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在日本海有大动作

  •     中国国防部7月15日宣布,俄罗斯军队将于近日派出海空力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在日本海中部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这是俄罗斯军队第二次参加中国军队主导的年度战略演习,也是俄方首次同时派遣海空两支力量参演。
        国防部发布的消息称,此次演习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安排,演习课题为“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旨在提升中俄两军战略协作水平,增强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的能力。
    北部战区组织演习
        7月15日上午,参加“北部·联合-2023”演习的中方海上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预定海域遂行演习任务。编队抵达预定海域后,将与俄方参演兵力开展联合军事演习。
        此次中方海上编队由导弹驱逐舰齐齐哈尔舰、贵阳舰,导弹护卫舰枣庄舰、日照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4架,5艘舰船都执行过很多重大任务。军事专家宋忠平15日表示,这些舰艇都是主力战斗装备,多次参加各种各样的演练,具有远海包括单独演练和联合演练,早就形成了战斗力和保障力,“参演舰艇代表着人民海军的强大战斗力,远海作战能力也极为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部·联合-2023”演习由北部战区组织,之前“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解放军的兵力由西部战区组成。军事专家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五大战区轮流组织年度战略演习,演习主题各有侧重,进一步提升解放军的实战能力。
        2021年8月中旬,俄罗斯参加在陆军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的“西部·联合-2021”演习。此次演习由中国军队主导的,这是中国军队首次邀请外军入境参加中国年度战略演习。
        从2018年开始,中国相继派出兵力参加了俄罗斯“东方-2018” “中部-2019”和“高加索-2020”三大战略演习。2022年,解放军派遣陆海空三军首次同时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22”演习。“东方-2022”的陆上行动在俄东部军区内的13个训练场举行,海上力量在日本海相关海域举行。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俄罗斯军事问题专家李抒音曾表示,中俄联演作为一种常态化、机制化的军事合作安排,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的实质性体现,已经成为中俄两个负责任大国为地区稳定提供的一种公共安全产品,中俄两国的联演展现了两国两军不断深化的政治军事互信,以及两国两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决心和意志,近年来地区局势的相对稳定与中俄提供的公共安全产品有密切关系。
    选址日本海有何深意
        与“西部·联合-2021”演习在陆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不同,今年由北部战区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选择在日本海中部进行。
        对于为什么演习地点在日本海中部,首先是因为这里是公海海域,各国依据国际法可以在公海海域开展军事演训行动。
        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日本海是中俄两国重要的战略通道,位于日本海的宗谷海峡、对马海峡、津轻海峡三个海峡都事关中俄的国家战略安全,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势力想要在该海域兴风作浪的话,对中俄会造成重大安全威胁。此次演习课题为“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因此顾名思义,此次演习选择在日本海举行能更好展示演练课题,也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宋忠平表示,此次演练中俄会进一步在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演练课目包括防空、反导、反舰、反潜等。同时演习也会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反恐、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既然是中俄联合,课目设计中应该有类似一方舰艇受损,另一方参与救援,双方协同配合的课题,突出中俄两国、两军高度融合和联合性。
        军事专家、时事评论员吴蔚指出,此次军演的展开地域位于日本海,演习课题为“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中方派出的水面参演兵力阵容可谓豪华且强大。中方编队可能会派出“一驱一护”在演习中领衔“蓝军”角色扮演假想敌,与中俄联合编队过过招。
        吴蔚称,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从青岛出发中方参演舰艇编队,参演的中方空中兵力也在同一天开拔进发。据国防部透露,此次中方空中兵力由多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组成,包括运-20、空警-500、歼-16、直-20等。仅从技术兵器的构成上看,这是一支涵盖歼击机、特种机、运输机与搜救直升机的战役级别空中力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机出国演训,机务保障工作得全面跟上。从央视7套透露的画面来看,机务保障的技术装备比如说电源车、空调车、弹药装卸车都将通过运-20直接送达演习预定机场,这是一次典型的跨国战略投送实践。
    释放什么战略信号
        吴蔚表示,百年之前,马汉在他的传世著作《海权论》中就写下了这样一句精准的判断:任何陆军在世界性的军事战争中都将不得不屈从于海上封锁所带来影响与打击。因此,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抵御敌人从海上发起的战略封锁,就成为陆权大国必须思考的“海权迷思”。
        吴蔚指出,展开地图详细复盘北约东扩的全过程,恰好就是一个逐渐压缩俄罗斯海权影响力的典型案例。逐步丧失黑海、北海、波罗的海的俄罗斯正在向一个陆权国家退缩。如今北约已经在打日本的主意了,这其实是在图谋进一步压缩俄罗斯在太平洋的海权影响力。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大幅度滑坡,北约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图谋最终肯定是冲着中国来的。因此,中俄两国两军站在一起,以战略协同的方式共同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就有着非常现实的刚需,是顺理成章的。
        宋忠平也认为,此次演习可以进一步提高中俄两国实际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能力,确保在未来局势不稳定的状态下,甚至爆发冲突的状态下维护两国的国家安全。
        吴蔚表示,对马海峡连接东海与日本海,是中俄两国海军力量彼此策应、相互支持的战略通道。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则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向太平洋进发的必经之路。上述三个水道在局势紧张的时候都非常容易被美日军事同盟切断。他指出,北约在亚太地区东扩的图谋已公开化,中国有必要拿出强硬的姿态正面对冲这股正在亚太蔓延的不稳定因素。
    中俄会不会
    进行海空联合战略巡航?
        “东方-2022”演习结束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中国海军舰艇在太平洋海域举行了第二次海上联合巡航,巡航路线经过日本海、白令海等,总里程超过7000海里。
        今年6月,中俄双方在日本海、东海相关空域组织实施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并且首次将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从上述事实不难看出,中俄联合空中、海上战略巡航已实现常态化。对于此次中俄会不会在“北部·联合-2023”演习之后举行第三次海上联合巡航,宋忠平认为可能性极大,而且不排除会进行首次中俄海空联合战略巡航,“每次都有新突破”。这位军事专家认为,“中俄海空联合战略巡航迟早要组织,一方面强化中俄联合的深度,另一方面强化实战能力,使得这一课题针对性和实战性更强。”(据环球网、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