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封面
巴以冲突升级,中国如何应对
-
以色列与哈马斯持续激烈交战,双方死伤人数已过万,冲突致近26.4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以色列媒体10日晚援引以国防部长加兰特的话说,以色列正在走向“全面进攻”,“加沙永远不会回到从前的样子”。中东多个武装组织对哈马斯表示了支持,在是否停止对巴勒斯坦援助方面,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美国则继续扩大对以色列的支持,当地时间10日晚,以色列军方表示,第一架载有美国武器装备的飞机降落在以色列内瓦提姆空军基地。美国媒体还援引美国国防部官员的消息称,美军可能会在以色列附近部署第二艘航空母舰。就在美军援抵达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启程访问以色列。近期访华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9日也对巴以冲突的恶化表示了担忧,他呼吁中方同以色列站在一起,并谴责哈马斯。中东多个武装组织发声巴以冲突持续进行,不少中东武装团体纷纷发声支持巴勒斯坦。9日,伊拉克“巴德尔组织”和“法塔赫联盟”领导人哈迪·阿米里宣布,“将全力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阿米里表示,如果美方干预巴勒斯坦问题,伊“巴德尔组织”和“法塔赫联盟”将介入,并“毫不犹豫地支持巴勒斯坦”。同一天,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运动”领导人穆克塔达·萨德尔,通过社交媒体呼吁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穆罕默德·阿里·胡塞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警告美国,任何对巴以冲突的直接干预都会将其转变成一场地区战争。”欧盟国家对巴援助意见不一在巴以出现新一轮大规模冲突后,美国及欧盟迅速表态谴责哈马斯,但在是否停止对巴勒斯坦援助方面,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其中,欧盟承诺对巴勒斯坦资助的一笔价值近7亿欧元的发展援助,也一度出现动摇的声音。欧盟睦邻与扩大事务专员瓦赫里伊宣布暂停对巴勒斯坦援款时表示,所有涉及援助巴勒斯坦的新预算,都将无限期推迟。路透社指出,瓦赫里伊是匈牙利人,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坚定盟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提名。奥地利已宣布冻结对巴勒斯坦数千万欧元援助。德国也已宣布暂停对巴勒斯坦援助。随后,丹麦已暂时停止对巴勒斯坦人的发展援助。不过,欧盟成员国在对巴发展援助问题上意见不一,多数国家不赞成停止援助。据外媒报道,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公开对瓦赫里伊的言论发出警告,还有一些国家则是私下表达不满。西班牙社会党政府9日对欧盟委员会的上述决定表示“感到不安”,“不赞成”。爱尔兰政府发言人9日表示,都柏林认为欧盟委员会专员单方面决定暂停对巴勒斯坦援助缺少合法性。卢森堡外长阿瑟伯恩表示,“200万人生活在加沙走廊,他们同样是哈马斯的人质,这种做法,只能把他们推向哈马斯一边。”他补充说:“我们的援助是对加沙人民的援助,并不是给哈马斯送钱。”当地时间10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关于巴以局势非正式外交部长紧急会议结束后举行的发布会上称,欧盟外交部长商讨了欧盟的应对措施和下一步行动,包括审查对巴勒斯坦发展援助等。
博雷利表示,欧盟应继续与巴勒斯坦当局合作,而且绝大多数欧盟国家支持与巴勒斯坦当局继续合作,不会暂停援助付款。
博雷利的表态,意味着欧盟成员国在对巴援助的问题上基本取得共识。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是巴勒斯坦最大的金融支持者之一,计划在2021年至2024年间花费大约12亿欧元为巴勒斯坦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尤其是教育或卫生领域的项目。对此,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表示,虽然欧盟对哈马斯的袭击表示一致反对,但欧盟对巴勒斯坦人道主义援助已经维持较长的时间。如若欧盟暂停对巴勒斯坦人道主义经济的支持,巴勒斯坦的状况将会更加糟糕。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巴以冲突问题历来复杂,背后势力盘根错节。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明确表示支持以色列,美国第一批军援已抵达以色列。近期访华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9日也对巴以冲突的恶化表示了担忧,他呼吁中方同以色列站在一起,并谴责哈马斯。有外媒指出,舒默的言论发出后,中方才作出相应回应,并以“美参院多数党领袖敦促中国支持以色列”为题进行曲解报道。事实上,中方早已在舒默发表相关言论前对巴以冲突造成的严重后果表达过严重关切和谴责。联合国安理会8日就巴以局势举行紧急磋商,其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中方立场,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张军说,中方对以色列同加沙武装组织爆发激烈冲突表示严重关切,对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前景深感忧虑。中方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和袭击,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克制,避免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尽快实现停火。所有各方都有义务遵守国际人道法,避免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袭击与破坏。对于巴以冲突造成双方大量平民伤亡的情况,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日前也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毛宁表示,中方高度关注近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对巴以冲突造成平民伤亡感到十分痛心,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中方反对扩大冲突、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动,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恢复和平。