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印小心思背后真是大买卖?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要求印度“极其严肃”地对待有关印度特工参与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谋杀案的指控后,加印间的外交争端持续升级。当地时间9月21日,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称,加拿大政府正在减少其驻印度外交使团的工作人员数量,理由是担心其雇员的安全。据报道,由于一些外交官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到威胁,加拿大全球事务部正在评估其在印度的人员编制。而在21日早些时候,印度在加拿大的官方签证处理机构表示,他们被告知暂停发放签证。
        让加拿大尴尬的是,此次“召集盟友”并没有以往的效果,对印度的指控只获得了盟友的沉默。路透社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在向印度示好,以制衡中国。美印日趋热络,外媒关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9月10日落幕后,美印试图打造一条“现代香料之路”,并以此挤压或替代中国“一带一路”。
    沉默的盟友
        法新社21日用“以牙还牙”来形容印度和加拿大正在进行的外交驱逐行动。“由于锡克教领袖被谋杀,加拿大与印度的紧张关系加剧,加拿大召集盟友”,路透社2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加拿大的情报信息通常会在盟友中引发轩然大波,但这次不行。路透社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在向印度示好,以制衡中国,而特鲁多在新德里G20峰会结束几天后对印度罕见的攻击,让西方国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五眼联盟”的国家没有一个站出来谴责印度。
        关于枪杀事件,加拿大外交部表示,总理特鲁多已与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苏纳克就此进行过商讨。白宫指出,美国政府对谋杀指控深表关切,并表示“加拿大必须继续进行调查,把凶手绳之于法”。
        很明显,美国进退两难。智库兰德公司“印太地区”分析师德雷克·格罗斯曼在社交媒体评论说,印加之间的“爆炸性新闻”让华盛顿处于“双输局面”。“如果华盛顿站在渥太华一边,新德里会竭力反对,质疑华盛顿的诚意;如果支持新德里,则意味着美国与一位北约盟友作对。”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任何有关美国拒绝加拿大的报道“完全是错误的”,“调查应该不受阻碍地进行”。但他补充说,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仍然至关重要,不仅对南亚地区,对‘印太地区’也是”。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尚特·辛格也表示:“只要西方需要印度对抗中国,它们就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则表示,英国将“非常认真地对待加拿大方面的考虑”。他拒绝透露英国会否暂停与印度的贸易谈判,但表示英国将待加拿大完成调查后再决定进一步行动。英国当前正在寻求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英国首相发言人马克斯·布莱恩表示,加拿大当局应该调查这起事件。但他明确表示,这起案件不会出现在贸易谈判中,“我们不希望与其他问题混为一谈”。
        伦敦查塔姆研究所智囊团的印度问题专家基蒂吉·巴杰帕伊表示,“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印度参与其中,英国可能会保持沉默。”毕竟,自由贸易协定对英国来说将是“重大政治胜利”。
        澳大利亚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加拿大和印度都是英国的紧密朋友,
    是英联邦伙伴。”堪培拉对相关指控“深感关切”,并已经“向印度政府高层转达了我们的关切”。
        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妮·卡文表示:“在西方制衡中国的算计中,印度很重要,而加拿大则不然。”这种情况确实会让加拿大与其他所有西方国家相比显得“越位”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外交事务记者詹姆斯·兰代尔分析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与印度交恶,正努力确保这场外交风波不会波及其他国际关系。
    美印的野心
        此外,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分析师格罗斯曼在社媒发文称,加拿大是美国亲密盟友,一直以来,美国“竭尽全力想让印度站在自己一边,以对抗中国”。因此,对美国而言,此次印加两国的龃龉“可能是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对美印伙伴关系的最重大考验”。
        在宏观地缘政治棋局中,印度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全球人口最多的崛起大国,对西方来说也是对抗中国的潜在“堡垒”。近几个月以来,印度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这些国家也被称为“全球南方”,美西方国家一直在用外交手段争取这些国家的支持。所以很明显,虽然西方国家以往曾谴责俄罗斯、伊朗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发动的涉外刺杀行为,但显然它们并不希望印度加入那个名单。
        持续的俄乌冲突,再加上美国面对一个崛起的中国的现实需求,美国拉拢印度早已摆上台面。美国、印度、沙特和欧洲多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期间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共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简称“印欧经济走廊”,英文缩写IMEC)。这项拟议中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通过铁路与海运网络,连接南亚与海湾地区的东部走廊、中东与欧洲的北部走廊。这条雄心勃勃的走廊被描述为美印牵头的“大买卖”。
