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的消息吸引全球媒体关注。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表示,乌克兰方面出动两艘水面无人艇对克里米亚大桥实施了恐怖袭击,造成两名俄罗斯平民死亡,一名儿童受重伤。克里米亚大桥既是俄军对乌行动的关键补给线,也是俄控制克里米亚半岛的象征。这是克里米亚大桥一年内第二次遭袭。2022年10月,一辆卡车在这座大桥上发生剧烈爆炸,邻近的油罐列车随之起火,最终两节桥面垮塌。直到今年5月,乌克兰才承认发动了这次袭击。但此次和去年不同,乌克兰政府多部门消息人士7月17日“痛快地”承认,其对克里米亚大桥实施了袭击。
1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克里米亚大桥遭袭以及地区局势召开视频会议,他在会议上指出,这是基辅政权发动的又一起“恐怖袭击”,“毫无意义且残忍地”造成了平民伤亡。普京强调,将对此事件进行“严厉回击”,俄罗斯国防部目前正在权衡具体措施。同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回应称,美方正对此事件以及局势“密切监控”,但并未直接回应美方是否支持了乌克兰对这座大桥发动袭击。
“英美情报机构参与”
乌克兰媒体17日一早报道称,克里米亚大桥传出爆炸声。俄罗斯“连塔”新闻网称,克里米亚地区领导人阿克肖诺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紧急事故”,暂停通车,当地执法部门及相关机构正在开展工作。
据俄塔斯社报道,俄国家反恐委员会信息中心表示,当地时间17日凌晨3时5分,两艘乌克兰水面无人艇袭击了克里米亚大桥。俄侦查委员会以“恐怖主义犯罪”对相关事件展开调查。据俄媒报道,袭击导致前往克里米亚度假的一对俄罗斯夫妇死亡,他们14岁的女儿受重伤。
《纽约时报》17日称,鉴于克里米亚大桥具有深远的战略和象征意义,17日的袭击事件让俄罗斯军方高层再次陷入尴尬。虽然桥梁的受损程度尚不清楚,但这次袭击再次凸显了远离前线的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是由基辅政权实施的,乌克兰官员和军方在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的参与下作出了袭击决定。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我们了解这一恐怖主义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肇事者,这需要我们所有人保持冷静,采取额外的措施和努力。”他表示,俄总统普京命令当局尽快修复克里米亚大桥公路并帮助滞留在克里米亚的游客,俄罗斯副总理胡斯努林已赶往事发地点,实地调查相关情况。他称,俄对这一事件的最好回应是继续推进特别军事行动,并实现所有既定目标。
“克里米亚大桥再次遇袭并导致两名平民死亡,在俄罗斯引发愤怒”,《华盛顿邮报》称,俄政界多名人士要求对乌克兰采取报复行动。去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遇袭后,俄方迅速对乌多个城市发动报复性导弹攻击,破坏了包括电力供应在内的一批基础设施。
梅德韦杰夫17日在其Telegram账号发文称:“国际社会和我们的亲身经历表明,国际制裁、恐吓或规劝是无法对付恐怖分子的,他们唯一能理解的语言是武力。只能使用完全不人道的手段。”
和去年一样,西方国家17日大都对克里米亚大桥袭击事件保持沉默。当天,英国政府宣布对俄罗斯文化部长等官员实施制裁,以打击其“破坏乌克兰民族认同的企图”。
乌消息人士:是我们干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去年10月的爆炸导致克里米亚大桥部分桥梁被毁,但莫斯科迅速修复了这座桥。而根据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俄官员和官方媒体的说法,尽管发生延误,但大桥上的铁路交通17日继续运行。
对于俄方指责乌克兰对这次袭击事件负责,西方媒体一开始的报道称其“没有依据”。但很快,乌克兰方面的信息似乎证实了这一说法。先是乌克兰媒体援引乌国家安全局消息人士的话称,对克里米亚大桥的夜间袭击是乌克兰海军和乌国家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随后,法新社、CNN等都引述乌克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了同样的内容。法新社称,乌克兰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这次袭击是使用水面无人艇进行的,“到达这座桥很困难,但最终还是可以做到的”。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17日在推特上发文称:“任何用于运送俄罗斯大规模屠杀工具的非法设施都必然是短暂的。”