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凡
近日,美国媒体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海军斥资数百亿美元建造的濒海战斗舰,平均服役年限不足10年,但该类舰在问题频出的情况下仍得以持续建造。调查报告试图揭开濒海战斗舰“边退边建”的缘由,引发多方关注。
2021财年,美海军申请退役首批4艘濒海战斗舰,理由是它们都是早期的试验舰,维护和升级成本过高。2022财年,美海军申请退役3艘自由级和1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2023财年,美海军提议退役全部9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预计到2024财年,还将有2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退役。虽然美国国会尚未批准海军的全部申请,但濒海战斗舰退役的趋势已势不可挡。这些军舰均未达到25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服役时间最长不超过15年,最短仅3年,平均服役年限约8年。更令人困惑的是,在今年7月独立级“堪培拉”号入役后,仍有6艘自由级改进型和4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处于建造或海试阶段。
调查报告称,美海军早就意识到濒海战斗舰存在的问题,本应及时止损,但现实情况是:濒海战斗舰呈现“新舰尚在船坞全力建造,‘年轻’舰已被逐步清退”的特殊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首先,濒海战斗舰曾是美海军争夺“军费蛋糕”的重要工具。2002年,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弗农·克拉克提出建造濒海战斗舰的设想。当时,多方评估认为濒海战斗舰防护力不足、核心技术不成熟、续航能力有限,但美海军仍积极推进建造计划。2012年,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要求对即将大规模服役的濒海战斗舰进行评估,美军多名高级将领认为其存在隐患,但考虑到海军的其他舰艇项目暂停,同时需要与陆军和空军争夺军费预算,乔纳森仍决定继续推进濒海战斗舰项目。这反映出在美海军内部,推进舰艇建设和维持舰队规模被视为争夺军费、维护军种利益的关键。
其次,美国军工复合体很大程度推动了濒海战斗舰的发展。在初始设计阶段,为获得国会议员的支持,美海军决定由两家承包商为濒海战斗舰分别设计建造两个型号。这刺激了至少两个州的造船业,为多家企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然而,这一模式使濒海战斗舰的平均建造成本上升了约一倍。此外,由于两个型号的濒海战斗舰零部件不通用,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在发现濒海战斗舰的诸多问题后,美海军自2021年起提出相关退役方案,但美国会出于对造船业的担忧,不仅不支持这一决定,反而推动海军增加采购数量。
为满足国会、海军和军工集团的利益需求,美国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出售4艘自由级和2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从长期来看,濒海战斗舰预计会在对外出售和内部退役的双重影响下,逐步退出公众视野。不过,考虑到其现存和在建数量,未来一段时期内,濒海战斗舰仍将是美海军近海作战的重要力量。(据《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