国际社会应切实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局势降温。此外,关于如何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国际上也存在不少客观、中立的发声。据土耳其广播电视台10日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卡塔尔和埃及领导人通电话。埃尔多安呼吁双方克制,为了整个地区的福祉尽快在该地区建立安宁至关重要。他警告说:“如果不建立一个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地理完整的独立、主权的巴勒斯坦国的话,该地区就不会有和平与安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9日表示,建立巴勒斯坦国是在以色列实现和平的“最可靠”的解决方案,而单靠战斗并不能确保安全。他还表示,俄罗斯“对数百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以及加沙地带被以色列宣布为报复目标的情况深表关切”。巴以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的集合体,外部势力干涉是导致该问题迟迟没能解决甚至是仇恨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上“拉偏架”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上的多场中东战争都有美国在背后推动。而在此次巴以冲突升级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迅速选边站队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倒更容易火上浇油。鉴于双方两天来的冲突已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力劝双方迅速停火,以避免人道主义灾难进一步加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尽管哈马斯采用闪电战术占据了战场的早期优势,但以色列将在后期取得明显的主导地位。因此,以色列并不需要外部地面战支援或其他援助。美国和欧洲的支持表态主要是政治宣示,但对降低当前紧张局势和实现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并不利,显得非常不负责任。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关系专家、时事评论员庚欣分析道:一直以来,似乎以色列各方面比较占据主动,但哈马斯的一次突袭又打破了平衡,随之又是一个对抗、协调,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巴以乃至中东这种争斗的复杂性、持久性特征,是评估战局前景的内在依据。从外部看,大国因素依然重要。巴以这么多年持续争斗,动荡不定,和背后的大国关系既彼此对立又相对均衡有关。美国力量强大,但是它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放在中东,俄罗斯包括原来的苏联、欧洲等也都如此,地区大国如伊朗也好,土耳其也好,它们也只能是发挥一些局部性的作用,各种力量资源的投入都是有限的。而且,各大国经过长期在中东经营,费力很多,但所得很少,甚至有人比喻这里是“大国的坟墓”。这些年来,各大国其实都在撤出中东,希望离中东稍微远一点儿,恰好又有中国这样的建设性因素进入中东,并形成了从卡塔尔世界杯前后的基建,到最近促成沙特和伊朗等各方面的和解,不管巴以冲突会造成怎样的干扰,中国主导推动的这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发展态势,难以逆转。今天正值百年变局,尤其现在俄乌冲突压得美国、欧洲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们当然不希望在中东再开辟一个无底洞式的战场。美国国会援助乌克兰的钱还没着落呢,再加上一个以色列,那真的是捉襟见肘了。所以,各大国应该不会支持或允许新一轮巴以冲突无限升级。所以,从内外各方面来看,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从巴以及中东的特殊性来看,这场冲突是可控的,不至于发展到世界大战的程度。有关中国的对策,由于巴以双方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政府最近一系列外交表态和斡旋行动,都体现了公正、成熟、温和的原则,特别强调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呼吁立即停火。并多次指出“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症结还是迟迟未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这些极具针对性、照顾到各方合理关切的政策立场,对于今天的形势非常具有建设性。中东长期受到老殖民主义和新霸权主义的欺凌、伤害,自身又有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多少年的实践表明,战争没有赢家,暴力没有出路,只有和平才是正道,才可能形成共赢的结果。因此,庚欣认为,中国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中东方案”,基本原则就是“和为贵,忍为高,谈为上,信为先”。这在今天中东地区显得尤为切合实际,而且会成为中东和解的唯一出路,也是巴以和解的唯一可能的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其讲各自的道理,不如先搁置争议,实事求是地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先停火止战,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为此,各大国,特别是中美俄,包括地区的土耳其、伊朗等,最好应尽快协调立场,同联合国合作,以不同方式一起缓和中东目前的战局。过去也有这样的先例,也进行过多次斡旋和调解,应想尽办法先尽快让双方停火,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尽快举行联合谈判,分别找到公约数和共同点。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一定争取这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战争尽快停下来,世界需要和平发展,中东正在推动各方乐见的“和解潮”,不要让这次巴以冲突升级的逆流干扰我们的努力,这也是对所有人的智慧、能力和决心意志的考验。(据央视新闻、直新闻)