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
提起日本东芝这个品牌,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一度被视为“日本之光”,曾打造出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然而就在近期,9月21日,东芝对外宣布,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完成对东芝的要约收购,东芝最快将于今年内退市。
昔日的制造业巨头为何会节节败退直至倒塌?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财务造假等问题,这背后还有一只隐秘而关键的“黑手”。
9月25日,标普全球评级宣布,将东芝的长期评级下调两级,至“BB-”。四天前的9月21日,东芝刚刚发布声明称,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已从东芝股东手中募集到78.65%的股份。从9月27日起,该财团正式成为东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东。
上市了74年的东芝最快将于今年12月摘牌退市。在标普看来,东芝可能有义务偿还该财团通过贷款筹集到的收购资金,这将大大恶化东芝的财务状况。近150年的基业,如今轰然倒塌,令人唏嘘,这个百年巨头究竟为何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东芝,东芝,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80年代,东芝的这句广告词曾风靡中国。当时,东芝彩电、东芝洗衣机和东芝电冰箱,还是大多数家庭向往的“三大件”。
实际上,在东芝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曾创造过多项“第一”。比如日本的第一个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电饭煲全都来自东芝。而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是东芝研发的,而且保持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长达7年之久。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
日本企业用“质量相同却价格永远低10%”的策略碾压同类美国产品,而东芝、日立等企业,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也给美国同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翰逊称:如果你是消费者,短期内买日货很划算。长期看(对美国而言)就是灾难。
1983年,美国商务部警告称,美国只在飞机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领先,在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智能机械技术等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
1985年,在世界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有一半是日本企业。这一年,美国召集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五国政府代表在纽约的广场酒店开会,讨论如何解决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会议产生了一项联合协议,又称“广场协议”。“广场协议”旨在通过政府干预货币市场,使美元相对于日元、英镑、法郎和德国马克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从而促进美国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一时间,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本人惊喜地发现自己手中的日元购买力大增,甚至有“一夜暴富”的感觉。当时,很多日本人在美国大肆收购高档住宅、高级酒店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固定资产,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也都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汇率大涨带来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停滞。
而对东芝而言,1985年更是企业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
美苏冷战时期,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35亿日元的高价,向苏联出售了4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让美国海军失去了探测苏联潜艇水声的优势。1985年,此事被东芝内部人士曝光,立刻成了美国对东芝动手的绝佳理由。美国政府开始声讨东芝,称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起初,面对美国的指控,东芝还矢口否认。可当美国威胁要动用所谓“301条款”制裁后,日本政府被迫于1986年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从此,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只能限价出口美国,企业利润逐年下滑。
1989年,美国再次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迫使日本开放其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
值得一提的是,中情局档案显示,早在“东芝事件”发生前,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从1980年起就曾把类似机床卖给过苏联。而美国《洛杉矶时报》则报道称,挪威警方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除东芝外,法国、意大利和西德等“巴统”成员国的公司,也曾向苏联出售过精密机床等先进军工设备,但在美国眼里这些都不算“通共”,这些企业也没像东芝那样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说:美国政府总会保护那些足够强大且有能力动员参众两院议员,并推动政府采取行动保护他们利益的产业。
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提出“胁迫外交”的概念。在他看来,胁迫外交就是使用威胁或有限武力,迫使对手停止或扭转已经采取的行动。
长期以来,从经济制裁到技术封锁,从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胁,美国都称得上是胁迫外交的“集大成者”。而东芝则并非这种“胁迫外交”的唯一受害者。
调查发现,自1977至2014年间,在涉及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所有调查中,30%是针对非美国企业的,但它们所支付的罚款却占总额的67%。而在被美国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26家企业中,有21家是非美国企业。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德尼瑟称:美国人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使国际商业(活动)更具道德化,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这么做可以给他们带来竞争优势,而这些罚款是真金白银,是流入美国财政部金库的真金白银。换句话说,通过缴纳这些罚款,我们为美国国防预算、社会和教育预算提供了资金。
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德雷兹纳曾撰文称,历届美国政府都一直在“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而制裁对象根本没有“敌我之分”。英国政治评论人士伊恩·马丁坦言:“任何一个美国的盟友都知道,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帝国的阴影之下。”
如今,不少“盟友”已经不愿事事都紧跟美国,甚至有时还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在《欧亚时报》网站看来,当美国的主要盟友都喊出“不再做附庸”时,恐怕就是美国主导地位走向终结的开端。(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