为,转向攻击铁路系统是不合适的抽调和浪费盟军空军资源,习惯于夜间轰炸的英军机组成员没有受过攻击铁路目标的训练,“把我们最好的武器从已具备并训练好的军事功能转向无法有效执行的功能”会犯无可挽回的错误。由于他担心轰炸机部队被调去做无用功,因此拒绝把轰炸机司令部置于艾森豪威尔控制之下。斯帕茨认为削弱德国战争潜力的正确做法应是攻击飞机制造业和油料储备,这样可以遏制其争夺制空权及地面部队机动能力。
        “运输计划”遭抵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平民伤亡。货运编组站和枢纽站等重点铁路目标通常靠近城市,大规模轰炸势必造成无辜平民伤亡,在没有激光和卫星制导技术的二战时期,轰炸精度基本是“跟着感觉走”。丘吉尔首相担心大量平民伤亡造成政治上的负面影响,“足以引发法、英、美之间无法治愈的裂隙”。
        在拆台者众的氛围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煎熬之后,艾森豪威尔再一次完美展示了他在面对高级将领经常性的自负和争吵时弥合分歧、统一意见的超强能力和领袖风范。经反复折中和权衡,他于3月24日发布了关于登陆前空中战役的初始命令——这不是简单粗暴的勒令执行,而是关照了各方意见的综合方案。
        对哈里斯观点的顾及体现于,命令指出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继续实施战略轰炸,对德国军事、工业和经济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同时破坏其重要交通线路。对斯帕茨理念的关照体现于,通过轰炸机联合攻击迅速毁灭德国空战能力,即打掉其油料补给和飞机生产系统,但确保盟军登陆成功仅有此举是不够的,还须摧毁和瓦解敌铁路交通,特别是供敌向盟军滩头阵地机动的铁路交通。经过艾森豪威尔成功运筹,哈里斯和斯帕茨交权,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和美军第8航空队由盟军远征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
        在“运输计划”启动之后的4月17日,艾森豪威尔第二次发布命令,此为进一步明确3月24日命令,即增补细节——其实已在作战中执行。命令指出,通过摧毁铁路枢纽站及沿划定封锁线分布的铁路桥达成毁灭敌铁路运输能力,特别是保障敌向盟军滩头阵地机动的能力;重要公路目标列入打击计划,包括跨越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桥梁,这2条河恰好是盟军在法国西北地区登陆地域的北翼和南翼;部分战斗轰炸机加入攻击序列,用于打击铁路线和车辆,如皇家空军的“台风”,是由霍克飞机公司研制、1941年9月入役的单座战斗轰炸机。
    “运输计划”的实施
        “运输计划”的实施涉及一个令人头疼的保密问题。一方面,必须摧毁从四面八方通向滩头阵地的铁路线;另一方面不能让德国人推断出盟军登陆地点在诺曼底,这其中诺曼底周边72座桥梁是关键。在攻击遍及法国和比利时的数千千米铁路时,须统筹摧毁72座桥梁,不能过于集中。总之,最终要实现法、比境内铁路运输基本瘫痪。
        执行雄心勃勃的“运输计划”需要强大的装备体系做后盾,在艾森豪威尔发布命令之后的3月28日,皇家空军和美陆军航空队5100余架作战飞机就位,包括重型轰炸机3600余架、中型轰炸机1200余架、轻型轰炸机约275架,其中不乏彪炳史册的明星装备,例如美国联合飞机公司研制的4发重型轰炸机“B-24解放者”、英国汉德利·佩奇公司研制的4发重型轰炸机“哈利法克斯”、英国阿芙罗公司研制的4发重型轰炸机“兰开斯特”、英国肖特兄弟公司研制的4发重型轰炸机“斯特灵”、英国德·哈维兰飞机公司研制的“蚊”式轻型轰炸机。
        1944年4月9—10日夜,盟军出动166架“哈利法克斯”、40架“兰开斯特”、22架“斯特灵”重型轰炸机和11架“蚊”式轻型轰炸机,轰炸了邻近比利时边境的法国城市里尔的铁路设施。9日傍晚,由“哈利法克斯”、“兰开斯特”和“蚊”式组成的225架轰炸机编队轰炸了巴黎东南郊圣乔治新城的铁路设施。1个月后的5月11日,美陆军航空队第453轰炸机大队轰炸了法国东北部的贝尔福编组站,此处是由法国通向德国和瑞士的关键交通节点。铁路设施是打击重点,同时盟军轰炸机也摧毁了部分油料储备和飞机工业目标,重创德军空战能力。盟军飞机在4—6月执行“运输计划”任务期间,共投弹12.1万吨,约占1944年上半年欧洲战区盟军总投弹量的87%。在这场恐怖的空袭中,法国人民为削弱第三帝国战争潜力付出了巨大牺牲,至少6.7万平民葬身于英美轰炸机的呼啸弹雨,幸运的是并未造成丘吉尔首相担心的战时联盟破裂。
    “运输计划”成效的评估
        “运输计划”使法国铁路系统的军、民用运力急剧下降,严重削弱了德军战斗力特别是机动能力。根据德国方面披露资料,诺曼底登陆前2个月盟军空袭呈火山喷发态势,法、比境内铁路网遭全面攻击,一直持续至抢滩登陆发起后,使驻法德军面临极大困境;空袭再加上法国抵抗运动和英国特工不断袭扰破坏,最大限度迟滞了德军向诺曼底增援,其中党卫军第2装甲师从在法国南部的驻地图卢兹赶到诺曼底花费了2周时间,在有正常铁路运输保障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仅需数天。而仅在D日(6月6日)当天便有约15.6万名美、英、加官兵从5处海滩登陆。
        在欧洲战事甫一结束的1945年5月,盟军情报部门对“运输计划”成效做出评估:德军重装备特别是坦克,参战效率大打折扣;驻巴黎及周边德军不得不乘卡车、马车、自行车甚至步行绕道赶往诺曼底,他们强行军160多千米,途中还要承受盟军空袭的折磨,抵达战场后已是身心俱疲。“运输计划”为盟军登陆和法国解放做出了特殊贡献,曾经反对该计划的哈里斯皇家空军元帅(1946年1月晋升元帅)亦为其战绩折服,他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表达出轰炸机司令部参与执行“运输计划”的无限荣耀:“分派给轰炸机司令部的所有37座铁路枢纽站被毁伤至如此程度,重型轰炸机的引人注目之处没什么比这个更抢眼。”(据《军事文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