乌国家安全局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称,克里米亚大桥“又进入休眠状态”。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17日称,针对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乌国家安全局发言人称,“考虑到媒体多次询问该事件,我们宣布,在获胜后,国家安全局将公布所有细节”,“乌克兰安全部门饶有兴趣地看到,俄政权的象征之一再次无法承受军事负荷”。该发言人还表示,乌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根据国际法规则和作战传统,允许切断敌人的后勤路线,克里米亚大桥目前是俄军军事供应的运输走廊之一。俄卫星通讯社17日称,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曾称,克里米亚大桥是“多余的设施”。俄联邦安全局此前表示,布达诺夫是2022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恐怖袭击事件的组织者。
“乌克兰政府通常会发表含糊的声明,而不是声称直接参与其中。”英国广播公司(BBC)17日评论称。《纽约时报》称,乌克兰官员庆祝了对克里米亚大桥的第二次袭击,但维持了“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模糊政策”,拒绝对乌克兰可能扮演的角色发表评论。
围绕克里米亚的立体式争斗
近期,虽然前线反攻不利,但乌军对克里米亚地区的远距离攻击,仍然有所加强。根据俄控塞瓦斯托波尔行政当局负责人拉兹沃扎耶夫透露的信息,这种“长期且大规模”的攻击,让攻守双方围绕克里米亚半岛展开了一场立体式的争斗。
仅7月16日,克里米亚本地俄军就击落了来犯的7架乌军无人机,其中两架在“距离海岸很远”时被防空系统摧毁,剩余5架则遭到电子战干扰,未到达目标就坠毁。俄罗斯国防部则表示,当天俄军还在附近海域捕获了两艘乌军无人艇。
分析认为,西方对乌军事援助事实上已不再设有“红线”,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7月16日正式确认拜登政府同意欧洲盟友培训乌克兰F-16飞行员。在此背景下,乌军有信心在年内获得更多英制乃至美制远距离攻击型无人机。但考虑到美国及北约仍希望避免这些西方武器被直接用于攻击“俄本土”,乌军获得无人机后,或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关键目标。一个例证是,6月22日,乌军刚刚获得英国援助的“风暴之影”导弹不久,就使用该型导弹攻击了连接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地区的琼加尔大桥。当时是夜间,没有人员伤亡,但大桥为此封闭了约20天进行修复。
考虑到乌军本轮“大反攻”并无显著成果,俄军已巩固了双方当前接触线的防御,即使乌军对克里米亚进行更多“高精尖”的远距离攻击,未来一个时期内也很难在地面上推进乃至收复半岛。但是,这些打击对克里米亚当地社会经济将造成重大影响。
俄控克里米亚当局国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诺夫7月9日称,克里米亚当局将就乌方切断供水等措施索赔超过110亿美元,对于物资封锁及破坏行动的相似调查也将展开。其中,仅克里米亚大桥上一次被炸,损失就达到“数十亿卢布”。
此外,如果乌军将西方援助的先进远距离武器用于攻击克里米亚,就可以腾出更多“苏联武器库存”以攻击俄罗斯内陆地区。今年5月千里奔袭莫斯科红场的乌军无人机,就是前苏联制造的图-141。这些苏制武器性能落后、保养不佳,对俄方造成的实际损害有限,但却是有效的心理战工具。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原总干事科尔图诺夫曾多次警告说,随着战事进入第二年,俄罗斯内部遭受的远距离攻击和“恐怖主义袭击”可能越来越多。俄总统驻南部联邦区特使乌斯蒂诺夫7月7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俄罗斯南部,无人机袭击正越来越惹人注目,越来越具有目的性,成为对民众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因素。”乌斯蒂诺夫在一次安全事务会议上表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燃料库,正在成为无人机攻击及其他破坏行动的优先目标。
如今,泽连斯基政府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武力收复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唯一能接受的选择。但西方军事分析人士多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遥远,很难在俄乌停火前实现。(据《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