        据美国白宫网站介绍,IMEC项目包括“两廊一路一网”:连接印度和波斯湾的东部走廊,连接中东与欧洲的北部走廊,“一路”是连接沙特、阿联酋、约旦、以色列等中东国家的铁路,“一网”是连接印度与中东、中东与欧洲的跨境陆海联运网。在“印欧经济走廊”框架内,参建各方还将铺设电缆和数字光缆。
        如果这条“现代香料之路”建成,覆盖的地区经济规模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人口占全球的40%。总部设在美国的“中东观察”网站刊文称,该走廊表明美国想打造一个“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并迫使中东国家和印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美国的目标是改变海湾地区的发展轨迹,通过将印度纳入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新组合,削弱中国的影响力,改变“美国主导安全、中国主导经济”的双重结构。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称,在全球供应链随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和调整之际,IMEC被视为用来遏制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为此,美国极力推动,拜登称这个由美印牵头、中东和欧洲国家参与的项目是个“大买卖”,是此前美国提出的中东铁路网项目的扩展版。从地区层面看,这是I2U2机制首个拟落地的合作项目,而且美国还企图拉拢更多“盟友”加入,建立跨越南亚、中东和欧洲的小圈子。从战略层面看,美国企图效仿中国,通过建设大型经济走廊,将中国影响力挤出中东。
        不少印度媒体关注的是印度积极参与,并想借此实现大国梦想。印度《德干先驱报》刊文称,印欧经济走廊不仅将使印度和欧盟间的物流时间缩短40%,从而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而且还是印度巨大的地缘政治胜利。由于美国贸易禁令正在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印度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获取新的贸易交易和技术支持,而该走廊正是印度努力的方向。在走廊酝酿过程中,印度《商业标准》网站去年曾报道说,在IMEC框架下印度与比利时签署了获得芯片制造技术的协议,比利时的尖端技术将转移到印度,在印度设立半导体工厂。
        《印度斯坦时报》评论说,“印欧经济走廊愿景宏伟,是最雄心勃勃的跨国、多区域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项目”。对于印度和美国来说,这是对抗中国的一种方式。这将成为印度未来几年扩大外交政策、参与全球经济的核心内容。印度“wion”网站文章也直言不讳地说,印度的这条“现代香料之路”可与中国“一带一路”相抗衡。
    不同的道路
        且不说“现代香料之路”面临融资难、老旧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大、协调程序复杂,牵扯国家多、建设时间过长等诸多挑战,“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印度坚持着“不结盟”的战略自主,但仍努力融入西方的圈子,这种表面功夫本就经不起波折。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上,西方频频试图干预印度的内政。美西方要求印度放弃与俄罗斯谈判自贸协定,以及退出煤电的使用,要求印度在2025年就碳达峰。这对于立志要在2047年就成为发达国家的印度来说,西方的种种离谱要求和条件犹如锁住了印度的发展上限,从骨子里不尊重印度的发展诉求,让原本以为能倚靠美西方的印度开始心存疑惑。特别是拜登本来计划在峰会期间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结果发现印度不愿服从,G20宣言也无法夹带私货,拜登干脆中途离席,赶往越南。
        在最后的G20宣言中,各国重申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本着多边主义精神、以共识为基础继续运行,所有成员平等参与包括峰会在内的所有活动。不指名道姓地点出了国际社会对某些奉行单边主义国家,动辄禁止他国参加多边主义活动的霸道行径的厌恶,传递出全球进步力量的声音。这必然也有身为今年G20轮值主席国的印度的功劳。
        英国《卫报》评论称,“尽管西方越来越将印度视作‘制衡中国的棋子’,但印度显然更愿做‘棋手’,美国寻求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只能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这次印加争端的内涵表明,无论凶手是谁,印度所走的道路,将决定其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前景困难重重。
        正如埃及外事委员会委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勒所说,印欧经济走廊显然是冲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其结果很可能是口惠而实不至,最终草草收场。贾巴勒认为,如果该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对抗中国、实现美国的自由繁荣,那么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画饼充饥。
        贾巴勒强调说,中国给“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的是希望之路,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共同富裕之路,谁都可以参加,而且不设任何政治、外交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前提。
    (据环球网、《北京日报》、直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